重慶中心城區高三、初三12月12日前恢復線下教學,中小學其他年級12月19日前恢復線下教學

來源:華龍網 時間:2022-12-09 13:43:07 編輯:珍珍

今(8)日,重慶市教委發佈了《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關於有序恢復中小學線下教學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中心城區高三年級、初三年級于12月12日前恢復線下教學,中小學其他年級于12月19日前恢復線下教學;中職學校恢復線下教學時間參照中小學執行;幼兒園返園時間和校外培訓機構恢復線下教學時間由各區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研判決定。

其他區縣根據疫情形勢,自行確定中小學恢復線下教學時間。《通知》要求各中小學要充分尊重家長及學生意願,凡家長及學生不願意返校上課的,應繼續組織好線上教學。

《通知》提到,要按照分批有序、學生自願的原則,錯時、錯峰、錯層次,安全有序組織學生恢復線下教學。

《通知》明確,第一天返校復課的師生員工,需持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綠碼)進入校園。對處於高風險區的,“三史”排查不清的,以及有發熱、幹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感冒症狀或返校時健康監測異常的師生員工,暫不返校。(記者  姜念月)

《通知》全文如下:

渝教基發〔2022〕37號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關於有序恢復中小學線下教學工作的通知

各區縣(自治縣)教委(教育局、公共服務局),有關直屬單位:

目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生産生活秩序逐步有序恢復。為統籌做好我市中小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返校復課工作,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結合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實際,現就有序恢復中小學線下教學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分批有序複學復課

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嚴格落實區縣屬地責任、部門屬事責任、學校主體責任、師生個人防護責任,有序恢復線下教學工作,確保師生身體健康、返校復課平穩有序。

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要研究制定恢復線下教學的工作方案,報經屬地疫情防控指揮部同意後,按照分批有序、學生自願的原則,錯時、錯峰、錯層次,安全有序組織學生恢復線下教學。其中,中心城區高三年級、初三年級于12月12日前恢復線下教學,中小學其他年級于12月19日前恢復線下教學;中職學校恢復線下教學時間參照中小學執行;幼兒園返園時間和校外培訓機構恢復線下教學時間由各區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研判決定。其他區縣根據疫情形勢,自行確定中小學恢復線下教學時間。各中小學要充分尊重家長及學生意願,凡家長及學生不願意返校上課的,應繼續組織好線上教學。

二、綜合施策,嚴格落實復課標準

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做實復課條件核驗,要聯合政法、公安、衛健、市場監管、各鎮街等有關部門單位,組成核驗工作組,在學校復課前,對學校逐一進行條件核驗和督查。對條件核驗不合格的學校實行臺賬管理、限期整改,指導督促學校全面達到復課條件,及時消除疫情防控風險隱患。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協調有關部門落實核酸檢測專門區域或專門通道,為師生員工提供返校前核酸檢測服務。

各中小學校要從嚴從細從實做好師生員工健康排查、晨午(晚)檢、環境清潔消殺、校園安全隱患排查等各項工作,確保安全順利恢復線下教學;要嚴格落實校門管理、健康監測、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對第一天返校復課的師生員工,需持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綠碼)進入校園。對處於高風險區的,“三史”排查不清的,以及有發熱、幹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感冒症狀或返校時健康監測異常的師生員工,暫不返校。

三、強化保障,協同做好返校前後疫情防控工作

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實際,及時研究和制定中小學校恢復線下教學的工作方案,做到責任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要協調公安、衛健、市場監管等相關單位,穩步實施中小學恢復線下教學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要求,做好師生員工返校前、返校時、返校後的疫情防控工作。

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提前做好課程安排、教學計劃、班級工作計劃,對不能及時返崗的教師,要安排其他教師代課,保障開足開齊課程;加強物資儲備,備足備齊口罩、洗手液、體溫槍(計)、消毒劑等必備防控物資,確保防控物資保障到位。要加強師生員工教育管理,牢固樹立“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切實履行個人防疫責任,堅持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原則上做到“兩點一線”上學上班,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科學佩戴口罩,做好途中防護。加強寄宿制學生健康防護,原則上實行閉環管理,學生進校後,原則上行課期間不離開校園。強化家校協同,教育引導家長監督孩子戴口罩、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到人員聚集場所。家長接送孩子時在校門口不聚集,規範佩戴口罩,即接即走,嚴防疫情傳播風險。()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2022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