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思想+】百名校長(書記)訪談系列報道——重慶啟誠巴蜀小學副校長 廖澤萍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1-11 16:51:48 編輯:珍珍

編者按: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陶行知先生説:“校長(書記)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價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在教育領域,為人民教育事業傾灑著青春和汗水的優秀校長(書記),他們正以品牌化、特色化的教學管理實踐,生動闡釋著重慶教育的時代風采和品質內涵,他們秉持特色辦學的理念,啟迪生命智慧,陪伴生命成長。

教育是根,文化是魂。中國網新重慶推出“對話·思想+”百名校長(書記)訪談系列報道,特邀重慶創新教育學會會長張廣義與校長們面對面,聽他們講述最生動的師生故事,傳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

訪談嘉賓:廖澤萍,重慶市啟誠巴蜀小學副校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擔任重慶市“廖澤萍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曾榮獲重慶市“優秀輔導員”稱號;榮獲區“優秀班主任”和“優秀德育工作者”稱號。獲得全國品德優質課大賽一等獎,重慶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賽第一名;重慶市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第一名;重慶市小學語文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曾受邀參加重慶市《開學第一課》的教學展示;多次受邀到西南大學、重慶師範大學、文理學院等高校和小學校講學分享。

image.png


以下為採訪實錄:

重慶創新教育學會會長張廣義:重慶啟誠巴蜀小學校源於巴蜀,創新巴蜀,專注于小學教育研究與實踐,學校在高起點、高品質定位中,有哪些新的探索呢?

重慶啟誠巴蜀小學副校長廖澤萍:啟誠巴蜀,源於巴蜀,創新巴蜀。巴蜀小學有80餘年專注小學教育的歷史,特別是在2018年獲得了國家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啟誠巴蜀小學站在這樣的高起點,傳承巴蜀文化、發揚成果,我們放眼世界,創新實踐,面向未來,創造一個新的小學環境,實踐一些新的小學教育。啟誠巴蜀的核心表達是“聽萬物和鳴,與世界共舞”,我們想培養有好奇心、有思辨力、會創造的啟誠學子,激發孩子的內驅,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做最獨特的自己。我們在不斷的實踐和創新,今天我來分享一下,啟誠巴蜀具體從哪些方面來進行教育探索呢?

我想從四個方面:第一,從學生的學習之樂;第二,素養提升之實;第三,是綜合評價之新;第四,是學校研究之美來談一談。在啟誠,學生的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我們希望學生能夠在這裡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我們的課程源於巴蜀小學的律動課程,並結合多元智慧理論,形成了啟誠巴蜀小學的“啟課程”。豐富多彩的啟課程既有精進學業的國家基礎學歷課程,又有素養提升的學科拓展課程;既有自主選擇的個性化定制課程,又有全面發展的育德素養課程。啟課程讓學生在這裡全面發展,快樂成長!

第二,想給大家分享的就是,素質活動之實。隨著新課標的發佈,對學生的素養要求更高,所以在學校的課程中,課程活動的構建方面特別注重對孩子們核心素養的落地。隨著二十大的落幕,國家又進一步提出不僅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還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的育人目標。在啟誠巴蜀,各種活動非常有特色,基於課程的活動,我們把活動做的系列化、精細化、品牌化、創新化,開展有實踐性、有研究性、主題性的活動課程,讓孩子真正能夠在活動中提升素養,讓“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能夠真正落地。

第三個方面,我想談談綜合評價之新。我們都知道,教育評價是一個研究的難點。我們在啟誠巴蜀做了這樣的一些探索: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這三個維來進行評價的探索。我們的學生評價是全面豐富的,既有表現性的過程評價,又有終結性的學歷評價。每學期期末,孩子們的評價結果匯總為一本手冊——《學生成長檔案袋》,記錄了每一位學生成長的過程,讓成長看得見。

最後,我想給張院長分享一下我們學校的研究之美。在學校的官微裏有這麼一句話:“這所小學可能會改變你對小學教育的看法。”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句話呢?是因為我們以學術立校,以研促教,以研促長。曾經有一位走進我校的專家這樣感嘆道:“這所小學真的像辦大學一樣的在做教育。”

在這裡研究是一種專業姿態,我們在每學期都開展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研究。如開展了“起承轉合的小班化課堂教學”研究,我們這所學校每個班最多30個孩子,所以我們對小班化教學進行了持續的研究;我們開展了“有效性作業設計與實施”的研究,讓新課標落地,讓“雙減”落地;開展了“基於讀懂兒童,激發內驅的個性化育人模式的實踐創新”的研究等。去年我校“小學數學有效性作業設計與實施研究”被列為市級研究課題,也受邀參加“明遠”論壇進行成果分享。上學期,我校成功的申報並受邀“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博覽會”進行成果展示,展示我校“基於讀懂兒童激發內驅的個性化育人模式的實踐創新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在眾多的研究當中,“讀懂兒童”的研究是我校多年來持續的、核心的研究,可以説啟誠的教育都是從“讀懂兒童”開始的,做兒童需要的教育,辦兒童需要的學校。

重慶創新教育學會會長張廣義:在啟誠巴蜀小學,每一位學生制定專屬的“一人一課表”,強調學生的自主選擇,激發內驅力。請您談一談學校構建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文化有哪些創新和亮點。

重慶啟誠巴蜀小學副校長廖澤萍:啟誠巴蜀的學生是“一人一課表”,這是怎麼做到的呢?我們有豐富的啟課程,為孩子們提供了課程選擇的空間和平臺,正真的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做到每位學生都有一張屬於自己的專屬課表。每個學生的課表設置,上午是學校統一安排的國家基礎學歷課程,下午是自主選擇的拓展課程和個性化的定制課程。我們的拓展定制課程,是根據孩子的需求來量身定制的。從建校到現在,定制和拓展課程越來越豐富,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34門拓展、定制課程可以供孩子們進行自主選擇。每一個學生在網上選擇好自己需要的、喜歡的學習課程,選課系統就會自動生成一張屬於學生自己專屬的課表,所以在啟誠巴蜀每個孩子的課表都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所謂的“一人一課表。”

重慶創新教育學會會長張廣義:學校秉持“啟誠巴蜀,律動未來”的辦學理念,您認為未來的學校可以創造怎樣的教育形式,賦予孩子們面向未來的能力?

重慶啟誠巴蜀小學副校長廖澤萍:時代在飛速的發展,我們的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的發展,真的讓我們嘆為觀止。這樣的技術性的革命,資訊技術在教育的領域中會越來越廣泛的運用,教育也開始了智慧化、自動化和數字化。其實,現在我們的學校也一直在探索這種智慧化的教學、智慧化的課堂,改變教育舊模式,探索教育新形態。

第二個方面,未來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是會變化的,更多的是指向素養能力培養為主。更加注重培養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更加注重培養人機合作的能力等。

第三,未來的教育,可能會混合式的學習更加的普遍。混合式學習不單是面對面式的學習和線上學習的簡單混合,而是混合多種教學設備、多種教學方法、多種學習策略與評價方法,同步學習與異步學習,多種課程和學習資源等。

第四個方面,學生的培養更加的個性化。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這真是最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培養模式。同時隨著這個社會的飛速的進步,學生的個性化的培養,也就提供了可能。因為有了先進的數據化、智慧化的工具支撐和教育新形態的探索,讓個性化的教育能夠得以實現,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最獨特的自己。

其實,未來教育的樣態在不斷的變化,也在不斷的清晰。簡單的説,未來的教育是“讀懂兒童、激發內驅”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個性成長”的教育,是要讓每個孩子成為最獨特的自己。這也是啟誠巴蜀小學現在持續研究的,也將繼續探索的“律動未來”的教育。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想應該是喚醒和激活,啟誠巴蜀秉持著“律動未來”的辦學理念,去讀懂兒童,激發內驅,關注孩子未來的發展,一生的發展,我們的教育從此刻向未來,啟一程,愛一生!(杜興偉、鄭小慶/文  視頻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