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晚,夜幕下的渝中區戴家巷燈光輝煌、璀璨奪目。市民和遊客在此休閒、拍照,愜意地感受城市的煙火氣息。
如詩如畫的戴家巷老街,是我市加快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以“兩江四岸”為主軸的城市更新,並以點帶面,高品質推進城市更新試點示範項目建設。截至目前,重慶城市更新試點示範項目共112個,總投資約1675億元,完工投用項目36個。渝中區、九龍坡區入選全國21個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區)。
隨著一個個試點項目推進,這座城市正在變得更美更宜居。
探索城市體檢機制
推動城市精準更新
一座城市,應該如何更新?找準“病症”、對症下藥至關重要。
今年8月,國際景觀設計大獎——2022年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亞非中東地區風景園林獎(IFLA AAPME Awards 2022)揭曉,重慶九龍灘獲得“社會和社區健康”類別榮譽獎。
九龍灘城市更新項目以“韌性濱水空間設計”為設計主題,打造水進人退、水退人用的彈性親水空間,形成“九龍外灘、碧岸連天”的美景。
不過,3年前的九龍灘卻是另一番模樣。
“過去的九龍灘,亂石成堆、雜草叢生。每年汛期後,消落帶上的植被被水沖走,留下大量泥沙、垃圾。”市民徐銳回憶,從九濱路到江邊的幾條小路年久失修,周邊居民到不了江邊,只能望江興嘆。
變化,源於2020年我市開展的城市“體檢”。
就像人需要進醫院體檢一樣,城市也需要通過“體檢”找出存在的短板和弱項,並對容易産生的‘城市病’提出預防措施。當年,體檢團隊在對九龍坡區九龍灘等地進行“體檢”後,向該區政府提供了一份包含公共活動空間少、江邊景觀有待改善、親水岸線佔比小等問題的“體檢報告”。
針對“體檢報告”指出的“病症”,九龍灘項目精準實施了一系列“手術”:修復26公頃消落區生態環境,美化沿線1.8公里硬質擋墻、5個排水口;構建“橋梯驛系統”,打造5個與腹地相連的人行通道;貫通“三道系統”,實現4.2公里活力道貫通、3.4公里親水道創造親水體驗、3公里彈性道靈活使用,並建設12個驛站,提供遊憩服務等。這些“手術”完成後,曾經的灘塗變得鬱鬱蔥蔥,成為市民喜愛的“江灘草原”。
九龍灘的蝶變在我市並非個例。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針對城市體檢查出的問題與短板對接各部門工作,形成項目建議方案,初步形成了以“城市體檢”發現問題、以城市更新治理問題的模式。
在此過程中,我市不斷探索適合重慶城市發展特點的創新舉措。比如,2021年我市將城市“體檢”自檢範圍由原來的主城中心城區擴大到主城都市區,面積達到2.8萬平方公里;今年,在渝中、九龍坡、北碚等城區的8個街道創新開展“市民醫生”試點,收集市民意見和建議,打通直達基層的資訊反饋渠道,更加高效地落實“邊檢邊改”工作機制。
住房城鄉建設部認為,“重慶的城市更新工作思路清、路徑明、辦法實,總體來説,走在全國前列”。
完善政策技術體系
籌建千億級城市更新基金
今年7月,2022川渝住房城鄉建設博覽會上,發佈了《2022重慶城市更新發展報告》及《城市更新機會清單》。一週後,《重慶市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動計劃》印發,提出圍繞建設“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總體目標,集中力量推進城市功能與品質再提升、再升級。
為什麼重磅動作相繼推出?
“城市更新是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手段,離不開制度的完善與路徑的創新。”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稱。
為此,我市建立了“1+2+N”政策技術體系。其中,“1”是指《重慶市城市更新管理辦法》;“2”是指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城市更新技術導則2個技術文件,其中,重慶城市更新技術導則是全國首部城市更新技術導則;“N”是指由市級相關部門按職能職責制定所有涉及規劃土地、準入審批、産業培育、財政稅收的配套政策。
同時,我市注重發揮金融資金的引擎作用,實施專班服務加強試點示範項目調度。一方面,積極爭取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以及其他商業銀行加大對我市城市更新項目低息長期信貸支援力度,支援城市更新項目申報3000億金融工具,共爭取各類長期低息貸款383億元;另一方面,積極推進千億級城市更新基金籌建工作,爭取年內實現項目投放。
注重試點先行
將推進50個示範項目建設
城市更新好不好,居民最有發言權。
我市在試點過程中堅持把功能提升放在首要位置,創新提出“留改拆增”的更新理念,讓城市空間得到更好地活化利用,讓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更足。
所謂“留”,是保留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留下老城的格局和肌理、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和特色風貌;“改”是聚焦城市低效空間和老舊功能片區,通過改造解決城市功能衰退問題,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拆”是拆除違法建築和經專業機構鑒定為危房且無修繕保留價值的建築,為優化産業格局和城市功能提供發展空間;“增”是補齊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增強人民生活幸福感。
“我們小區越來越熱鬧,老居民都搬回來了!”在南岸區花園路街道金堰社區團圓堡住了20多年的謝建芬,看著越來越靚麗的小區讚不絕口。
團圓堡片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小區環境一度糟糕,居民常因停車等問題發生矛盾。2021年,這裡啟動老舊小區改造“手術”,今年10月改造基本完工,21棟老舊小區房屋煥然一新,新建的立體停車樓、地下停車庫等設施,還為居民增加200多個停車位。
在重慶,許多居民也像謝建芬一樣感受到“小確幸”。自2018年啟動試點以來,全市累計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81個、9186萬平方米,惠及居民98萬戶。我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同步改造、提升社區養老、托幼、適老化等“一老一小”社區功能配套設施5200余處,加裝電梯超過3800部,新增停車位3萬餘個。
下一步,我市將積極推進渝北區花卉園片區城市有機更新項目、重慶特鋼廠城市更新項目、南岸區銅元局重慶時光小鎮項目等50個城市更新試點示範項目建設。通過“留改拆增”理念的運用,重慶將出現更多新“打卡”地,市民也將感受到更多“小確幸”。(廖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