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思想+】百名校長(書記)訪談系列報道——重慶市涪陵城區第七小學校教育集團黨總支書記、總校長查建華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0-12 15:55:21 編輯:珍珍

編者按: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陶行知先生説:“校長(書記)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價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在教育領域,為人民教育事業傾灑著青春和汗水的優秀校長(書記),他們正以品牌化、特色化的教學管理實踐,生動闡釋著重慶教育的時代風采和品質內涵,他們秉持特色辦學的理念,啟迪生命智慧,陪伴生命成長。

教育是根,文化是魂。中國網新重慶教育頻道推出“對話·思想+”百名校長(書記)訪談系列報道,特邀重慶創新教育學會會長張廣義與校長們面對面,聽他們講述最生動的師生故事,傳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

訪談嘉賓:

查建華,重慶市涪陵城區第七小學校教育集團黨總支書記、總校長,正高級教師。從教35年,其間任校長31年,先後榮獲重慶市第五屆勞動模範、重慶市骨幹校長、重慶市最美校長、重慶市書香校長、重慶市特級教師、涪陵區名校長、涪陵區優秀教育工作者等。主編《古老的希望城》等校本教材18冊,出版專著《基礎教育本質新論》,承擔課題研究21項,公開發表論文17篇,獲獎11篇。建立“查建華人才導師工作室”“涪陵區勞模創新工作室”“查建華名校長工作室”,指導培養中青年教育管理人才。

image.png

以下為採訪實錄:

重慶創新教育學會會長張廣義:重慶市涪陵城區第七小學校(以下簡稱城七小)從佔地面積不到20畝的學校,發展成為如今的“一校三區”的辦學格局,作為學校校長肯定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請你談一談學校這幾年的辦學情況,學校發展得益於哪幾個方面?

重慶市涪陵城區第七小學校教育集團校長查建華:個人認為,學校的發展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方面,得益於我們區委區政府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工作的高度重視,這些年我們涪陵在基礎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辦學模式的改革上,涪陵區大力推進集團化辦學,在優質均衡的這條道路上,走深走實。學校以本部校區為主,我們現在發展成為了有興涪校區和白鶴梁校區,共三個校區,規模越來越大,優質教育的資源覆蓋面越來越廣,得到了我們這個區域的老百姓的高度的認可。

第二方面,涪陵城七小是一個辦學歷史60多年的學校,在文化引領、凝聚人心這一塊兒上,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七小秉承著“學而有異,和而不同”的辦學理念,緊緊抓住校園文化的建設。一方面是教師文化,我們用“學而有異,合而不同”的理念,對教師能力進行拓展,特別是對學科老師,從名師、骨幹教師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這些年,學校成長為國家級、重慶市級、涪陵區級的優秀教師一年比一年多,學校形成了一個名師、骨幹教師“主政”我們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的工作,在一線發揮著他們的骨幹作用。教師文化對我們整個學校教師的素質素養的提升,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個方面,就是學生文化,學校堅持給孩子最陽光的童年,奠人生最堅實的基礎的辦學指導。我們有多彩的七小校園文化,我們的藝術節、體育節以及學生各個社團方面的這些年的發展和成績的取得,包括西洋棋、籃球、足球以及網球、乒乓球都是國字號的國家示範學校。這些年,我們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在整個七小教育集團的學生當中,形成了七小蓬勃向上的校園學生文化的氛圍。我們三個校區在“學而有異和而不同”的辦學理念的指導下,整個校園文化繽紛多彩,真正達到了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和作用。所以,我覺得第二個方面就是得益於我們的文化建設。

第三方面,更得益於我們整個七小教育集團的老師。大家樹立著一種努力的拼搏和向上的意識,整個學校非常重視品質建設,這些年我們每一年在全區基礎教育的綜合評估當中都是第一。我們的綜合素質,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這些年無論是市區政策也好,還是一些品質檢測也好,我們的成績都是優秀的。

所以,我覺得這些年學校能夠快速發展,一個是得益於我們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對學校的改革;第二個方面得益於校園文化的一個推進;第三,得益於我們對品質的高度重視。

重慶創新教育學會會長張廣義:校長的教育創新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在積極探索辦學路徑的同時,你是如何因地制宜創新思路,並有效管理好學校的?

重慶市涪陵城區第七小學校教育集團校長查建華:作為城七小的校長,我個人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一個方面,就是創新工作思路,因為教育的發展必須要有創新的思路。如果我們多年保持一種模式,一種推動工作的方法,或者按部就班的工作,勢必造成一種倦怠感。所以,這些年城七小教育集團積極開拓創新。無論是我們的管理創新,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的創新,還是我們抓“五育並舉”措施的創新,我們都做了一些嘗試。比如説,我們在管理方面的創新對學校的管理崗位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讓我們更多的中青年管理人員,優秀的中青年走上學校的管理崗位。學校在管理崗位當中重點培養我們的青年老師,讓更多的青年老師走上學校管理崗位。

第二個方面,我覺得作為城七小教育集團能夠有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更得益於我們抓教研。教研對於一個學校來講,它是促進這個學校內生的一種發展動力。作為基礎教育義務教育,教研是最能夠提升我們的老師課堂教學,老師個人的素養一個最有效的途徑。這些年,我們城七小教育集團抓教研活動,有一些做法,更有一些體會。第一,首先要立足於我們的課標。我們現在提出所有的老師一定要有一個理念,就是跟著課標來教學。比如,作為我們的學科老師,必須要對課標要有一種了解熟悉,而且把它內化成自己行動,像課堂行動、教學模式的行動等。第二,我們著眼于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尤其在管理上要大膽的使用青年教師。在教學上,我們要看到學校未來的發展,必須要重視青年教師。我們有一個理念,現在青年教師的模樣,就是未來城七小教育集團發展的樣子,所以我們非常重視青年教師的學科、教研工作。我們對青年教師,幾乎近乎于苛刻的要求,比如,我們的課堂每一節課必須寫詳案,包括開場白的每一句話,包括過程當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課後結束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語言來結束這堂課,同時還包括PPT、教學用具的使用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説實話,當初這些青年老師,尤其是剛剛從大學畢業出來的年輕老師,他們感覺很有壓力,覺得這個工作這麼苦、這麼累。但是,他們在一年、兩年之後,感謝這種苛刻的要求,讓他們迅速的成長。所以,第一個就是立足於課標;第二個就是對青年教師的學科教學的研究;第三,我們圍繞著所有的學科教育組建教育團隊。現在我們整個集團的教育團隊,我們有學科教學中心、學術督導中心。這兩個中心就是從整個集團的面上來加大對較嚴的教學的工作,第二個就是每個校區組建有我們的學科教學這個團隊,從集團到校區,校區的年級到年級的學科,他是一個完整的一個教研的一個體系。我們這樣做的目的,讓整個教育集團有方向、有目標。第二個各個校區要有力度,各個校區在抓教育的時候,要有自己校區的一些特色,所以我們整個來講,第二個方面就是對我們整個教研的一個高度重視。

第三個方面,就是我們緊緊抓住了黨建工作對學校教育工作的一個促進和保障。我們作為學校來講,黨領導一切,我們學校的一切工作就是在黨總支的領導下來開展的。那麼,作為我們城七小教育集團黨總支在推進學校工作、抓學校管理方面,我們一直堅持不懈,狠抓努力的實行。在整個七小教育集團的黨建工作有一個品牌,叫做“七樹丹心,童心向黨”。這是涪陵區教育系統申報的一個區級品牌提升工程,同時也獲得了重慶市教委“雙創”工作的實施單位。我們“七樹丹心,童心向黨”主要就是“1371”內容。那個“1”,就是黨建帶隊建。“3”就是三個陣地,我們的主題班會隊會、升旗儀式、小白鴿校園電視臺,通過這三個陣地來發揮對我們所有隊員的積極性。常規教育“7”,就是7大主題。城七小教育集團確定了教育的七大主題,由“七人、七一、七園、七地、七少、七好和七星”來推進我們整個黨組織的“七樹丹心,童心向黨”主要活動。最後就是“1”目標。我們通過“1371”一個中心、三個陣地、七大主題、實現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要培養一批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丹心向黨的新時代的好隊員。

重慶創新教育學會會長張廣義:我們得知,你獲評重慶市“勞動教育優秀校長”,學校構建的“3+1+X”勞動教育模式,已經形成一張響亮的勞動教育名片,請你談一談這方面的一些感悟。

重慶市涪陵城區第七小學校教育集團校長查建華:勞動教育是我們新課程標準一大亮點。從今年秋期開始,我們所有的勞動教育課在課表上都反映出來了,這是一個與過去來講一個非常大亮點。那麼城七小教育集團,在怎樣來落實、實施新課標中,對小學生的勞動教育我們也做了一個思考。

我們通過研討,通過大家的智慧,提煉出城七小教育集團“3+1+X”勞動教育的一個路徑。“3”就是我們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三個陣地,培養我們孩子勞動教育的一體化思路。

這個“1”,就是我們要構建作為勞動教育的一個校本化的特色,城七小教育集團涪陵“榨菜之鄉”,城七校與渝東南農業科學研究院攜手,開發《一顆青菜頭》校本課程。我們覺得,我們涪陵的孩子他就應該對這麼一個聞名世界一棵植物,肯定要自己要首先了解。學校第一依託了渝東南農科院的專家,我們這裡的開闢了一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主要是讓孩子們能夠有機會,親臨榨菜生長的地方。比如,説榨菜的種子、榨菜的發芽、榨菜的收割以及包括榨菜的一些製作。

因為我們涪陵榨菜的製作有很多種方式,很多種口味,所以都讓孩子們來了解我們榨菜的一生。作為一個涪陵人,作為一個享譽世界的榨菜之鄉,培養他們的一种家鄉的自豪感,就是要讓他們真正參與到勞動教育的當中去。同時,我們還編制了一本校本教材《一顆青菜頭》,專門系統地介紹榨菜的一生,它從種子到最後的成品榨菜的整個過程。所以,我們也得到了渝東南農科院的專家的大力支援,在本部校區專門開闢了一塊地,讓孩子們在校園裏面就可以去種植榨菜,去了解榨菜,進而對榨菜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我們想通過家、校、社的教育,有了對涪陵當地的這個榨菜了解後,這些是不是一個完整的勞動教育的一個立體結構呢?我們覺得還不夠。

我們覺得,還可以有多種的創新的形式,還有多種的勞動教育維度,所以,就提出來“X”。那就是我們孩子們除了以上兩個方面,可以還有自己的一些動手的實踐,一些和家長親子的活動,同時還可以到我們的一些企業、到一些山川河流,做一些社會實踐的調查等等,有很多可能性。

所以,城七小教育集團提出了勞動教育的“3+1+X”勞動教育的模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過這些活動進一步的來培養我們孩子們從小熱愛勞動,鍛鍊他們從小對勞動的意志品質的一種形成。(杜興偉、鄭小慶/文   視頻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