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成區拓展到“四河八岸”,老舊小區實現華美“變身”,一個個智慧小區相繼建成,一條條城市道路不斷延伸……2012年以來,重慶榮昌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成渝地區高品質生活宜居之地”這一目標,推動老舊小區改造、智慧小區建設等民生工程項目不斷實施,“破舊立新”的同時為城市功能和品質升級注入新動能,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更實在。
老舊小區煥“新”顏 群眾生活更宜居
如今的榮昌區昌元街道白象社區騾馬巷,街面寬敞整潔,沿街樓棟統一呈現傳統建築風貌,道路中間設置了花臺、休閒座椅,過往人群熙熙攘攘,兩邊的店舖吸引眾多市民相約在此用餐、聊天、購物,好不熱鬧。
但在以前,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
“過去,這裡因年久失修,道路路面破損、管網老舊堵塞、外墻脫落嚴重,是典型的‘臟亂差’社區。”在白象社區騾馬巷生活了20多年的居民葉元忠説起以前直搖頭。
改變始於2019年。榮昌區住房城鄉建委響應群眾呼聲,堅持“從實際出發,尊重民意,共商共建”的工作思路,補修小區房屋外立面、升級改造綠化和基礎設施,讓白象社區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2021年底,白象社區二期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項目獲評全國“我為群眾辦實事”示範項目,成為全市四個獲此殊榮的項目之一。
白象社區的成功“蛻變”僅是榮昌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縮影。自2019年來,榮昌累計完成194萬平方米321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群眾1.7萬戶,正在實施231萬平方米19個片區的老舊小區改造,將惠及群眾2.1萬戶。
除了老舊小區改造,榮昌區為保障困難群眾住房,先後修建公(廉)租房2106套、實施棚戶區改造3704戶,讓低收入群眾“住有所居”;實施農村重點對象危房改造2.3萬戶,其中C級危房改造1.4萬戶,D級危房改造0.9萬戶,確保農村群眾住房安全。2020年,榮昌區被國務院表彰為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的地方。
小區治理成“智”理 居民生活更美好
車輛智慧識別2秒通行、防高空拋物攝像頭全天候監控;使用APP可線上報事、報修、諮詢、繳費……在位於榮昌區昌州街道寶城東路的海棠灣小區,“高科技”隨處可見。
劉洪是2022年7月入住的業主,搬來不久,他就感受到了智慧小區的便捷與貼心。
“有一次家裏的空調壞了,我通過小區的APP線上報修,不到10分鐘維修師傅就來了。”劉洪所説的APP,其實是小區智慧服務系統的移動端業主服務平臺。業主能在該平臺上線上報事、報修、諮詢事務、繳費等。此外,業主還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一鍵開門,即在核實訪客身份後發送相關小程式,讓訪客自行開門。
在智慧化安防方面,該小區各樓棟單元均安裝有門禁系統,與業主屋內對講機相連接,來訪客人可通過移動終端進行視頻及語音對講,從而更好地保障業主安全。此外,小區內還裝有40台防高空拋物攝像頭,守護居民安全。
在榮昌,像海棠灣這樣的智慧化小區並不少見。近年來,榮昌區不斷加快智慧化小區建設,為社區治理增添智慧“大腦”。數據顯示:2012年至今,榮昌共創建了17個“智慧小區”,讓居民智享便捷生活。
“年底前,榮昌區還將有8個智慧小區投用。”榮昌區住房城鄉建委黨委書記、主任彭文樹説,接下來,榮昌區將啟動2023年“智慧小區”項目建設,不斷擴大智慧項目範圍,高品質完成創建工作。
城市動脈變“暢”道 市民出行更便捷
2022年6月,香國大道西延段及虹橋一路投入使用。在香國大道西延段,道路寬闊平坦,黃白兩色的線路標記清爽簡潔,道路兩旁的景觀精美大氣,過往車輛通行有序。
香國大道西延段道路長1807米、路幅寬30米,虹橋一路道路長471米、路幅寬22米。“作為構建城區交通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香國大道西延段及虹橋一路的投用,提高了城區道路通行能力,有效緩解了城區交通擁堵問題。”彭文樹介紹,兩條道路的設計還融入了“海綿城市”理念,實現對城市雨水的回收吸納、蓄滲和凈化緩釋保護作用,可以更好地緩解環境污染問題,降低洪澇等災害對城市的影響。
除了市政道路建設,榮昌區住房城鄉建委還聚焦“功能佈局優化、基礎設施提質、管理挖潛增效、宣傳倡導增強”四大板塊,大力加強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實現榮昌區緩堵促暢目標,增強群眾幸福感。
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榮昌區累計投資4.05億元,打通了玉帶路西段、黃金坡五支路、香國大道西延段“斷頭路”;投資1.9億元,對城南大道、昌州大道、園區大道提檔升級改造;投資1.44億元對主城區至古昌、吳家、雙河等5個城鄉結合部出入口的環境進行綜合治理。
今日榮昌,高樓林立,道路寬敞整潔,環境優美,城市功能日趨完善,正朝著打造成渝地區高品質生活宜居之地這一目標闊步向前。
接下來,榮昌區住房城鄉建委將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推動房地産開發與醫療、教育、産業等行業深度融合,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奮力譜寫城市建設的“榮昌篇章”,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王新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