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口:強基礎建設新鄉村 微改造繡出好風景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0-08 15:47:37 編輯:李柯佑

“今天是週末,我便和朋友們一起來這裡耍一下,打卡秋稻田,放鬆下心情!”

“這裡看起來挺不錯的,離縣城也只要半個多小時的路程,來這裡週末遊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裡有稻田,有漂亮的房子,有藍藍的天空,有清澈的河水,有休憩的觀景臺,有好看的百花,非常不錯!”

走進重慶市城口縣修齊鎮枇杷村,一壩壩金燦燦的稻田與白雲青山相映成景,一幅幅金黃靚麗的墻體彩繪與周圍整潔的民居巧妙融合,一道道五彩斑斕的景觀花帶與嬉戲的孩童相映成趣……眺望修齊鎮枇杷村,一條條平坦的道路進村入戶,一座座整齊排列的房屋靚麗一新,一幅清新脫俗的美麗村莊映入眼簾……曾經那個臟亂差的小村莊如今搖身一變成了網紅打卡地。

城口縣修齊鎮枇杷村坐落于任河河畔,地處場鎮東北部,距縣城22公里,距鎮政府6公里,東與高觀鎮雙竹村、蒲池村接界,南與香坪村隔河相望,西與東河村五彩山莊毗鄰,幅員面積共17平方公里,具有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優勢。雖然枇杷村地理位置佳,水土資源好,但是曾經卻是一個深度貧困村,基層黨組織渙散,環境臟、亂、差,全村沒有一條像樣的水泥路,沒有致富增收的特色産業,村民庸、懶、散,家庭不睦、鄰里不和等現象時有發生。

枇杷村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讓村民和睦起來,村子富裕起來,近年來,開始深挖歷史文化、開辦文明講堂、打造宜居新農村,組織村民勤勞致富,革除陋習,樹立新風尚。如今,枇杷村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與打磨,村裏村風民貌煥然一新,環境優美,産業興旺,從一個深度貧困村華麗轉身成為了鄉風文明、産業興旺的小康村、明星村。

image.png

強基礎治環境 打造鄉村示範點

俗話説,“要致富,先修路。”枇杷村在脫貧攻堅之前,沒有一條像樣的水泥路,基礎條件十分落後,因此在早年間便有部分農戶為生産生活便利,搬遷到條件較好的外村去了。

枇杷村整村沿仁河而建,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景色怡人。在脫貧攻堅期間,當地政府和村支兩委便商議,只有先把家家戶戶的路修好了,才能留住人,才能發展起來。於是,村子裏開始修起了水泥路,並且修進了家家戶戶的屋門口。然後慢慢地又在村子裏新建了三處聯建點進行群眾集中安置,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等措施打造統一風貌農舍95戶,其中已建設大巴山森林人家13戶,並配套休閒活動廣場、籃球場、圖書室、綠化帶、“後花園”等。現在,城觀二路貫穿全村,基礎條件便利,已建成通達公路25公里,建成通暢公路35公里,從落後貧困村華麗邁向了美麗新農村。

此外,枇杷村還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利用微改造打造田園風光。

城口縣修齊鎮枇杷村駐村幹部唐天月介紹,枇杷村的微改造是從今年六月份開始的,主要是依靠縣鄉村振興局的大力支援,在鄉村微改造之前,開展了鄉村建造節,圍繞當地群眾,調查群眾的改造意願、改造需求,然後將當地的一些廢舊木材、陶瓷品、編織品等,融入到村莊建設的元素中,實現廢物利用的目的。

同時,在現有共用稻田“稻夢空間”的基礎上,新建設稻田迷宮、稻田豐收臺、稻田畫、觀光小火車等遊玩及打卡附屬設施,通過利用稻田元素對附近農舍、柵欄、墻面、石板等進行彩繪,形成別具一格的多彩稻田村莊,並利用稻元素提檔升級農家小院,推出特色稻菜品、稻民宿、稻雕塑等,並在秋季舉辦豐收節及稻草藝術節,真正讓微改造成為新農村的新時尚。 

現在,枇杷村正在進行更大的規劃實施中,準備在村子的籃球場邊上建造一個大型的鄉村演繹廳,以及圍繞稻田修建觀景長廊,屆時給大家呈現一個良好的視覺效果和一個廣闊的娛樂場所。

“我們本著政府引導,群眾參與,就地取材,低投入,低成本的原則,在全鎮各個村開展微設計,微改造,微區分,最終到達人居環境乾淨,居住宜居的目的。”修齊鎮鎮長李幫志説,“目前我們在枇杷村試點開展了這項工作,接下來我們準備在全鎮各個村先選取一些具體的點,然後以點帶面,在全鎮逐步推開。”

現在,枇杷村村子美起來了,群眾生活富起來了。為持續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及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直以來,枇杷村著力狠抓環境衛生整治,通過利用村規民約、新時代愛心積分超市、最美庭院評比、流動紅黃旗等多種手段,並制定每月15日為環境衛生整治突擊日,讓枇杷村村民形成人人愛衛生,家家爭先進的濃厚氛圍。同時,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生態護林員等就業崗位,一方面增加低收入人群的就業收入,另一方面將該支隊伍建設成為村莊整治的鋒利寶劍,為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奠定堅實基礎,用“小”景觀微改造印證鄉村人居環境大變樣,讓曾經貧窮的小山村成為修齊鎮鄉村振興示範村。

城口縣修齊鎮枇杷村村民寇吉權説:“我在枇杷村居住了60幾年,是土生土長的枇杷村人,這些年,村裏一年一個變化,我覺得和以前相比,簡直就是兩回事,現在家家戶戶的環境衛生打掃得相當的好,村裏、鄉里也隨時都在關照我們,現在我們的心裏頭都特別的幸福,希望以後會更好!”

image.png

挖文化推旅遊 繪製鄉村新藍圖

如果説,一個地方擁有了華麗的外表,但裏子卻是粗俗不堪,那麼這個地方註定要遭受唾棄與鄙視。枇杷村深知這個道理,這些年在打造美麗宜居村莊的同時,十分注重文化的修養與傳承。

城口縣修齊鎮枇杷村有一位年過九十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師孫仕權,也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為數不多的大學生,少時起便酷愛讀書藏書,他的家裏藏有珍稀書籍7千余冊,《辭海》《辭源》《資治通鑒》各類版本均有,特別是唐、宋書籍較為齊全,最珍貴的屬《四庫全書》,是枇杷村的“寶書文人”,是修齊鎮的“寶藏書屋”。

枇杷村便以道德講堂為主要陣地,以孫仕權為模範,充分利用他的愛學情懷和藏書基地,打造紅色歷史講堂、培養文明宣講團,引導村民學習黨史、城萬紅軍抗戰史、《村規民約》《誠信十條》《婆媳道》等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村裏的耕讀傳承人。

目前,已開展道德講堂200多場次,並結合中華傳統節日積極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豐富村民精神生活,讓村子裏的群眾道德素質持續提升、內生動力不斷增強。讓“賭博隊長”主動戒掉牌癮,成為致富帶頭人;讓“好吃懶做”經過思想洗禮,發展生豬家庭農場,立志為兒孫做個好榜樣;讓“殘疾輕生”重拾生活信心,成為黨的政策宣講傳播者。

此外,村裏還按照黨員年齡結構成立了老年增輝隊、青年衝鋒隊兩面大旗,實行全村包片制,負責志願慰問、環境整治、精神引領、矛盾調解、産業指導等工作。

同時,枇杷村還借用歷史文化助推旅遊發展。

城口縣修齊鎮枇杷村曾在修建村級公路時發現多處“生機孔”,通過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實地考察,初步斷定為明代磚室墓,裏面有6座並排墓室,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和考古價值。專家介紹在整個重慶規模如此大的明代磚室墓群還從未發現過。

在考古發掘過程中,陸續出土了相關文物,其中比較有價值的有明代龍泉窯葵花紋青瓷盤、銀簪子、穀物瓶、帶有花紋的封門磚,同時還發現了3個明代的硬陶燒制窯以及燒制硬陶所需的五色土取土地點,因此枇杷村深度挖掘古墓歷史並安排專人管理,讓古墓遺址變身文化考古遺址,填補文化考古旅遊項目空白,打造文博旅遊IP助推全域旅遊發展。

位於枇杷村袁家廟有一處民國學校遺址,孫仕權老師就曾在這個學校任職。時至今日,學校主體仍保存完整,它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對枇杷村的意義非凡。現在,學校遺址通過室內裝修、室外環境改造及配套設施建設等盤活資源升級,打造成為了有歷史背景的黨建聯盟館、鄉村會客廳、傳統手工藝品加工作坊。

在枇杷村袁家廟與民國學校遺址相依偎的還有一株千年鐵杉,四季蒼翠挺拔,就像是枇杷村的守護神一般,默默守望在進村的入口處,千年鐵杉古往今來衍生出許許多多美麗的傳説,當地不少群眾奉他為“保護神”,時常進行祈禱跪拜,以求平安順遂,也傾倒了無數的文人墨客,為之吟詩作賦屢見不鮮,在當地小有名氣,已是枇杷村的特有“名片”。

城口縣修齊鎮枇杷村深挖歷史文化,通過一系列舉措,一改過去貧窮愚昧、發展乏力的落後面貌,成為人人嚮往新生活,家家生活更幸福,處處展現新氣象的美麗文明新村莊。

image.png

抓産業促發展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城口縣修齊鎮枇杷村呈立體分佈,水土資源豐厚,特色水稻種植歷史悠久,在清朝時期因水稻口感獨特,品質極佳,便被奉為“貢米”。

多年來,枇杷村一直保留著傳統、綠色生態的種植方式,稻田風光便成為了全縣唯一一處保留較為完整且距離縣城最近的靚麗風景。

因此,稻穀産業便也是該村的特色品牌産業。今年,城口縣修齊鎮枇杷村在原有自耕自種的基礎上推出了100畝“稻夢空間”共用稻田。在5月初,通過“農耕體驗+認領”模式,舉辦了一場插秧文化節暨農耕體驗活動,通過包粽子、包餃子、捉泥鰍、插秧等喜聞樂見的比賽活動,為周邊縣內外遊客提供了周邊遊休閒好去處。在9月末,舉辦“稻夢空間”秋收季活動,通過趣味運動會、稻田互動體驗、稻田沙龍、稻田音樂會、豐收匯演、豐收宴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切實讓遊客、村民感受豐收節的喜悅,體會鄉村、山野、自然的美好。

“這裡風景好,環境乾淨,房屋漂亮,稻田金黃,看起很舒服,把小孩帶來體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非常有必要。”一位遊客説。

為了更好地將産品銷售出去,枇杷村還通過簽訂認購協議,將優質大米推向更大的市場,極大的增加了枇杷村的人氣,帶動了當地群眾的收入,對下一步鄉村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年的稻穀顆粒飽滿,産量比以往高很多,集體經濟組織至少增收10萬元。”城口縣修齊鎮枇杷村負責人介紹。

此外,枇杷村在鞏固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邁進的過程中,除保留特色稻田種植以外,還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特色産業,一方面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組織,另一方面希望帶動更多的當地群眾自主創業、發家致富。

於是採取以“專業合作社+市場主體+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魔芋、生豬、冬桃、青脆李等農業産業,培育出一批新型市場主體及家庭農場、小作坊等。目前,枇杷村已有100畝魔芋種植基地、5戶生豬養殖大戶、70畝冬桃基地、60畝青脆李採摘園、10戶家庭農場,通過以點代面,實現産業多樣化,為鄉村振興發展鋪下産業路基石,提升群眾幹事創業的自信心與積極性,讓農特産業在枇杷村多點開花。

“近年來,城口縣修齊鎮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方向,大力發展特色産業,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用産業改革轉型為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從而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增強發展産業的信心。”修齊鎮鎮長李幫志説,“下一步,我們將逐步把枇杷村這種成功轉型的案例輻射全鎮,帶動全鎮特色産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當然,城口縣修齊鎮枇杷村也將緊緊圍繞“一村一示範”,以扮靚鄉村顏值為切入點,依託現有資源,推行就地取材“微改造”,打造鄉村特色“微景觀”,實現村莊環境“整體美”,堅持以稻田産業為主體引導附屬産業蓬勃發展,極力打造成為一個集考古挖掘、遺址展示、文化熏陶、農耕體驗、旅遊休閒、藝術打卡等農文旅綜合體,讓一處處“微景觀”成為一條條“風景線”,讓更多的人願意來這裡,並且願意留在這裡!(袁開英、李燕林/文 圖片由城口縣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