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綦江:“利劍”直抵末梢 助推基層治理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0-11 14:04:47 編輯:李柯佑

巡察是黨內監督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助推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手段。黨的十九大以來,特別是2019年全市巡察村、社區黨組織工作推進會召開後,重慶市綦江區把巡察監督“觸角”延伸至村(社區)黨組織這一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充分發揮巡察“利劍”作用,推動提升基層治理水準。

2019年以來,綦江區已實現381個村(社區)黨組織一屆任期內巡察全覆蓋,發現問題1832個,整改完成1803個,發現問題線索123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81人次,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90人次,村(社區)黨組織違規違紀問題得到根本遏制,基層治理水準和效果明顯提高,探索出一條全面從嚴治黨縱深發展新路子。

立足高站位 堅決扛牢政治責任

“延伸巡察已構建起區委統籌調度、領導小組組織實施、巡察辦和巡察組具體落實、被巡察黨組織全面整改的工作格局,以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全力推動巡察向村(社區)延伸。”綦江區紀委副書記、區監委副主任、區委巡察辦主任羅玉松介紹。

2021年10月,重慶市委巡視辦印發《關於加強區縣黨委延伸巡察村(社區)黨組織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區委高度重視,再次從組織領導、組織形式、工作責任等方面進行規範、細化。召開區委常委會會議、區委書記專題會、巡察整改工作會等40余次,安排部署全區村(社區)黨組織巡察工作,對涉及村(社區)黨組織的54個問題見人見事進行點評。堅持每輪巡察反饋後由區紀委書記和區委組織部部長分別對村(社區)所屬鎮街黨組織書記開展一對一約談,壓實鎮街巡察整改主體責任,督促建立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強化村(社區)黨組織直接整改責任落實。

在巡察鎮街工作中,將村(社區)黨組織巡察納入每輪巡察計劃,制定路線圖,細化時間表,定期分析研判延伸巡察開展情況;同時,堅持“專業人幹專業事”,配強巡察一線“戰鬥員”,先後選派26名講政治、敢擔當、能力強、經驗足的領導幹部擔任巡察組組長,常態化配備11名處級巡察專員和5名專職幹部,把熟悉農村情況、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幹部充實到延伸巡察隊伍,為深入實施村(社區)黨組織巡察提供專業保障。

“建立‘領導小組+巡察辦’工作機制,每輪巡察期間由領導小組成員帶隊,對巡察組巡察情況進行指導督導,精準把脈、及時會商、共解難題。”羅玉松介紹説,在巡察工作中,著力發揮“領導小組+巡察辦+巡察組”整合作用,全過程、全環節把關村(社區)黨組織整改情況,力促整改質效不斷提升。

突出高效率 大力解決“急難愁盼”

“今年7月底,三屆區委第二輪巡察古南街道時,接到群眾反映連城村天然氣沒有安裝接通問題,我們立馬組織開展對該項問題的了解核實。”綦江區委第三巡察組組長張家倫介紹。

巡察組通過對接天然氣公司、進村入戶走訪村民,了解到因項目投資、管道鋪設、初裝費用等問題沒得到有效解決,導致天然氣未能進村入戶。“9月26日,巡察組聯合古南街道、天然氣公司,與連城村村委會一起,召開村民院壩會,商議解決連城村天然氣安裝入戶問題,力爭10月上旬天然氣安裝入戶。”張家倫説。

截至目前,通過二屆區委延伸巡察全覆蓋,三屆區委第二輪對6個鎮街所轄村(社區)黨組織的延伸巡察,累計入戶走訪8500余戶,召開院壩會180余場次,收到群眾來電來信來訪500余件(次),全力解決天然氣安裝、抗旱救災、拖欠老百姓土地流轉金等群眾關心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督促立行立改群眾關切的民生實事147個,尤其在今年全力抗擊旱情中,推動石壕、打通等鎮投入資金189.53萬元,鋪設應急管道6萬餘米,應急送水1750余噸,全力保障群眾生産生活用水。用實際行動維護了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在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中堅守了初心、贏得了民心。

“在村(社區)延伸巡察中,堅持從群眾最痛恨的優親厚友、虛報冒領侵佔截留、啃噬群眾利益等問題入手,探索問題線索快速移交會商會辦等工作模式,推動村(社區)黨組織巡察與監督執紀有效銜接、同向發力。”綦江區委巡察辦副主任馬忠建介紹,三年多來,先後查處在人行便道建設、低保戶評選等方面“不收斂、不收手、不知止”的村(社區)幹部45人,對基層違規違紀行為形成了有力震懾,“巡察到了、風氣變好了”,成為廣大基層群眾的真切感受。

著眼高品質 真正實現以巡促治

“在巡察工作中,重點整治了一批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大幅提升黨員幹部的擔當精神和幹事能力,著力在鎮街與部門、群眾與政府之間架牢橋梁,主動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切實打通政策落地、作風轉變、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里’。”馬忠建介紹。

通過對村(社區)黨組織開展延伸巡察,促進建立完善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管理實施細則》《村(社區)群眾矛盾糾紛機制》等制度機制20余項,破除了村(社區)工作中的諸多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並將巡察發現村(社區)黨組織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反饋給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督促重點整改問題18個,進一步紮緊制度“籠子”。

“針對巡察發現村(社區)黨員結構不優的問題,將黨支部建在産業鏈、專業協會、合作社中,持續優化黨員幹部結構。”馬忠建介紹,通過實施“一支一策”整改措施,推動33個軟弱渙散黨組織“摘帽”。通過巡察延伸到村(社區),社會治理更加有效,集體經濟明顯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提高。(吳榮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