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全市農業農村部門正部署抗洪澇防漬害、防病蟲保秋糧、緊抓晚秋生産等工作,全力以赴打贏秋糧豐收保衛戰。
“久旱的重慶近期陸續迎來了降雨,但千萬不能忽視旱後可能有大汛。”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據市氣象局預測,8月30—31日、9月8—9日、9月14—15日有明顯降雨過程,受此影響,巫山、巫溪、城口等東北部部分區縣土壤缺墑可得到一定改善,但中西部及東南部土壤缺墑現象仍將持續,加之嘉陵江流域上游四川地區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個別地方或將還有大暴雨,極有可能形成洪澇災害,對農業生産帶來不利影響。
而眼下正是保秋糧豐收的關鍵時刻,目前我市中山地區水稻、玉米處於關鍵生育時期,甘薯、晚播大豆、高粱等在土糧食作物都處在産量形成關鍵階段,做好防禦旱澇急轉的應急措施十分必要。
在抗洪澇防漬害方面,我市將堅持“排、散、管、促”多措並舉,促進農作物生長有序。
比如針對低窪易澇地塊,要及時疏通溝渠,排除田間積水,追施速效氮肥,促進根系和植株恢復生長,防止出現因積水造成早衰、死亡等現象;針對受澇田塊,要加強肥水管理,追肥要快、養分要全、數量要適當,起到養根護葉的作用,同時及時中耕劃鋤,破除土壤板結,改善通透性,保護根系,兼顧除草。
當前,重慶市農業生産除面臨極端天氣的風險隱患外,稻瘟病、稻飛虱、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暴發流行風險大,對重慶市水稻、玉米等主要秋糧生産構成威脅。
在防病蟲保秋糧方面,全市農業農村部門要堅持綠色防控、科學用藥,發揮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的作用,大力開展統防統治、應急防治,重點防範草地貪夜蛾、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玉米螟、稻瘟病、紋枯病、大小斑病、馬鈴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蟲害,最大限度降低病蟲危害損失,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
以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為例,秋馬鈴薯種植區在優先選用無病健康種薯、加強田間肥水管理,嚴把種薯關、田管關的基礎上,按照“防在關鍵時期、治在初發階段”的要求,及時噴施保護性藥劑,把好預防關。田間發病初期,要立即拔除病株帶出田外深埋處理,並於3天內對全田或在發病株四週較大範圍內噴施治療性藥劑和保護性藥劑,把好控制關,嚴防病害流行。
一方面要防禦旱澇急轉帶來的影響,一方面通過增補來彌補秋收損失。在緊抓晚秋生産方面,全市農業農村部門堅持早秋糧損晚秋補的原則,在往年基礎上再擴種50萬畝秋馬鈴薯,新發展50萬畝秋菜,蓄留一定面積再生稻,因地制宜發展果園套種等模式擴大秋紅苕、秋蕎麥等晚秋種植,築牢全年糧食豐收最後一道防線。同時,會同市供銷社、市水利等有關部門,做好種子、肥料、農膜和柴油等農資的調劑調運,引導農民雨後及時蓄水、翻耕空閒田土,確保第一時間開展晚秋生産,千方百計把災害損失補回來。(記者 趙偉平 實習生 吳金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