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推進竣工聯合驗收改革 用審批的“減法”換發展的“加法”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08-30 09:56:59 編輯:珍珍

4天時間完成竣工聯合驗收!這是重慶軌道交通四號線二期(唐家沱至石船段)項目不久前創造的最短竣工聯合驗收紀錄。市住房城鄉建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聯合驗收比以往採取單個事項申報驗收,可減少約45個工作日。

該負責人表示,我市2021年底在全國率先出臺竣工聯合驗收創新試點改革(以下簡稱“聯合驗收改革”)制度,在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前的“最後一公里”上挖潛增效,像軌道交通四號線二期工程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就享受到聯合驗收改革帶來的高效服務。

驗收事項“一口進出”“一次審查”

2021年11月,國務院確定北京、上海、重慶等6個城市為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針對竣工驗收階段,明確了開展聯合驗收“一口受理”、進一步優化工程建設項目聯合驗收方式、簡化實行聯合驗收的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備案手續等改革任務。

如何把一項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我市出臺《重慶市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聯合驗收管理辦法》,明確了竣工聯合驗收遵循“統一申報、一口受理、聯合勘驗、並行推進、限時辦結”原則。

在重慶,房屋市政工程竣工驗收階段涉及的所有驗收事項和選擇性辦理事項,均可通過市、區(縣)兩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大廳“竣工階段綜合窗口”和“渝快辦”平臺,實現線上線下一口申報、一口領取法律文書。

全市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在綜合窗口“一口受理”建設單位申請,並牽頭協調相關部門限時開展聯合驗收,驗收結果一次性交建設單位,實現驗收事項“一口進出”。

為推廣竣工聯合驗收,我市及時更新辦事指南、張貼宣傳圖片、印製工作手冊,一次性告知申請單位驗收所需材料、條件、標準及辦事流程。資料不齊全或不符合規定形式的,書面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待申報單位遞交完整驗收材料後,立即組織各職能單位分別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查,實現“一次審查”。

在竣工聯合驗收辦理過程中,我市還實行“超時默許制”。即:各參驗部門未在規定時限內參加現場聯合驗收的,視為不需要開展現場驗收;逾期未出具驗收意見的,視為默許該事項驗收通過,由此産生的相關責任由超時部門承擔,以此倒逼各參驗部門按時限辦結驗收事項。

一系列“組合拳”大幅提升了竣工驗收效率。今年5月,在江北區住房城鄉建委指導下,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重慶分行裝修項目僅用一天辦結竣工聯合驗收,提速91.6%。

三個“再優化”增強企業獲得感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

“以前竣工驗收,要企業自己去跑路。現在搞聯合驗收,相關部門統一到府驗收、當場發證,大大提升了效率,我們辦事更加輕鬆。”綠地萬州項目總經理黃顯衝告訴記者,今年4月,綠地萬萃城一期A組團(幼兒園)申請竣工驗收,萬州區住房城鄉建委工作人員進行現場查驗後,當場就發放了《竣工聯合驗收意見書》。

現場發放《竣工聯合驗收意見書》,只是重慶推行聯合驗收改革提升企業辦事便捷性的一個剪影。為推動聯合驗收改革走向深入,我市推行三個“再優化”措施,提升企業和市民在竣工驗收中的獲得感。

驗收事項“再優化”方面,科學精準分類確定驗收事項:一般房屋市政工程(含軌道交通工程),聯合驗收僅需規劃核實、人防驗收(備案)、消防驗收(備案)、檔案專項驗收4個事項,較改革前減少事項50%;裝飾裝修項目僅需消防驗收(備案)、檔案專項驗收2個事項;社會投資小型低風險建設項目僅需規劃核實1個事項。

驗收流程“再優化”方面,取消竣工驗收備案,所有聯合驗收事項通過後,出具“竣工聯合驗收意見書”;現場通過全部驗收事項的,可現場發放“竣工聯合驗收意見書”。

告知承諾“再優化”方面,一般政府投資房屋市政工程項目、裝飾裝修項目的檔案專項驗收均可實行告知承諾制;逾期未履行承諾事項的,將列入不誠信資訊,一年內該單位建設項目不再適用告知承諾。截至目前,全市已辦理告知承諾項目56個。

600多個項目通過竣工聯合驗收

聯合驗收改革推行大半年,成效如何?從市住房城鄉建委公佈的數據中可見一斑——

我市優化整合參驗部門所需驗收材料,變多套資料為“一張表單”,使得申報材料從改革前37項精簡為最多12項,壓縮68%。申報人身份證明、“多測合一”成果等共用材料,企業只需提供一套資料,由綜合窗口分發給各參驗部門,實現內部流轉。

提升辦理效率方面,聯合驗收辦理時限由原來的12個工作日縮減至7個工作日,壓減時限42%;比各驗收事項的累計法定時限(89天),壓減了92%。

“聯合驗收改革措施已在我市全面落地見效。”市住房城鄉建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6月,全市有603個項目通過竣工聯合驗收並取得“竣工聯合驗收意見書”,其中176個項目為現場發放。目前,重慶所有區縣房屋市政工程項目實現了聯合驗收全覆蓋,取消竣工驗收備案、推行檔案驗收告知承諾、推行單位工程聯合驗收等改革措施達到全國“領跑”水準。

該負責人表示,我市將繼續深入推進聯合驗收改革,優化審批服務流程,用審批的“減法”換發展的“加法”,讓企業更具獲得感,為我市持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作出更多貢獻。 (廖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