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2022智博會丨重慶推動智慧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8-22 17:05:33 編輯:珍珍

建築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産業,2021年全國建築業總産值突破29萬億元。但傳統建築業發展方式較粗放,科技含量偏低,資源能源耗費較大,在“雙碳”目標要求和大數據智慧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正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智慧建造是現代資訊技術、先進建造技術融合應用形成的新型建造方式,發展智慧建造,有利於加快推動節能減排,提高建築業發展品質,緩解“用工難”問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重慶市把實施智慧建造作為落實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在全國率先提出實施智慧建造,2019年,會同中國工程院在渝啟動《中國建造2035戰略研究》,邀請14名院士齊聚重慶指導智慧建造發展,隨後重慶市出臺系列推動智慧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政策,經過多年建設發展,在多個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image.png搭建起全國首個智慧住建平臺。包括智慧住建雲、行業數據中心和政務服務與行業治理管控平臺,住建行業全部業務系統遷移上雲,形成建築業、房地産和城市基礎設施大數據36億條。

建築産業網際網路建設取得實效。聯合騰訊雲打造全國首個建築業網際網路平臺——微領智慧建造平臺,會同紫光建築雲發佈天工建築産業網際網路平臺,實現平臺服務創收數億元。

試點示範走在全國前列。組建西部(重慶)智慧建造産業聯盟。住建部明確在全國7個項目開展智慧建造試點,重慶市萬科四季花城等3個項目入圍,數量居全國第一。

智慧建造實現規模化應用。目前重慶市累計實施裝配式建築3000多萬平米,創建國家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6個,推動1300多個項目全過程應用BIM技術,建設智慧工地3300多個,打造工程項目數字化建造試點項目140個,10項工作舉措入選住房城鄉建設部可複製經驗做法清單。

智慧建造産業初具規模。在全國率先發佈《重慶市現代建築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佈局培育17個現代建築産業園區,重點發展智慧施工設備、軟體和大數據服務、智慧感知和物聯網、智慧家居、裝配式建築五大産業,預計到2025年將形成1500億元智慧建造産業規模。

重慶在推動智慧建造的過程中,涌現出一批高水準的智慧建造項目。

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一期EPC項目通過搭建數字化正向設計平臺和智慧建造管控平臺,為建築設計、部品部件生産、施工安裝植入智慧大腦,打造“會説話的建築”,實現了建築精細化設計、部品部件標準化生産和智慧化施工安裝,圖紙審核效率提升30%、設計變更週期減少50%、縮短施工工期40%、節約建造成本2000萬元,施工安全零事故。

重慶在建第一高樓陸海國際中心採用BIM技術實現了三維可視化施工和立體交底,利用“空中造樓機”實現了全天候作業,改善了施工環境,提高了施工品質、安全和效率。

另外,“東數西算”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樣板工程重慶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是重慶全市首個採用MIC技術(即集裝箱疊箱結構體系)的裝配式建築,由39個模組化箱體在工廠預製、現場拼裝而成,裝配率達到74%,相比同類工程縮短工期70%,減少管理成本50%,減少現場人工作業70%。

重慶特大型跨江大橋郭家沱長江大橋,也採用基於BIM的智慧工地技術、數字化預拼裝關鍵技術、三維鐳射掃描數據採集技術,為構部件出廠驗收、施工安裝等提供依據,提高了橋梁施工進度和精度。

軌道交通15號線一期工程率先在重慶全市採用直徑8.83米、總長度120米、總重量超過了1200噸、最大開挖口徑的複合式TBM盾構機,提高了軌道交通工程施工品質和效率。

可以看見的是,隨著數字化、資訊化、智慧化與建設領域深度融合,智慧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必將成為引領未來建築創新發展,打造建造強市的重要驅動力。(李柯佑彭會/文圖片由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