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産業結構 增強創新能力 驅動數智應用 主城都市區加快現代化産業升級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07-14 10:25:58 編輯:李柯佑

著力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增強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當好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主戰場,這是去年9月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提出的重要目標之一。

近一年來,主城都市區通過優化産業結構、增強創新能力、驅動數智應用,持續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尤其是抓好智慧製造、智慧建造,充分運用大數據智慧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在“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建設中邁出新步伐。

産業結構升級帶來澎湃發展動力

推動産業結構升級,是重慶加快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的必由路徑,而建設高端化的産業園區,則是主城都市區建設現代産業體系的“主陣地”。

以三一重機為核心,位於兩江新區的三一(重慶)智慧裝備産業園,是主城都市區的産業園區通過産業結構升級,走向高端化的典型案例。當前,該産業園已建成集智慧製造、製造運營等為一體的全流程智慧工廠,三一重機正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産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位於榮昌區的重慶電子電路産業園,則是聚焦行業細分領域中的核心部件——電路板。園區負責人説,近年來,園區花大力氣、下大功夫,不斷引進和匯聚該細分領域的40多家企業,正在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型電子電路專業化園區。

位於渝中區的重慶市區塊鏈數字經濟産業園,不僅成為該區抓大數據智慧化發展的亮點,在全市及全國範圍內也具備影響力。截至目前,該産業園已集聚浪潮、趣鏈等200多家區塊鏈企業,去年産業園總産值超過300億元,區塊鏈綜合競爭力位列全國第三。

正是通過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為主城都市區的汽車、電子、裝備、生物醫藥等行業帶來澎湃發展動力,去年上述産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了10%。截至2021年底,主城都市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1455.64億元,同比增長8%。

創新讓一批新興産業加速崛起

前不久,北碚區的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創新開發的重慶市儀器儀錶試點示範項目,進入全市2022年製造業“一鏈一網一平臺”項目試點。該項目將率先在全市建成具有儀器儀錶行業特色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通過創新研發,帶動如工業網際網路等一批新興産業加速崛起,是北碚工業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北碚區負責人表示,該區正在以蔡家智慧新城工業網際網路産業生態園為中心,通過實施成立工業網際網路産業發展專項基金、開展智慧製造宣傳培訓和諮詢服務等“組合拳”,協同推進新興産業創新發展。

作為全市工業大區之一,在推動傳統産業技改升級基礎上創新培育新興産業,是渝北區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關鍵舉措。比如圍繞軟體産業,渝北區在仙桃數據谷集聚了長安軟體、華為、字節跳動等一大批龍頭企業,正在建成全市軟體産業高地。

通過創新推動高品質發展,這樣的案例在主城都市區還有不少。位於九龍坡區的慶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完成了與德國博世集團聯合開展的氫燃料輕卡研發,聯合研發出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和動力總成。

立足既有産業基礎,主城都市區的渝企還通過創新研發,進一步延長産業鏈,帶動生産經營持續向好。比如位於涪陵區的重慶華峰化工有限公司通過技術研發向終端産品延伸,其生産的氨綸等新材料産品已在全球市場掌握“話語權”。

正是通過持續創新,主城都市區的一大批産業項目帶動了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加速崛起。截至去年底,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2%、18.1%,有效改善了全市工業經濟結構。

大數據智慧化帶動品質和效益雙提升

大屏實時顯示各項生産數據,讓整個生産過程清晰可見;原物料供應、倉儲物流等環節實現數字化聯動;“車間大腦”自主決策時序、産品數量……這樣的智慧生産場景,在主城都市區的多家製造業企業已是常態。

以位於璧山高新區的藍黛動力傳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藍黛動力)為例。走進該企業數字化車間,繁忙的機器人、飛速旋轉的自動化設備隨時保持運轉——工廠接到銷售部門傳來的訂單後,只需輸入系統即可自動生成生産訂單,然後工人在對應操作臺前輸入工號,就可按照指令對生産進行監管。

“這是企業的生産資訊化管理系統,它管理著全廠上千台生産設備,可以形成幾十萬條資訊的算力。”藍黛動力副總經理湯海川介紹,通過智慧化改造,讓企業産品既保質又保量,藍黛動力由此進入了豐田、沃爾沃等知名車企的配套體系。

藍黛動力的變化,折射出璧山區工業經濟發展向大數據智慧化要速度、要品質的轉變。目前,璧山以智慧機器人、新能源智慧交通等為重點,通過引進和發展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融合的核心技術,促進人工智慧同工業製造深度融合。

位於南岸區的重慶盟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同樣隨處可見智慧化生産場景——組裝數字化車間裏,一塊塊5G通信模組快速通過生産線;只需一個指令,智慧倉儲系統即可從1萬餘盤原料中找到需要的那一盤。企業負責人説,通過在生産工藝流程中進行大數據智慧化運用,目前智慧立體倉庫機器人、智慧點膠機器人等各式各樣的智慧製造裝備,成為了企業的“拳頭産品”。

市經信委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以主城都市區企業為主,全市共建成智慧工廠105個,數字化車間574個,累計推動10.1萬家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實現生産效率提升59.8%,帶動運營成本、不良品率和能耗等多項指標大幅下降,帶動品質和效益雙提升。

(重慶日報記者夏元 實習生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