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沙坪壩區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示範區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7-05 16:50:41 編輯:珍珍

當前,重慶市沙坪壩區全面落實重慶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全面實施創新平臺提質、創新主體集聚、創新成果轉化、創新生態優化四大工程,系統重塑創新驅動新優勢,全力打造創新驅動示範區,加速形成“潮涌嘉陵、風動歌樂”的高品質發展新態勢。

image.png
黃金灣·智谷。郭晉/攝

推動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

3月30日,沙坪壩區與重慶大學簽訂校地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按照“優勢互補、校地共建、資源共用、共同發展”的原則,清單化、項目化推進24件合作事項,將環重慶大學創新生態圈的建設進一步推向了國際化、專業化和特色化。

6月15日,重慶大學·沙坪壩區深化校地合作工作座談會召開,雙方就更深層次、更全方位、更高品質的校地合作,進行了廣泛交流,進一步細化具體措施。

在校地雙方攜手推動下,環重慶大學創新生態圈創新平臺正在不斷擴能升級:截至目前,已入駐企業和團隊810家,創新創業載體總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各類創業人才累計達到2700余名,聚集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等高端智庫3家。除重慶大學外,沙坪壩區還建立了環重慶師範大學、陸軍軍醫大學、電子職院—建築職院等創新生態圈,正在逐步拓展。

沙坪壩區科技局局長馬驍介紹,在空間上,環大學創新生態圈主要通過激活老校區、老廠區、老街區,實現騰籠換鳥、盤活資源。在項目引進和合作上,則聚焦量子通信、智慧製造、設計創意、生命健康、人工智慧等尖端、特色科技,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在服務上,做好分類指導、政策兌現、科技金融、助企紓困等工作,走好“三個一公里”,讓創新企業和創新人才在沙坪壩幹事創業舒心安心。

如今,在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內,依託高校打造的鳳凰山設計創意産業園、先鋒智慧創新産業園、金沙星座·科創園、重慶工業設計産業城、新橋臨床醫學轉化中心、腫瘤研究所科技創新中心、拾光格數字經濟産業創新港等創新平臺蓬勃發展、欣欣向榮,已累計完成投資超過5億元,入駐項目團隊1455個,2021年實現年産值超30億元。

在環大學創新生態圈的輻射帶動下,其他優質創新平臺建設也方興未艾:嘉陵智慧灣區、1491未來設計中心、青鳳高科産業園、國際物流園企業創新服務中心、黃金灣·智谷、重慶首創芯匯中心等創新平臺正在集聚能量,“一谷一帶多點”的創新版圖正在形成。

做好資源高位嫁接文章

6月12日,在沙坪壩區磁器口沙磁巷招商中心,重慶五雲實驗室籌建工作推進會正在進行。

“五雲實驗室對標重慶實驗室、國家實驗室‘預備隊’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連結成渝量子科技資源,致力於打造中國西部地區量子科技資源集聚地和量子戰新産業高地。”馬驍告訴筆者,五雲實驗室聚焦量子通信光電器件和量子材料兩大方向,目前已匯聚了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郵電大學、中電科重慶聲光電公司、重慶連芯科技、成都中微達信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以及院士、傑青、長江學者等高端人才隊伍,將聯動天府絳溪實驗室,構建“川渝量子科技走廊”,助力成渝地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6月18日,在青鳳高科産業園,沙坪壩區科技招商項目——“奧普提科技·中研華科産業園”正式開工。該項目佔地29畝,總建築面積2.24萬平方米,計劃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1億元。

“項目建成後,將為國家航空、航太、軍工、艦船、電子、通信、光電、軌道交通、汽車製造等領域客戶,提供産品研究試驗、定型試驗、生産檢測試驗、驗收試驗、安全性試驗、可靠性試驗等,成為西南區域具有標桿性的公共檢測與可靠性試驗平臺。重慶奧普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平表示,“我們將懷著家國情懷,肩負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歷史使命,在國家航空航太、電子、軌道交通、汽車製造等領域,為沙坪壩區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五雲實驗室的籌建推進、中研華科産業園等一系列項目落地,正是沙坪壩區圍繞創新鏈、産業鏈、價值鏈,引育和集聚創新主體的縮影。當前,沙坪壩區根據發展定位和産業轉型升級目標,堅持“內育外引”並重,深化“科技+企業”行動,加速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上市企業培育、創新型企業引進等計劃,加快創新主體集聚,推動校地企優勢資源高位嫁接。

image.png
“奧普提科技·中研華科産業園”開工。郭晉/攝

加快創新資源轉化變現

2021年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由重慶大學牽頭,土木工程學院李百戰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的“建築熱環境理論及其綠色營造關鍵技術”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近日,李百戰教授團隊決定與重慶佰聖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沙坪壩區設立重慶建築節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建築熱環境理論及其綠色營造關鍵技術”為核心,開展綠色、低碳、智慧的技術研發與應用,研發高效製冷機房智慧能源管控系統、碳分析決策系統、建築能耗模擬預測系統、末端空調節能控制技術、智慧建築故障診斷技術等低碳、節能技術,實施項目成果轉化。

從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到謀劃實施成果轉化,僅僅用了8個月的時間。這是沙坪壩促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推動創新資源加速變現的一次生動實踐。沙坪壩區通過提供“三全”服務,即將科技的各項服務和政策覆蓋科技成果轉化“成果甄選——概念驗證——中試加速——基金投資——績效評估”的全鏈條,覆蓋技術經理人、平臺、資金、政策等全要素,覆蓋從科技成果研發到落地變現的全過程,充分整合現有資源,發揮區屬平臺公司、成果轉化專業機構、行業龍頭企業等在成果轉化中的作用,強化金融工具、孵化平臺、專業隊伍的服務保障,切實打通成果轉化鏈條中的痛點堵點,推動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轉化、快速轉化。

 全方位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馮自平是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學術帶頭人。被引進到沙坪壩區後,他創辦的中科廣能能源研究院(重慶)有限公司,已完成了兩大類燃氣熱泵産品(冷熱水機組和多連線)的研發和測試,現燃氣熱泵冷熱水機組已有4款型號批産上市。

“從項目落地、到創辦公司,從産品研發、到投産、再到産品推廣,我們在沙坪壩區得到了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服務。”馮自平説,“今年沙坪壩還出臺了《重慶市沙坪壩區支援科技企業發展壯大十條舉措》,實施了沙磁菁英計劃、青春築夢計劃、人才“三寶”計劃、歸巢行動等人才計劃等,創新生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在沙區發展的信心。”

馮自平的感受並非個例。今年以來,為落實落細中央穩經濟大盤、助企紓困等相關工作,沙坪壩區除了落實好中央及重慶市關於稅收、社會保障相關政策外,還結合實際從8個方面出臺了104條相關政策措施,讓企業應知盡知、應享盡享。

同時,按照“一企一策”“一企一專班”的要求,深入企業開展常態化走訪服務,及時有效精準解決企業各類問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創新企業降本增效,把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動力。比如,針對企業科技創新融資需求,打好“科信貸+商信貸+組合貸”的政府擔保貸款“組合拳”,2022年以來向39家企業發放科信貸5730萬元、累計向329家企業發放4.74億元,引導試點銀行發放商業貸款2900萬元、累計1.25億元。

此外,沙坪壩區還積極推薦多個項目申報重慶市重大創新平臺能力提升項目,協助企業開展海外合作與市場拓展;舉辦沙磁杯西部(重慶)科學城創新創業大賽、中國高校(成渝)校友經濟高峰論壇等品牌活動;建成68家市、區級科普基地,爭創全國科普示範區……沙坪壩,正從政策、人才、服務、氛圍等各個維度同向發力,不斷優化創新生態,全方位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未來,作為西部(重慶)科學城主戰場、主陣地,沙坪壩區將堅定不移地系統重塑創新驅動新優勢,打好創新賦能、産業升級主動仗,全面提升創新驅動能級,努力培養更多高品質發展新的增長點,為在新起點上奮力圖新圖變圖強注入強勁動能。(杜開舟、陳秋霖/文    郭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