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看黔江⑰】立體産業活起來 “蠶桑小鎮”富起來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6-02 18:14:18 編輯:珍珍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這是詩詞中描寫的桑園風光,也是黔江區太極鎮李子村的真實寫照。太極鎮,地處黔江區西南部,交通便利、生態宜居,因高標準、高品質打造1萬畝桑園、 2萬擔蠶繭,而被稱之為“蠶桑小鎮”。李子村著力打造的一河兩岸蠶桑産業園,和新建智慧化小蠶共育工廠,以及1200平方米標準化養蠶大棚,正是蠶桑小鎮産業振興的縮影。

近日,黔江區融媒體中心“一村一品”看黔江系列報道採訪組來到李子村。探索這個“蠶桑小鎮”新型養蠶模式為老百姓帶來的機遇與發展,看蠶桑産業如何成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過程當中的第一大富民産業。

李子村全景

春季養蠶正忙時農民臉上樂開懷

李子村的桑園沿著河流兩岸栽種,成片成片的桑園煥發出勃勃生機,片片桑葉迎風搖曳。蠶桑園裏,三五成群的村民遊走在蠶桑地裏,背上背著一個大背簍,手一揮舞,便將一大把的桑葉扔進簍中。

“養蠶最辛苦,但也是值得的。”採桑是辛苦的,養蠶更是辛苦,可是村民們臉上卻寫滿了開心,用村民的話説,忙碌就代表著希望。

在桑園深處,一座1200平方米的標準化養蠶大棚依山傍水,蠶棚裏已經四齡期的蠶寶寶進入休眠期,個個白白胖胖的,仰著頭,一動不動。

“蠶進入四齡期的時候,技術把握很關鍵,特別是眠中一定要保持蠶座的乾燥,因為蠶在休眠中陽光對它有干擾,要避免,還有溫度要適當地降低一點。”市科技局幫扶集團科技特派員謝勇也來到了李子村,為村民講解養蠶專業技術。

謝勇向村民講解養蠶技術

三産融合促增收  農民腰包鼓起來

太極鎮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一鎮二園”巧做文章。“一鎮二園”,即2萬擔蠶繭的“蠶桑小鎮”和高標準、高品質打造1萬畝桑園、推動太極鎮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農産品加工園”。

圍繞“桑蠶”做足文章,利用桑葉研發桑香燭、桑枝菌、桑葉面、休閒食品等的加工,打造1000余畝“桑+菌”“桑+蒜(菜)”“桑+薯”“桑+雞”等立體農業示範樣板,實現戶均可增收5000余元,不斷提升蠶桑産業的多重富民效應。

“李子村有本地桑園555畝,可以帶動周邊30戶農戶養蠶,年産值達81.4萬元,集體經濟現在的産地有150畝,可以為集體經濟創收達30多萬元。”市科技局幫扶集團駐李子村第一書記胡天彬介紹。

位於李子村活動室附近的智慧化小蠶共育工廠,佔地面積2600余平方米,配置有小蠶共育車間、中蠶飼育車間、人工飼料共育車間、操作間,一次共育小蠶1200張,全年分7次共育8400張,年産值84萬元,可增加就業崗位30個,帶動150多戶蠶農穩定發展、持續增收。

村民在蠶桑地裏務工

實現三産融合的農産品加工園,佔地18.5畝。通過引進企業入駐,建成蠶用人工飼料全齡共育工廠、年生産300萬菌棒規模的桑枝食用菌培育基地,以及桑黃菌棒加工和種養項目、糧油加工及農特産品加工項目的落地,年産值可達1000萬元,整個産業園將帶動600余戶農戶增收。

在持續壯大産業發展中,如何實現效益最大化?讓更多村民參與其中,李子村積極在蠶桑産業鏈上做足文章。整個産業鏈,用工才是最大缺口,村民可選擇就近務工,管理桑園、採摘桑葉、養蠶、育苗、桑枝菌生産線等,到處都有用工需求,平均每人每年用工收入可達1萬元以上。

蠶寶寶

生態家園美起來  鄰里關係更和諧

一河兩岸桑園成片,馬路平坦潔凈、寬敞,農家小院錯落有致,鄰里和諧共處……這是筆者近日在李子村看到的一幅和美畫卷。

産業高品質發展更加凸顯鄉村振興的安全底座,李子村按照太極鎮“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提升“和美太極”環境顏值,建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生態鄉村。

2021年3月,太極鎮被列入全市17個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當地政府與各級幫扶部門一道,對太極集鎮河段實施攔河堰、護岸、親水步道、防腐木棧道、清淤疏浚、安全護欄等工程的綜合治理。同時,圍繞交通沿線、村莊街巷、農戶庭院、田間地頭四個重點區域,硬化村道、入戶道路、安裝庭院、農村改廁、栽種紅葉石蘭、綠化院落,實現村亮、院綠、戶通、廁潔、溝清、家凈、人樂的居家環境。

“我們家的院壩、檐溝、入戶步道都硬化了,現在進出鞋上不沾泥!”“生活好了,環境美了,鄰里也更加和睦了。”李子村村民説。

“接下來,我們將按照黨委、政府提出的建設‘一鎮一園和美太極’的發展思路,從鞏固桑園面積、深挖養蠶潛力等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提高蠶農的收入,打造金雞壩現代農業示範園,為鄉村振興增添動力。”胡天彬説。(黃英、田丹 /文   石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