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合川:共繪生態宜居“新畫卷”同唱美麗鄉村“新樂章”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5-28 22:46:30 編輯:珍珍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是農民群眾關注的焦點難點熱點問題。筆者在合川區錢塘鎮了解到,該鎮堅持問題導向,著力以黨建引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組織帶動作用,聚合各方力量強“共治”,踐行群眾路線強“自治”,緊盯問題根本強“善治”。以農村人居環境的“成色”,彰顯生態宜居的“亮色”,增強鄉村振興的“底色”,實現從“臟亂差”到“綠潔美”的華麗轉身,助力建設生態優美、生活幸福、內外兼修的“美麗鄉村”。

環境優美的新農村。記者 孟余  攝
環境優美的新農村。孟余  攝

各方聯動 強化力量整合實現“共治”

“掃地了掃地了”,5月23日一大早,在龍殿村4社學校院子,73歲的老黨員、網格長王德碧就提著掃帚,開始發動村民們做清潔。很快,六七個村民就拿著各式各樣的清潔用具加入了進來。

“作為共産黨員,也是住在這裡的村民,當然要帶好頭,和鄉親們一道把環境衛生搞好。”王德碧説。

王德碧特別滿意的是院子裏的柴草堆放,錯落有致得簡直猶如藝術品一般,“前不久區裏頭在大柱村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會,我們這柴草堆放的照片還上了展板哩。”王德碧驕傲地介紹道。

這只是錢塘鎮充分發動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組織發動村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的縮影。讓黨員幹部“動起來”,和群眾的心“連起來”,最後帶領群眾“幹起來”,凝聚各方力量,健全機制體制,是錢塘鎮黨建引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密碼”。

暢通基層治理提升“向心力”。構建黨委—支部—小組(院落、網格)三級黨建模式,308個網格單建聯建黨小組258個,實現“組網合一”,實現了黨的聲音、黨的政策到基層、到群眾的“無縫連接”,帶動村民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健全工作機制提升“保障力”。2021年按照考核排名的方式,補助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72萬餘元,投入280余萬元購買社會服務。建立垃圾清運處理機制、群眾投工投勞機制、評先評優機制,常態化開展“清潔文明戶”“清潔文明院落”“懶大嫂戶”評選,調動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

淳化鄉風文明提升“引導力”。新時代文明實踐“金子沱講師”理論宣講志願服務小隊常態化對村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宣講;“潔美錢塘”志願服務小隊編寫垃圾分類順口溜,常態化開展相關志願服務,累計志願服務時長17000余小時,有效引導、帶動村民將講文明、愛衛生、護環境、優生態的言行融入日常生活。

群眾主動 強化作用發揮實現“自治”

曾經的大柱村富龍溝院子,是一個晚上漆黑、環境較差、糾紛較多的院子。針對這一情況,錢塘鎮黨委政府和大柱村“兩委”在富龍溝院子深化村民自治,以教育系統全國勞模、老黨員李忠良為自治帶頭人,以黨建引領基層民主協商自治、紅細胞·微治理、新時代文明實踐“三管齊下”,對公用電費、公共設施設備維護維修、環境清潔等末端事項開展了民主協商。

如今的富龍溝,環境優美、硬體齊全、民風淳樸、鄰里和諧,院落治理效果顯著,呈現出“和美富龍溝·如蘭庭院香”的鄉村美景,吸引了遠近各地的人前來參觀遊玩。

據了解,錢塘鎮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堅持走群眾路線,著力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力軍”作用,將“要我幹”變成“我要幹”,人人用心爭當“主人翁”。

三事分流劃分“責任田”。堅持私事自己辦、共事協商辦、公事政府辦的事務分流原則,層層宣傳動員、層層壓實責任、層層督促落實,有效明晰各自權利義務。劃分村民自家房前屋後、門前道路、責任田道路等“環境衛生責任區”,實行村“兩委”幹部包片、村民小組長包社、黨員包戶、村民包責任區“四包責任制”,落實“門前三包”責任。

民主協商議定“公約數”。以網格為單位建立308個民主協商議事會,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重大問題進行票決,實現“民事、民議、民定、民管、民享”,形成村民公約,將愛護環境衛生、愛護公共設施等納入村規民約。

精準驅動 強化路徑構建實現“善治”

家家戶戶院落無雜物堆放、房前屋後乾淨整潔、家禽家畜規範圈養不亂排糞便、生活垃圾定點回收、廁所革命深入推進、生態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這就是錢塘鎮黨建引領農村人居環境交出的“成績單”。

緊抓重點內容“治污”。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每年清運垃圾7000余噸。投入120萬元打造大柱村、空頂村等6個垃圾分類示範村,初步建立“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垃圾分類收集轉運體系。2018年以來改廁5475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8.5%。建成錢塘鎮污水處理廠、25戶群眾聚集區污水處理設施6處,獲央視《新聞調查》欄目採訪正面報道。

緊盯關鍵問題“治貌”。大力實施村莊凈化、綠化、美化、亮化、文化、硬化“六化工程”。定期組織黨員群眾開展“週末衛生日”等大掃除活動。完成村莊公共場所綠化25000余畝;實施舊房提升344戶,整治院落10000余平方米,完成農村三類重點對象危舊房改造351戶;安裝村莊照明太陽能路燈586盞、庭院燈50盞;建成全區首個鄉鎮全民健身中心;完成村社級水泥路面硬化491.72公里,四級通達通暢率100%。

緊扣生態綠色“治根”。2019年以來完成12家禁養區養殖場關閉搬遷,整治養殖場27家。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大中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2021年共計回收廢棄農膜54.047噸。在6個村實施1.06萬畝秸稈還田項目。2019年以來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16.77萬畝,覆蓋率達97.34%,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雙降”目標。持續發展種養迴圈農業産業,完成喜洋春、德芯源、農殿山等4000余畝“豬+沼+果”種養迴圈項目建設,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有效合理利用。

事實證明,錢塘鎮以“共治”為手段,通過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創新,形成各方齊抓共管的格局;以“自治”為載體,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人翁”作用,激活群眾內生動力;以“善治”為目標,緊盯前端源頭,緊扣重點環節,緊抓全面整治,切實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新路子好路徑。(孟余/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