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心”融合發展辯證法——忠縣黨建與發展同頻共振深度調查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5-25 17:15:28 編輯:李柯佑

一江碧水向東流。

萬里長江途經三峽庫區腹心忠縣,在忠州街道順溪社區遇一島左右分流,遂成江中獨島皇華島,正處三峽庫區中心點;再蜿蜒而下至石寶鎮,江邊有“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之譽的石寶寨,因三峽工程建設水位上升圍堤保寨,又成獨特江上盆景。

這便是長江母親河獨有的“三峽庫心·長江盆景”。

時針走到新時代,為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重慶市委、市政府要求忠縣統籌江城與江村、山水與人文等要素,推動産城景、農文旅深度融合,加強與周邊區縣協作互動,高水準打造天賜的“三峽庫心·長江盆景”。

從傳統農業縣一路走來,忠縣正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速推進鄉村振興。忠縣縣委的著力點是:花大力氣推進黨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把黨建之效轉化為發展之力。

“郡縣治,天下安”。縣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縣域黨建工作怎樣抓?怎樣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通過在忠縣深入調研,擷取了該縣黨建引領發展的幾個“斷面”進行深度觀察與思考。

“虛”與“實”的辯證法

把務虛的黨建活動與求實的發展訴求深度融合

在“虛與實”中建構“強”的組織載體,錘鍊無形的戰鬥力

磨子土家族鄉白河村黨支部書記楊萬里每天必到一個“打卡”地——村食用菌項目建設現場。羊肚菌、赤松茸等食用菌是該村的主導産業。2022年初,各村黨支部書記在鄉黨委“書記抓項目”工作會上曬出了自己的主抓項目。

這是一個持續“曬”的過程。各支部書記需帶領群眾謀劃一項主導産業,並在鄉黨委工作群每天曬進度、每週曬成效、每月曬結果,所以他必須每天去了解進度、解決問題。

這更是一個持續“賽”的過程。流水養魚,種西瓜,種辣椒……全鄉8個村、社區的支部書記個個暗自“較勁”——誰也不願意成為年底支部書記述職會上墊底的那一位。

“書記抓項目”只是一個引子。還有專幹聯企業——每個在村企業由一名專幹固定聯繫,積極協調保障土地、水、電、路等資源要素,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黨員解糾紛,結合“助力鄉村振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教育引導全鄉黨員“支援發展我當先”。

磨子鄉是全市17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之一。磨子鄉黨委組織委員楊陽説,該鄉發揮黨組織在重點項目建設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創新建立“書記抓項目、專幹聯企業、黨員解糾紛”制度,以高品質黨建推進高品質發展。

image.png
磨子鄉黨員進院壩了解農戶生産情況

黨建的“虛”與發展的“實”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體,兩者不斷進行能量轉換,再換來能效提升——以黨建為引領,2021年該鄉實施了40個鄉村振興大項目,投資近2億元,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産業發展等,發展力度前所未有。

image.png
磨子鄉黨員入戶了解群眾生活情況

鄉幹部們總是謙虛地説,縣鄉的推動力很重要,但最終落地落實還是在村一級,“否則這些項目不可能實施得了”。

但在縣委書記江夏眼裏,鄉、村兩級黨組織十分重要,“一個縣域的所有發展事務都需要這兩級黨組織去承載和執行,加強基層組織載體和組織力建設可以有效推進區域整體進步。”

image.png
忠州街道順溪社區黨員幹部帶頭為村集體經濟項目桃李種植園果樹剪枝

忠州街道是忠縣老“城關鎮”,人口密集、流動性大、社會構成複雜。街道黨工委把黨的建設貫穿基層社會治理全過程,創建“特色網格”,構築常態化治理構架;打造“紅色物業”,在物業服務機構中加強黨的建設化解物業管理和業主的矛盾;加強“心理防疫”,社區黨員常態化做好群眾情緒感知和疏導;建立“議事團隊”,凝聚黨員、群眾和相關職能部門力量,破解重點難點問題。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就是黨建發力的主陣地。

石寶鎮是一個全淹全遷移民大鎮,産業發展、社會穩定是移民安穩致富的“最後一公里”。該鎮在黨建引領發展實踐中響亮提出以産業發展為閃亮點,激發“活力黨建”,通過書記主抓、黨員帶動、群眾參與,積極發展柑橘、茶葉、脆李、佛手、肉牛等特色效益農業,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産業格局;同時推進黨建“鄰距離”服務,將黨員和群眾組織起來開展志願服務,以組織力量“解決群眾的“關鍵小事”,鄰里一家親蔚然成風。

“快”與“慢”的辯證法

把迫切的攻堅克難與長期的民意呵護深度融合

在“快與慢”中建構“硬”的群眾基礎,夯築無形的向心力

“胡書記你説好久開始遷,我就好久請假回來!”4月初,忠州街道順溪社區黨總支書記胡孟平接到流動黨員喻小平電話,心裏一下踏實了。

胡孟平正面臨非常棘手的事情。

“三峽庫心·長江盆景”項目是忠縣高品質、加速度發展的重要承載體,該縣正舉全縣之力推動項目實施。作為“庫心”的皇華島要建考古遺址公園,島上600余座墳需遷移。此事順利與否,直接關係“三峽庫心·長江盆景”項目的進度。

胡孟平過細工作,分別召開黨總支會議、黨員大會、群眾會議,可部分群眾還是不願遷。

焦灼之時,在一艘貨船上當輪機手的喻小平打來了電話,第一個報名動遷。11年前三峽移民搬遷時,島上部分農戶涉及內遷,喻小平第一個站出來高高興興把家搬了,大家相互觀望的僵局一下打開。

這次,喻小平又帶頭報名的消息很快傳遍社區。

有人帶頭了。胡孟平又陸續接到主動報名遷墳的電話。

胡孟平坦言,在農村,某種程度上,遷墳比遷家還難,這次順利程度大大超出預期。但他同時表示,關鍵時候黨員能帶頭,群眾能接受,“這些工作靠搞突擊是搞不起來的!”

image.png
忠州街道順溪社區黨總支黨員為貧困居民分發種子肥料

聽胡孟平無意間談起一個細節:社區困難群眾吃低保、享受補助、獲得救助等等,從不需要群眾來社區申請,更不用求人,而是社區幹部主動“送到府”——社區“兩委”要求幹部堅持日常入戶走訪,把家家戶戶情況熟稔於心,以便在第一時間將黨和政府的溫暖及時送達。

文火細煨,群眾的心就是這樣一直被暖著的——所以,關鍵時刻,一呼百應。

image.png
忠州街道黨建網格員定期義務為轄區老人到府理髮

一手送救助,一手送願景。

去年下半年,年近六旬的胡孟平學會了一門新技術:製作PPT。他把“三峽庫心·長江盆景”項目概況和順溪社區今後的發展變化做成了圖文並茂,還帶有視頻的PPT,在會議、院壩、閒聊等各種場合宣講和展示。

“大家聽著聽著,就接受了,各方面工作都會很支援。”胡孟平説,群眾工作快不得,只能靠日積月累。

“忠縣正努力建成‘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示範區和長江經濟帶跨區域綠色協同發展示範區,職責重大,需只爭朝夕。”江夏説,如果區域發展是一座高樓,群眾支援和參與就是基石。而夯實這個群眾基礎,則需久久為功,在加快發展的同時保持好“慢工出細活”的定力。

“點”與“面”的辯證法

把黨員的個體感召與群眾的廣泛參與深度融合

在“點與面”中建構“好”的工作作風,激活無形的引領力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很多人會忽視一個問題——一個村一年會辦理多少事項?

“5000余件!”筆者向涂井鄉黨委組織委員何翠蓉以該鄉友誼村為例,從大到鄉村振興項目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小到調解糾紛、義務掃除等等,作了個粗略統計。

但村裏領取誤工補貼的僅5名村幹部、5名村民小組長。一年5000余件大小事務,怎麼落實得下去呢?

很多人會忽視這個問題。

“必須激發黨員和群眾的主體責任,大家一起幹。”何翠蓉所説的“大家”,除了5名村幹部、5名村民小組長,還有全村76名黨員和群眾1030余戶3100余人。

image.png
涂井鄉黨委、政府邀請專家開展黨員冬訓,提升黨員柑橘管護帶頭致富能力

去年底,友誼村黨建網格員周昭文用參與道德講堂講課、義務掃除、景區義務文明勸導、網格員履職等公益事務的積分,兌換了價值400余元的香皂、毛巾等生活用品,高高興興抱回了家。

周昭文是村醫,家裏還種有柑橘養有豬,年收入輕鬆逾10萬元。價值400元的物品對他來説,是否可以忽略不計呢?

“黨員不僅僅是身份,更是榮譽!”周昭文説,“大家都很在乎這個積分,積分越多,説明作的貢獻越大。”

涂井鄉以院落為單位劃分了22個黨建網格,48名年富力強的黨員成為黨建網格員。在這些網格中實施的公益事務,黨員上了,群眾往往不需發動就跟了上來。

image.png
涂井鄉友誼村支部書記到院落、田間收集民情民意

就靠著黨員帶頭幹、群眾跟著幹,2021年全村5000余件大小事務,由村幹部和各村民小組長具體實施的不到20%,絕大多數是黨員帶領群眾自己幹出來的。

在忠縣城鄉全域,有6882個以院壩、樓棟為單元的黨建網格,共有近8000名黨員網格員常年駐守,黨建網格可謂引領和帶動群眾促發展、維穩定的堅實“底盤”。

點上帶動,面上激活。

尤其是全縣重點推進的“三峽庫心長江盆景”項目,涉及石寶、涂井、復興、東溪、忠州、白公等6個鄉鎮和街道,總面積約978平方公里,總計83個村、社區,10萬餘戶26萬餘人。在這個龐大的建設場景上,徵地拆遷、土地流轉、風貌改造、産業項目落地、信訪維穩等,件件事情、個個問題都複雜棘手,既要維護群眾共同的基本利益,又需兼顧差異化的個人訴求。但在這個過程中,廣大黨員以黨建為引領,帶動群眾承擔了大量攻堅克難任務,實施了大量民生事務,也化解了大量“底端”矛盾。

“高”與“低”的辯證法

把高端的精英人才引育與基層的技能隊伍壯大深度融合

在“高與低”中建構“廣”的人才格局,匯聚無形的推動力

“這個榮譽分量重,我馬上過來犒勞你!”

2021年10月,拔山鎮“養豬青年”汪冠軍前往陜西西安接受“第十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標兵)”頒獎。汪冠軍並未認識到這個榮譽的分量,他隨意地把獎牌拍了照片,分享給在西安工作的他服役時的老連長。老連長急急趕來,隆重宴請了汪冠軍。

2012年,在一家公司做行銷的退伍軍人汪冠軍,被縣裏招引返鄉子承父業:養豬。他與高校合作,引入科學養殖技術,將父親年出欄500頭的小養豬場,變成了忠縣首個年出欄萬頭的標準養豬場。

汪冠軍擁有了全國農村創業創新第二批優秀帶頭人、重慶市傑出人才突出貢獻獎、“忠州英才”等榮譽,並被推舉為忠縣生豬産業協會會長。他也因此成為縣委組織部日常聯絡、關心和服務的重點對象。

image.png
汪冠軍當選忠縣第十八屆人大代表

在縣委組織部指導下,汪冠軍將健康養殖技術在全縣推廣,累計幫扶60余戶貧困戶增收致富,培養孵化3名農村青年創新創業,帶動770余家縣內外養殖戶發展科學生態養殖。

仿佛看來,在民營藥企任職業經理人,主持多個藥物研發並實現工業化成果轉化的魏銳,與養豬人汪冠軍並無交集。但事實上,他們都是縣委組織部的重點服務對象——都擁有“忠州英才”的身份。

制藥人魏銳于2007年應聘來到忠縣重慶巨琪諾美制藥有限公司。在縣委組織部關心下,她獲評了高級工程師職稱,加入了九三學社和知識分子聯誼會,還當選了縣政協常委。

image.png
魏銳在開展藥物研發

無論是汪冠軍還是魏銳,此前對組織部僅有“是管幹部的、和我們普通老百姓無關”的模糊認識,覺得組織部既“遠”且“高”。沒想到,他們都成為了組織部的工作和服務對象,除了政治進步和專業成長,還能享受免費體驗、便捷就醫、節假日慰問等諸多服務。

忠縣從傳統農業縣發展而來,鄉村振興任務艱巨,同時縣域産業又處轉型升級當中,迫切需要各類人才。而區域發展實踐表明,一個地方不僅需要熟悉宏觀戰略的高端精英人才,也需要基於微觀經濟社會活動的實用技能人才。

“忠縣正加速形成一個開放性、包容性的人才生態系統,不論行業與層次,只要有利於忠縣發展,都會被納入組織視野。”忠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艷説,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結合區域發展實際,收集人才資訊、儲備人才資源、做好人才服務。

忠縣在三峽庫區較早建起本縣籍在外人員名錄,既有科學研究、專業技術、企業主、企業高管等精英人士,更有大量在外打拼的務工創業人員,共計30萬人。通過實施在外人才回引工程,他們成為家鄉發展的活躍力量。

去年,忠縣一個投資40億元的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園,就是在外從事高端裝備製造的忠縣籍企業主周文元返鄉創辦的,投産後年利稅可達1.5億元,帶動近800人就業。同時,曾在陜西秦嶺養蜂的石黃鎮人鐘金華返鄉成了養蜂和農村電商帶頭人,當上了縣政協委員;曾在浙江建築工地打工的白石鎮人王小龍返鄉成了種茶帶頭人,茶園用工高峰期可為400多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曾在肯亞從事農技服務的忠州街道居民趙代香返鄉成了中藥材種植帶頭人,年産值300余萬元,提供30余個就業崗位。

“目前,忠縣已回引6.7萬多名在外人才返鄉發展,通過在外人才回引重點項目100余個。”忠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王雪蓮介紹,如果説企業主周文元、制藥人魏銳是縣域發展的“高光”,養豬人汪冠軍、養蜂人鐘金華、種茶人王小龍以及種植戶趙代香等等,則是在更廣泛層面推動發展的“星火”。

“從以前重點管幹部,到現在一併加強人才服務,並強調人才吸納的開放性、包容性,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管人才工作的重大變革。”重慶大學一位學者認為,開放包容的人才觀,體現了新時代黨管人才工作的時代性,更體現了黨建工作的與時俱進。(楊樹弘 顏明華 陳一豪/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