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個示範項目多點開花 市域社會治理九龍坡特色形成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4-19 11:04:24 編輯:珍珍

“掃描成功。”伴隨著人臉識別系統的提示音,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二郎街道迎賓路社區鋼球小區的安檢門被打開,映入眼簾的是一面歷史長廊墻,墻上的鋼球廠黑白老照片與高科技安全系統形成鮮明對比。

門禁和監控系統,是該小區樓院自治委員會通過“黨員議事廳”力推的項目,解決了多年來人員進出管理的問題。

鋼球小區建成于1997年,曾是鋼球廠的家屬院。鋼球廠破産後,原來的小區沒有物業管理,亂扔亂放、高空拋物、排水管堵塞、人員進出無序等現象時有發生。

在自治強基的作用下,如今的鋼球小區環境優美,小區規劃了統一停車位,改建了籃球場、門球場,修復了消防系統,小區已成功創建重慶市級社區健身示範點,從“臟亂差”小區華麗轉身“美滿和”小區。

鋼球小區示範項目是總結推廣基層社會治理綜合體經驗的寫照,也是九龍坡區著力打造示範品牌,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縮影。

近年來,九龍坡區搶抓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雙試點”工作機遇,按照“做強市域治理、做實基層治理、做精網格治理”的思路,建立並完善了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多點開花

突出九龍坡辨識度

打造具有九龍坡特色的社會品質項目和示範點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謝家灣街道華潤淩江社區的“紅色管家”服務中心,便是九龍坡區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示範項目之一。

2020年11月,“紅色管家”服務中心正式揭牌。“紅色管家”以“黨建+物業”“組織+網格”為路徑,以“三方凝一心五紅潤萬家”為理念,構建起以謝家灣街道黨工委為核心,華潤·淩江社區、華潤萬象生活重慶中心公司、居民代表三方共同參與的治理體系。

三方代表通過在轄區巡察,發現問題現場進行馬路辦公的“紅色觀察員”模式,解決了高空拋物、油煙擾民、違建拆除、佔道經營、摩托偷盜等困擾居民的難題。

數據顯示,“紅色管家”服務中心成立以來,已解決社會矛盾糾紛31件、網格管理事項15件、收集並解決群眾建議及訴求55件。

黃桷坪街道“小蕾花開+巡迴調解室+法律服務”工作模式示範點,防範化解社會風險矛盾;區司法局憲法公園示範項目,發揮法治保障作用;區婦聯“家語工作室”示範項目,完善群團助推體制……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全區共14個示範項目先行先試、多點開花,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日俱增。

探索創新

形成九龍坡特色

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九龍坡區以“既有特色、又可推廣”的標準總結試點經驗,圍繞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個方面,大膽探索創新,形成九龍坡特色。

融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2020年,區公安分局推出國內首個高空拋物智慧預警監測系統“瞭望者”,對高空拋物行為實現24小時主動抓拍、實時報警,保障市民“頭頂的安全”。  

近一年來,“瞭望者”高空拋物智慧預警監測系統共抓拍到高空拋物行為1000余次,發出有效預警300余次,監測防範區域內高空拋物發生數量下降超70%,教育勸導習慣性拋物人超過80人次。

共建共用

匯聚九龍坡力量

區委政法委把人民群眾作為社會治理的“主角”,融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于一體,不斷與時俱進,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區建設為切入點,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楊家坪街道金江明珠小區,疫情期間的小區開發商、物管和業主都變成了“老楊群工員”,主動開展捐資助物、防疫宣傳等,小區80後業主小袁主動拿出自己公司的12輛車建成流動宣傳車隊,無償參與防疫宣傳。像這樣的熱心骨幹,楊家坪街道有200余名,街道還建立居民議事廳39個,覆蓋轄區90%以上的住宅小區。(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