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九龍坡區:菜市場裏的“智慧”

發佈時間:2022-02-18 16:52:18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李柯佑

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一部分,菜市場是居民生活採購必不可少的場所。生機與活力、交易與秩序、買賣與人情、商圈與朋友圈……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菜市場不僅代表著“人間煙火氣”,更能代表一個城市的民生建設和幸福指數。怎樣的市場才是消費者所渴求與需要的?如何進行市場建設才能更好地服務於民?在電商如此成熟,各行各業都受到衝擊的今天,傳統菜市場在尋求著與電商買菜的差異化發展之路。

image.png
九龍坡區智慧菜市場。九龍坡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而在重慶市九龍坡區,這條路被賦予了“智慧”。“今天的韭菜是9元一斤,價格呈上升趨勢,西葫蘆8元一斤,價格較昨日持平,到目前為止‘銷冠’是散養雞蛋,今天上午已經成交59單。”2月8日,在華玉路智慧菜市場,運營方永緣市場經營管理公司總經理周對著大數據顯示系統,向筆者介紹菜市場的運營情況。就在這塊電子螢幕正下方,是菜市場大數據中心的查詢端口,在這裡,市民可以清晰直觀地查詢到商戶的營業執照資訊、菜品農殘檢測、菜市場地圖以及當日人流量、交易金額等資訊。周紅説,自從2021年10月菜市場完成標準化、智慧化改造之後,幾乎每天,這個查詢點都會聚集著前來買菜的消費者,公開透明的資訊讓市民買得開心也買得放心。

硬體添“智”守好百姓的菜籃子

讓周邊市民開心和放心的,不僅僅是公開透明的價格資訊。據了解,2021年8月開始,華玉路菜市場運用方永緣管理公司陸陸續續投入300多萬元,對菜市場的基礎建設進行智慧化升級,實現大數據、智慧稱、自動測溫、自動檢測溯源等100項設施的更新,比如,菜市場入口熱成像、客流監測儀隨時記錄下來往人流,新增設的智慧服務中心的監控螢幕上,監控系統無死角地覆蓋著每一個區域,監控攝像頭都可以進行人臉抓取,保障消費者的安全;比如,在每一個攤位的都有一個雙智慧雙屏稱,兩塊螢幕分別對著商戶和消費者,精準稱重誤差小,在攤位上方,也分佈著一塊塊小的電子屏,滾動播放市場內各産品的價格;比如,在菜市場一側,新增了食品安全檢測室,每天對進入菜市場的菜品進行農殘抽檢,對不合規的菜品進行公示;更讓人放心的是,購買之後給的購物小票上,也帶有了溯源二維碼,手機掃一掃就可以追溯食品源頭,攤販也少了被“扯皮”的煩惱……

image.png
九龍坡區智慧菜市場。九龍坡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從進入菜市場買菜上稱開始,就實現了自動定價、遠端溯源,還能通過大螢幕時時追蹤價格走勢、産地來源,真正讓我們這些消費者買的實惠、吃的安全。”家住玉竹花園的蔡阿姨告訴筆者,在華玉路菜市場買了好多年的菜,如今改造過的乾淨整潔、分區明確又智慧便民的新面貌,讓人驚喜。攤販們也受益於公開透明的大數據。“最近啥子菜賣得好,啥子菜不怎麼暢銷,一眼就看得到,給我們進貨提供最直接的參考。”蔬菜攤主龐姐説。

而華玉路智慧菜市場的這些“大數據”,也可以接入區級部門的監管平臺。筆者從區商務委了解到,在九龍坡區率先研發的農貿監管運營平臺上,可以整合食品檢測、自動測溫、客流統計等設備數據,實時查詢商戶資訊、監測價格波動、統計客流數量,並實現健康碼、支付碼、溯源碼三碼合一,消費者、商戶、商品三方綠色方可交易,最大程度確保人、貨、市場安全。

服務用“心”買菜放心更暖心

事實上,菜市場的“智慧”還不僅僅體現在硬體上,還體現在以消費者的需求出發,處處用心的“智慧”。

以華玉路菜市場為例,該市場于2014年開門營業,幾年時間過去,原有的佈局和分區,已經跟不上如今消費者的需求。2021年7月,菜市場進行升級改造之初,區商務委曾多次與永緣管理公司就菜市場的改造方向進行商討,並走訪了商戶和消費者徵求意見,進出混亂、廁所臟亂、購物體驗差等問題是反應最突出的問題。

為了針對性解決問題,在區商務委的牽頭召集下,中梁山街道、區城市管理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文化旅遊委、區消防救援支隊等部門單位聚集在一起,解決落實消防、生活垃圾分類、黨建文化融合等問題,並組建工作聯繫群,隨時了解項目進程,共同參與項目建設。

有了這樣堅實的後盾。永緣管理公司實施具體改造升級計劃時,更多地考慮保留並放大菜市場原本的城市文化、社交場所、休閒等差異化功能。永緣管理公司專門負責此次改造升級的是6人女性團隊,更細膩的視角、更細節的展示,讓華玉路菜市場的此次“華麗變身”更加暖人心。比如,在智慧服務中心,值守的工作人員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便民輪椅、雨傘以及寄存服務;比如,改造完成後的公廁,不僅全部採用了自動出水的潔具,更新增了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無障礙如廁區;再比如,在上下臺階、轉角墻面甚至攤位四週的瓷磚上,都有彩繪作品,給消費者耳目一新的購買體驗。

“菜市場代表著一種市井文化,是居民和城市之間某種情感上的紐帶,所以除了硬體上的改造,還需要加深大家與菜市場的情感粘性。”區商務委商貿發展科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在改造過程中,管理方作出了暖心的改變,區商務委也協調了區市場監管局,在菜市場內建立了勞動者休息港灣,增設了飲水機、冰箱,協調區圖書館在市場新開闢的休閒空間內設置了九龍書屋,擺放300余本書籍、報刊。

這些軟設施的改變,讓市民覺得非常暖心。2月9日一大早,市民陳阿姨進菜場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小外孫牽到休閒區域,讓他自己在書架上找本書看。“帶起娃兒買菜是不方便的,怕他東摸西搞,害我都不能安心挑選。”陳阿姨表示,這下好了,把娃兒放在公區,自己能放心貨比三家。

菜市場轉型要瞄準“智慧”更要著眼“年輕”

小小菜場大大民生。從路邊攤的竹籃背簍,到傳統菜市場的人情往來,再到智慧菜市場簡潔便利,體現出的,是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優化,人民群眾生活消費的不斷升級,更是市場繁榮、電商發展、政務服務升級和營商環境優化的直接體現。

作為傳統行業,菜市場的發展一直頗有障礙,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傳統菜市場的受眾和需求變少,雖然對於年紀較大的人群來説,菜市場採購代表著新鮮、可議價,但對於年輕一些的群體來説,更在乎方便快捷,尤其是社群電商、預製菜品等的衝擊,讓菜市場必須進去轉型賽道。比如巴國城菜市場、蘭花菜市場都出於這樣的目的,在2021年上半年進行了部門智慧化改造。

而出於環境優化和食品安全方面的考慮,國家及地方政府也出臺一些政策鼓勵菜市場進行智慧化改造。2021年初,市商務委發佈文件,針對實體零售行業創新升級、標準化和智慧化菜市場示範創建等事項,提供專項資金支援。筆者了解到,華玉路菜市場正是在區商務委的指導下,申報了一筆40萬元的資金,這也是九龍坡區第一個獲得相關政策資金的菜市場。

轉型成功與否,除了運營方在菜市場空間、體量大小和存在形式等方面的佈局,更重要的還有管理方的眼光,是只著眼于當下的那一點租金,還是長期的客戶群體培養?

以華玉路菜市場為例,筆者了解到,菜市場在進行智慧化升級改造的幾個月裏,並未收取商戶的租金,在重新開業之後,更沒有漲租金。“我們和商戶是一體的,環境好一點,商戶們生意好了,就會有更多的商戶願意進駐,這是一個雙贏。”周紅告訴筆者,自2021年10月重新開業到如今,商戶的收入有30%的提升,市場的入駐率也從70%提升到83%,進入菜市場的人群中,年輕面孔的比重逐漸增加,再加上周邊新建小區的逐步完工、交房,這個數據會更亮眼。周紅説,今年,將著眼産品擺放和線上配送平臺搭建,讓商戶也參與到改造中來,為目標客群提供更加週到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部門的工作就是打好配合、打好輔助,比如加強組織領導、評估考核評優爭先以及相關處罰退出機制,提高商戶和管理方的積極性,同時積極幫助商戶和管理方減負。在華玉路菜市場的改造過程中,區商務委就成功協調菜市場管理方面代表商戶與批發市場簽訂供銷協議,以市場最低價格進貨,同時新增雙福、璧山等多地貨源,這項舉措,平均為商戶降低成本10%。

目前,全區共有菜市場和農貿市場35家,規範化建設率達到80%。九龍坡區商務委告訴筆者,經摸排走訪調研,全區至少有5家菜市場有標準化智慧化菜市場打造意願,借助華玉路菜市場打造的成功經驗,將逐步推進這些菜市場的“智慧”之路。(周雙雙/文,九龍坡區融媒體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