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沙坪壩區:學史力行踐初心 生態治理見成效

發佈時間:2022-01-30 15:25:57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夏婷

如今,站在重慶市沙坪壩區歌樂山街道的“天池”邊上,放眼望去是波光粼粼、倒映著整潔屋捨得乾淨湖泊。不遠處的小花園裏,是當地村民悠閒愜意、侃侃而談的歡聲笑語。

“天池”的變化,是歌樂山街道紮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用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效,讓群眾分享治理成果、共用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

image.png
整治後的“天池”風景如畫。 歌樂山街道供圖

用“紅色”教育

強化“綠色”擔當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歌樂山街道充分利用“黨史”這本生動豐富的教科書,激發黨員幹部的奮進之力,以“我為群眾辦實事”來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果。

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歌樂山街道堅持從自身發展上找問題、從百姓的關切中找方向,積極踐行“兩山論”,走好“兩化路”,以“天池”的變化換取群眾的認可,讓“紅色”教育成為當地黨員幹部強化“綠色”擔當的工作格局。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歌樂山片區,因大批中小企業長期以來的無序發展,“天池”水生態系統因此遭到嚴重破壞。

為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實施綠色富民工程,奠定鄉村振興堅實基礎,守護好歌樂山這塊鑲嵌在沙坪壩城市中的寶貝,街道吹響了以“天池”水體治理為生態“首戰”的號角。

2019年,“天池”環境整治工程正式提上日程,隨著轟鳴的挖掘機和工人的入場,村民們看到了希望。通過清淤、重新鋪設污水管網、移栽樹木等措施,“天池”環境在一天天變好。更讓村民欣喜的是,2020年環境提升工程也隨之而來,“天池”周邊的環境得到改善。

環境好了,村民的心情也更好了。茶余飯後,村民三五相邀,都願意環湖走上一圈,重拾當年“天池”美景。

而為了讓“天池”變得讓村民更喜歡,2021年,歌樂山街道通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再次以“天池”為抓手,以“望山、依水、伴湖、倚林”為主題,在“天池”周邊增設休閒座椅、運動健身器材、休閒步道、花田景觀帶、休閒廣場、公共衛生間,鋪設滲水磚等。

經過幾年不懈努力,再度走進“天池”,這裡樹豐草茂、碧波盪漾,早已不見當年“千瘡百孔”的“黑臭”模樣。村民也能在“天池”邊上實現“清晨能鍛鍊身體、傍晚能休閒散步”的美好願景。而這種“小切口”帶來的“大變化”,讓基層群眾獲得了更多幸福感。

讓“綠色”本底

釋放生態“優勢”

“天池”的成功蛻變,讓歌樂山街道進一步明確了“以生態治理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思路。

在這條綠色發展的道路上,街道廣大黨員幹部,以“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為目標,擔當作為,聚焦“清潔、秩序、美化”三個關鍵,發動群眾,搞好“一化兩改三不見”專項行動。

“2021年,我們還以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為契機,帶動村民一起共建美好鄉村。”歌樂山街道黨工委書記唐述華説,街道通過人居環境整治,完成了800余棟農村舊房改造和外立面整治,改造了1100多戶農村廁所,栽植花卉苗木2萬平方米。在做好生態文章的同時,還積極謀劃産業轉型,解決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問題。以當地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為抓手,各個農業專業合作社積極發揮作用,堅定走好農旅融合發展之路。“辣子雞”“蔣胡豆”“雙嗒麻油”等鄉土品牌還先後獲評非物質文化遺産;打造的“頤麓歡歌”“果香漫城”“路亞基地”“伊斯特莊園”為遊客提供特色農業、休閒垂釣、戶外運動等項目;“天池花田”“陽光水岸”“落霞聽濤”等景點,在可觀可玩之外,增強了文化內涵,城裏人“週末到歌樂”已漸成風尚。

唐述華表示,下一步,歌樂山街道將一體推進沙坪壩“長架子、長肌肉、長模樣”,圍繞“圖新圖變圖強”總體目標,高水準繪就中部“詩意田園”。同時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實施田園、菜園、果園、花園和家園“五園共治”,為奏響新時代的“山鄉巨變”貢獻歌樂山的智慧和力量。(張浩/文,歌樂山街道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