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鄰水縣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省委彭清華書記來廣安調研指示精神和廣安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立足市委對鄰水作出的“戰略前沿、改革前沿、發展前沿”定位,緊盯“五提升、五示範”目標,深入實施同城融圈、優鎮興鄉、品質主導、産業支撐“四大戰略”,按照“1234”生産力空間佈局和“1136”工作思路,全域全程全力融入重慶都市圈,在建成川渝合作示範區中打頭陣、作示範。
一、立足戰略前沿,以同城融圈引領開放破局。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同城融圈重大戰略為引領,著眼區域一體化、渝鄰同城化,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跨省域一體化發展。
一是推動平臺建設提速升級。舉全縣之力建設川渝高竹新區,堅持共建共用共商、互聯互通互利,加強資金投入、用地指標保障,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在設施互聯、産業共興、園區共建、政策協調、利益共用等領域探索突破、率先成勢,有效推動川渝高竹新區高效承接重慶中心城區功能疏解,加快建設國家級新區。全力推動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建設,拓寬深化産業、文旅、生態等領域合作,全力打造區域內綠色發展新高地。積極參與合廣長環重慶主城都市區經濟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強化交通物流、産業協作、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合作,共建環重慶先進製造業協作配套區、成渝地區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二是推動開放維度擴面增效。加快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完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積極推進渝鄰教育合作交流,推動建立渝鄰職業教育聯盟,持續深化醫聯體合作,全面加強渝鄰優質崗位、學位、床位“三位”建設。加快推動自由貿易便利化,主動對接果園港、保稅港,完善功能完備、運轉高效的物流樞紐體系,依託重慶深度嵌入國內經濟迴圈,打造區域性重要物流節點,爭創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加快構建渝鄰旅遊共同體,依託重慶“世界溫泉之都”品牌效應,深度開發溫泉産業,提檔升級重點旅遊景區,大力發展“旅遊+”新業態,加強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打造重慶康養旅遊“後花園”。
三是推動區域交通內暢外聯。對外,全面對接重慶“鐵公機”立體交通網路,積極爭取重慶機場異地城市候機樓建設,做好渝廣城際鐵路、廣忠黔鐵路、廣涪柳鐵路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實現縣域內軌道交通“零”的突破;積極推動G42滬蓉高速公路擴容、城宣大鄰高速、合廣長高速等項目落地開工,加快推進G65包茂高速高竹互通及連接線、國道210鄰水高灘至川渝界改建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聯動重慶建立交通綜合管理平臺,全面融入重慶1小時通勤圈。對內,加快推進縣城北出口及連接線等項目建設,深入實施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全省“金通工程”試點,持續鞏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創建成果,全域構建高效暢達交通網路。
二、立足改革前沿,以創新改革集聚發展勢能。堅持以改革創新破除發展障礙、增續內生動力,加快推動重點改革任務落地見效、創新突破。
一是積極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以川渝高竹新區為依託,著眼管理權、所有權適度分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理清職能界定、下放行政許可權,探索建立經濟管理許可權、社會管理事務與行政區範圍適度分離機制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共同實施合作機制。按照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原則,創新推出一批具有針對性、實操性的改革舉措,促進資源要素優化配置、自由流動,在跨省域一體化發展中形成示範、貢獻經驗。
二是全力推進縣域整合改革試點任務落地。圍繞共建毗鄰地區合作機制改革主題和42項具體改革任務,按照“三年完成、四年總結、五年評估”既定路徑,加快推進毗鄰地區合作改革事項,持續深化交通聯建聯管聯運、産業協作共興、區域協同創新、城鄉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改革,承接好、落實好21項省級支援事項和10項市級賦權事項,加快形成一批跨省域一體化發展的新模式、新機制,為推動縣域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三是紮實抓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堅持分片、組團、協同發展原則,圍繞鄰西南産城景融合發展區、鄰東南都市農業融合發展區、鄰西北生態農業融合發展區、鄰東北農旅文融合發展區“四大片區”和79個村級片區,加快編制以片區為單元的國土空間規劃,因地制宜建好鄰西南優質臍橙+林果産業環線、鄰東南優質臍橙+生豬産業環線、鄰東南優質臍橙+稻漁産業環線、鄰西北優質臍橙+蔬菜産業環線、鄰東北優質臍橙+糧油産業環線“五大環線”,著力構建“一片區一主業一特色”發展格局。
三、立足發展前沿,以産業主導做強縣域經濟。堅持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格局、大佈局中思考産業發展,以産業經濟的深度協作融合支撐縣域經濟加快融入重慶主城都市圈。
一是構建具有比較優勢的産業體系。對標全省、全市現代工業産業體系,對接重慶“工業躍升”工程,發展壯大“231”現代工業産業體系,健全完善産業支援政策,探索實施“鏈長制”,穩定供應鏈、優化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産業由“低”向“高”、産品由“低”向“精”、技術由“低”向“尖”轉變,把優勢做優、特色做特。全面貫徹黨中央、省委、市委創新發展決策部署,對接重慶科創中心建設進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承接重慶創新孵化成果轉移,促進科技創新和産業轉型深度融合。
二是打造具有發展優勢的産業集群。實施支柱産業提質工程,以廣安高新區、川渝高竹新區為載體,突出裝備製造主導産業,全力打好“266”攻堅戰,主動承接成都、重慶産業鏈整體轉移和關聯産業協同轉移,推動廣安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加快培育500億級裝備製造産業集群。實施新興産業集群發展工程,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計劃,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應用,加快打造川渝毗鄰地區百億級戰略新興産業集群。
三是培育具有競爭優勢的産業主體。突出抓好對外招引,持續推動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實施招商引資五年提升行動,聯動重慶毗鄰地區開展聯合招商,重點引進一批産業鏈關鍵環節企業、上下游配套企業,全力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高、産業帶動性強的優質企業。精準做實對內培育,聚力推動中小企業梯度提升,堅持一企一策,積極協調解決用工、融資、銷售等難題,大力培育規上企業、龍頭企業,全力推動“小升規”“規上市”,力爭實現本土上市企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作者:中共鄰水縣委書記 黃永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