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母城建築口述叢書》《重慶母城僑界口述歷史》首次亮相

發佈時間:2022-01-06 10:36:10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夏婷

一個特殊的人群:自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從商,經歷了艱辛創業、抗戰顛沛、戰後重建、新中國成立後的私私合營到公私合營的老工商業者;多年前不遠萬里回國,將青春和熱血拋灑在了重慶大地的老歸國華僑。他們中的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鮮活且動人的故事……1月5日,在重慶圖書館舉行的《重慶母城建築口述叢書》《重慶母城僑界口述歷史》首發暨贈書儀式上,新出版的《重慶母城老僑口述歷史》以這一群體作為口述對象,講述這群渝中老歸國華僑的曾經過往。

image.png
贈書儀式現場。夏婷  攝

 十年圓夢搶救口述歷史刻不容緩

《重慶母城建築口述叢書》的出版緣起偶然。據系列叢書主編戴伶介紹,在一次與重慶知名建築師劉建業的交流中,講述起想為重慶建築以及建築師做一個展覽和一本書的夢想,帶著感動、好奇、感慨和渴望。於是開始對母城渝中特色建築的觸摸,希冀探究附著在建築本體上的歷史文化,尋覓建築與建築人蘊藏的精神世界。

“口述歷史就是在與時間賽跑,搶救即將消失的記憶。”戴伶説,出版《重慶母城僑界口述歷史》時,給她衝擊最深的是,這些年屆八、九十歲的老工商業者健康狀況都不容樂觀,搶救口述歷史刻不容緩。既是看到老歸僑們數量凋零後的幡然醒悟,更是深刻意識到“時間”這項嚴峻的不可抗力,不得不與之賽跑——在一切變得太遲之前。

“渝中經濟社會發展的非凡成就,包含了年邁的老歸國華僑及家屬的無私奉獻。記錄這段歷史很不容易”。戴伶回憶説,當時所能聯繫到的在渝生活、工作過的老歸國華僑僅有二十余人,他們或知情親屬大多年事已高,時間正在漸漸吞噬他們。2012年,重慶市渝中區政協主席陳大奎提出了文史工作要“延續歷史文脈,創新工作載體,講好渝中故事”,開啟了政協重慶市渝中區委員會渝中文史資料公開出版的里程碑。從2012年開始籌劃老歸僑口述歷史研究課題,到2021年《重慶母城老僑口述歷史》終於編撰完成,十年曲折終圓夢。

十年一瞥,一串堅實的足印。其中,《工商渝中》是“渝中系列”文史資料朝口述歷史邁出的第一步。其後,《重慶老商號——寶元通口述歷史》《重慶母城建築口述叢書》第一輯《經典越千年——重慶地標的訴説》《重慶母城僑界口述歷史》等口述歷史翩然而至。這些文史系列叢書推出,多維度廣視角反映渝中工商經濟、母城沿革、城市建設等發展全貌,讓社會各界在文史資料的存史資政中,在筆墨書香的潛移默化中鑒往知來、團結奮進。

image.png
重慶母城建築口述叢書。夏婷  攝

走近歷史感悟口述歷史魅力

據了解,為了編撰《重慶母城建築口述叢書》第一輯《經典越千年——重慶地標的訴説》,拍攝到800多年前南宋重慶府衙署遺址的墻磚,記錄下雕刻在解放碑內墻上的長城箭垛紋飾,爬過人民大禮堂的圓弧穹頂,在迷宮一樣的白象居住宅樓內迷路,努力尋找消失的山城寬銀幕電影院……一邊感慨重慶曆史文脈的厚重,一邊真切感受到這座城市隨勢賦形,尊重和敬畏自然的力量。

在編撰過程中,眾多的設計師、建築師、史學家、文藝家拿出自己珍藏一生的手稿、圖紙和史料,毫無保留地給予熱情幫助和鼎力指導。工程師陳榮華三次前往人民大禮堂做實地講解;史學家周勇親自梳理文脈,收集史料;設計師張從正帶病接受採訪;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專業院院長景泉親臨重慶作專業指導並提出建議……戴伶説,希望通過記錄、呈現這些講述,把對設計建築理想之信仰、對職業之操守、對創造之追求,浸潤于字裏行間;將建築本體的生命和溫度,城市文化的維度和深度,躍然于圖片、手稿之上。

當然,其間猶有遺憾。如《工商渝中》採訪時沒有錄製視頻,僅是文字、圖片略顯單薄。從《重慶老商號——寶元通口述歷史》起,所有採訪過程全部錄影,用形象和聲音讓記憶更加豐滿,讓口述歷史更有價值。

戴伶表示,今後對口述歷史的探索不會停歇,《重慶母城建築口述叢書》第二輯和第三輯的新書即將付梓,以後還會精心編撰出版一系列文史資料,爭取收錄更多的歷史記憶,以平凡見不凡,讓重慶母城的人文情懷再暖幾度。寄望多年以後,後人翻閱時代的書頁時,透過這些記錄,真實了解到當時的故事,透過故事品讀到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還原波瀾壯闊的歷史。(夏婷/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