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足:“三板斧”砍出寶頂鎮村級集體經濟新天地

發佈時間:2021-12-30 14:34:30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夏婷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千方百計’使農民富起來,農村更靚麗,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這是重慶市大足區委辦幫扶集團駐寶頂鎮鄉村振興工作隊所有隊員的心聲。今年來,大足區駐寶頂鎮鄉村振興工作隊積極探索,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實施和推廣電商、跑山雞和蔬菜基地3個項目,讓村級集體經濟大放異彩,讓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讓鄉村振興的路徑更廣闊,實現強村富民目標。

電商、跑山雞與蔬菜

“三板斧”砍出寶頂鎮村級集體經濟新天地

image.png
駐鎮工作隊隊員察看跑山雞項目。譚顯全 攝

寶頂鎮位於大足城區東北部,距城區7千米,s302和寶棠大道連接城區。全鎮轄8個村,2個社區,6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17萬人,其中外出務工1.07萬人。轄區面積63.78平方公里,耕地4.7萬畝,森林覆蓋率59.2%,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17.3℃,無霜期323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

目前,寶頂鎮存續並營運的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4家,其中家庭農場1家;農民合作社10家,經營土地面積2200畝左右;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15家,經營規模1100萬左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涉及的産業包括花椒、李子、蜂蜜、葡萄等,另有基本處於“睡眠”狀態的各村(社區)成立的股份經濟聯合社和農民專業合作社70多個。

“村級集體經濟非常落後,一片‘空白’,而且缺乏活力。”駐寶頂鎮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胡貴川感慨道,“像慈航這樣條件比較好的社區,2020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才1.2萬元,基本上沒有産業收入。”

寶頂鎮慈航社區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曹玉波也坦言,“最少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020年才500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一片“空白”的現象,不是個例。駐鎮工作隊通過走訪了解到,像慈航這樣鎮街邊的村社,每年收入可以達到1萬元左右,而一般的村,也只有幾千元、幾百元。

措施:“三項目”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image.png
當地村民在蔬菜基地務工。譚顯全 攝

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百姓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駐鎮工作隊通過參加區級集中培訓,先後前往潼南嚴寨村、石柱中益鄉、銅梁奇彩夢園和棠香街道謝家灣等地學習産業發展經驗,到區內銷售終端了解目標市場和企業需求。

“到外地取經學習,對我們打開思維大有幫助。”胡貴川説,如潼南區的嚴寨村,地理位置偏遠,條件遠不如我們的寶頂,但他們為壯大村級産業,帶動百姓增收,助力鄉村振興。“90後”回鄉創業支部書記歐敏帶領著村支兩委成員成立了寶龍鎮嚴寨村經濟聯合社,邀請市農業科技學院專家指導,發展加工型蔬菜種植、優質水果産業,目前取得實效。

駐鎮工作隊借鑒這些先進村(社區)的成功經驗,充分結合寶頂鎮區位交通、自然稟賦和文化旅遊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多輪調查分析,撰寫3個可行性研究報告,得到區內6家國資企業肯定,籌集60萬元鄉村振興産業發展資金,分別在慈航社區、荷葉村和古林村,發展電商、跑山雞和蔬菜基地3個項目,支援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實施的3個項目中,有一個是慈航社區電商。“我們已經指導寶頂鎮慈航社區股份經濟聯合社于2021年8月16日創設‘石刻鄉里’微信公眾號,原則上每週發佈1期關於鄉村振興的相關資訊。”駐鎮工作隊隊員李川説。

目前,慈航社區電商進展順利,已經申請註冊“石刻鄉里”文字商標,擇優選定圖形商標,爭取將寶頂鎮有關特色産品使用該品牌統一行銷,還與荷葉村股份經濟聯合社、荷花山莊、城外城和鐵馬村養殖戶達成初步合作意見,初期合作包括土雞、土蛋、荷葉茶、手工豆腐等9類20多款商品。該項目還得到了郵政集團大足分公司支援,初步商定將寶頂鎮作為全區鄉村振興物流試點鎮,解決流通環節難題。

“依託‘石刻鄉里’微信公眾號,以區內市場為主要銷售終端,可以有效打通寶頂鎮特色商品線上交易渠道。”駐鎮工作隊副隊長陳沙高興地説。

荷葉村跑山雞是駐鎮工作隊實施的另一個項目。駐鎮工作隊與荷葉村股份經濟聯合社全程參與陽財中養殖場跑山雞散養項目論證、落實土地、技能學習和設施設備購建等相關籌建事項;指導雙方達成《購銷協議》,通過合同明確雙方職能職責和權利義務;指導慈航社區股份經濟聯合社、荷葉村股份經濟聯合社和養殖戶三方簽訂合作協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和相關激勵機制,用“保底+紅利”方式,力爭養殖戶利益最大化。該戶試點成功後,擬複製推廣到更多農戶,將該項目打造成該村的重要産業。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圈舍和排污設施建設,相關證件正在申辦之中,擬於2022年初正式飼養。

古林村蔬菜基地是駐鎮工作隊實施的第三個項目。駐村工作隊指導古林村股份經濟聯合社和2名産業帶頭人實施古林蔬菜基地項目(一期30畝)。初步商定的合作方式為“集體經濟+産業帶頭人+流轉土地農戶”,集體經濟與産業帶頭人按出資比例享受權益,農戶通過取得土地流轉金獲得保底收入,並享受一定比例的分紅。

為幫助古林村股份經濟聯合社解決缺少啟動資金的難題,從寶頂鎮鄉村振興産業發展資金無息借款20萬元,成功運營後,聯合社將其每年分紅的50%以上資金歸還至資金池。産業帶頭人負責技術指導,與區內某連鎖超市達成購銷協議,打通生産與銷售環節鏈條。目前,前期準備工作已進入尾聲,待土地流轉環節問題解決後即可實施。

成效:百姓增收得實惠

image.png
跑山雞長勢良好。譚顯全 攝

通過電商、跑山雞和蔬菜基地三個項目的逐步實施,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促進百姓增收的社會效益日漸顯現。

鐵馬村脫貧戶蔣生富夫婦就是慈航社區發展電商平臺的受益者。

“在駐鎮工作隊的幫助下,我飼養的跑山雞、雞蛋暢銷得很,供不應求。”蔣生富夫婦手指鄰近的山野高興地説。他們表示,將擴大規模,由現在的年産2000隻雞,逐步擴大到1萬隻的規模。

今年,在駐鎮工作隊的幫助下,蔣生富的家庭養殖場將加入慈航社區電商聯盟,飼養的跑山雞、雞蛋也將由電商平臺“保底+紅利”銷售,然後利潤與村裏分成。

“這樣的方式是雙贏。”隊員譚林忠説,“通過電商銷售後,用‘保底+紅利’方式,讓養殖戶利益最大化,從而使他安心飼養。同時慈航社區電商平臺也可以利潤留成,增加集體收入。”除了蔣生富加入了電商聯盟,其他村民也積極響應,紛紛加入其中。

荷葉村的明文奎以前在貴州省養蜂,今年回到家鄉後,在駐鎮工作隊的幫助下,依託荷葉村的自然環境,建設養蜂基地,蜂蜜也將由電商平臺統一銷售,帶動15名脫貧人員務工,務工收入可望達3000元—6000元之間。

“電商平臺運營後,可以帶動20名當地脫貧戶務工,其中3名長期務工人員,每年平均增收將在6000元以上,其他17名季節性務工人員也有每年3000元左右。”慈航社區書記陳興國説。

在古林村蔬菜基地,駐鎮工作隊發展的産業帶頭人黃長興正在全力以赴實施古林蔬菜基地項目。該項目也帶動了當地一些村民就業,增加收入。

67歲的周大玉由於年齡大,致使家庭沒有收入來源。今年,實施古林蔬菜基地項目後,她每天來到家門口的田間,採摘蔬菜,每天工資可以達到60元,每月收入也有1500元左右。66歲的魏遠秀子女不在身邊,平時閒散無事,到蔬菜基地務工後,每月收入有1000多元。目前,當地已有20多名村民在田間地頭務工。

如今,駐鎮工作隊通過不同的運營模式,已經分別選擇好3個項目的産業帶頭人,圍繞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要求,大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昔日一片“空白”的村級集體經濟蝶變為活力十足的致富力量,真正實現“富了群眾、美了鄉村”!(譚顯全/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