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重汽文化,追尋“三線”記憶。經過兩年籌建,位於大足區的重慶紅岩重型汽車博物館(以下簡稱“重汽博物館”)于12月22日正式開館。這是重慶首個“三線建設”歷史博物館,將以8000余件(套)文獻資料、12000張照片和228分鐘視頻資料講述重慶重型汽車發展歷程。12月21日,大足區及重慶市雙橋經開區、重汽博物館項目建設相關負責人,在開館新聞發佈上,介紹了相關情況。
新聞發佈會現場。 郭珍 攝
打造新型博物館
展示重要工業遺産文物
據了解,重汽博物館以國家上世紀60年代“三線建設”發展歷程為主要內容,以四川汽車製造廠發展歷程為展示主體,是集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一體的新型博物館。
該館建址位於雙橋經開區市民文化中心,建築面積12886平方米,規劃有遊客中心、陳列展覽區、互動體驗區、行政管理區和文物庫房等區域。
其中,陳列展覽區分為室內展館和室外展館兩部分,室內展區面積6288平方米,室外展區面積6598平方米,共收集文物、文史、文獻資料、工業遺産8000余件(套),圖片12000張,35人口述歷史視頻共228分鐘。
值得一提的是,室內展區展陳主題為 “不負使命 無愧時代”,主要分為:時光之門、重大決策、流金歲月、築夢重車和盛世華章等5大展區,另外還設有文創産品售賣區和兒童活動區。
室外展區主要是工業遺産展示,是根據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老山戰役的部分還原場景,展示了一輛CQ261軍車實車,後面還拉載著加農炮,旁邊展陳的是4000噸液壓機。這些我國代表性工業遺産和重要文物,是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圖片由重汽博物館提供
22日開館並免費開放
汽車産業形成三個亮點
重汽博物館經過近兩年考察、設計、規劃,于2020年10月14日開工建設,2021年10月1日竣工,今年12月22日正式開館。開館後,博物館將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館內部分體驗項目會適當收取費用。
重汽博物館為何落地大足?大足的汽車産業發展如何,都有哪些配套企業?
據重慶市雙橋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周樹雲介紹,1966年,新中國第一輛軍用重汽誕生在雙橋。從此,逐步躋身全國三大重汽基地,與山東濟汽、陜西重汽齊名。曾經的“重汽搖籃”歷經45年,三次創業,為國防和經濟建設提供了22萬輛軍民兩用重型卡車,創匯近億美元。
目前,汽車産業已形成三大亮點。第一個“一”,是“一”座特色産業基地。“今年8月2日雙橋經開區被重慶市經信委授予專用車特色産業基地。擁有重慶重型汽車集團專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凱瑞特種車有限公司等5家專用車企業,形成了3萬輛多種類多型號的專用車(改裝車)的生産能力。2021年1-10月生産專用車(改裝車)2.1萬輛,産業實現産值51.6億元。
其次,“一”條完整産業鏈條。汽車及零部件産業作為大足五大支柱産業之一,承接整車、發動機、變速箱、汽車車身件、底盤件、鋁合金輪轂、車載電子等關鍵零部件項目,形成完整産業鏈條。相關企業達到200余戶,擁有中國汽研、雙錢輪胎、上汽紅岩車橋等一大批骨幹企業,今年預計該産業規上工業産值達到150億元,産值超億元企業21家。
同時,“一”個美好發展目標。接下來大足將加大專用車及關鍵零部件項目招商力度,著力延伸汽車産業鏈條,打造汽車及零部件“大足品牌”,汽車産業總産值將在“十四五”期間達到400億元,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幸福新大足作出新貢獻。
圖片由重汽博物館提供
既要建好還要用好
從三方面進行研究利用
“大足是世界文化遺産所在地,是中國西部五金之都,是中國重型汽車的搖籃。”大足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蔣朝彬表示,建設重汽博物館,就是為了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和發揚“三線精神”,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這段歷史,從而激勵年輕一代像老一輩革命建設者一樣,為了祖國的發展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無私奉獻。
重汽博物館肩負著“三線精神”的傳承、工業文化的傳播等重任。這所博物館建好後如何用好?蔣朝彬表示,大足區將從三方面進行研究和利用。
一是努力創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加重視展覽研究和主題提煉,加強對藏品當代價值的挖掘闡釋,促進研究成果轉化為展覽、教育資源,提高展陳品質,實現宣傳內容和形式的持續更新,切實發揮博物館弘揚重汽文化,努力將重汽博物館創建成為全市乃至全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其次,積極承辦重慶三線建設研究會。與中國三線建設研究會、四川三線建設研究會、重慶三線建設研究會進一步深化合作,舉辦“中國三線遺産研究和保護利用暨成渝兩地雙城經濟圈三線建設研討會”,承辦重慶三線建設研究會、重慶工程師協會三線建設文化專委會年度表彰大會。
同時,積極打造重汽文化産業基地。依託上依紅廠區閒置廠區、保存較為完整的機器設備等國有資産,策劃打造涵蓋工業遺址展陳、文博文創、工業研學、沉浸式體驗消費等業態于一體的中國國有企業博物館群落、重汽文創産業基地、重汽文化特色文旅小鎮。(郭珍 重汽博物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