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區塊鏈⑤】加大數據應用步伐 賦能數字經濟快速發展

發佈時間:2021-12-21 20:56:49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李柯佑

大數據無處不在、無處不用,全球新産生的數據年增40%,全球資訊總量每兩年就可翻番。大數據帶來的變革勢不可擋、數字經濟大潮洶湧澎湃。行業趨勢、機遇挑戰如何看待?


image.png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鯨演講 圖片由會務組提供

12月21日開啟的“鏈上未來·2021區塊鏈産業發展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鯨帶來了名為《加大數據應用步伐賦能數字經濟發展》的主題演講,在大數據內涵的擴展、跨領域與多域應用、賦能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對區塊鏈提出的新需求與思考等方面建言獻策。

無處不在的大數據  “四大價值”何在

陳鯨院士發言稱,人人都在談論大數據,其價值體現在四大方面:

在技術價值方面。當前,全球數據量仍在飛速增長的階段。根據國際權威機構Statista的統計和預測,2020年全球數據産生量預計達到47ZB,而到203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142ZB,全球數據量即將迎來更大規模的爆發。在商業價值方面。通過數據分析的結果來驅動商業運營方式,最終能幫助運營者乃至企業決策者憑藉數據和邏輯分析能力指導業務實踐。在行業價值方面。大數據技術要求要滿足不同行業的應用場景,將人們的生活各個方面用大數據無縫聯合,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演進和革命。在社會價值方面。無論科學技術如何發展,從人本主義的觀點上來説最終的目的都會落到能否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能否增進人的幸福。

數字經濟時代,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網際網路+”模式在工業界的廣泛推廣,企業有這更多機會從內外部大數據中獲取知識,並使之轉化為核心競爭力。

讓知識大數據的生産、搜索、共用和應用服務於企業技術創新、科學管理、高效運營,實現知識數據與實際應用的智慧化、無縫銜接,是保證各企業創新發展、科學決策的基礎支撐,也是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趨勢不可擋 軟技術迸射最強活力

從硬技術到軟技術的轉變是當今全球性的技術發展趨勢,而從數據中發現價值的技術正是最有活力的軟技術。數據技術與數據産業的落後,將使我們像錯過工業革命機會一樣延誤一個時代。

數據本身不産生價值,如何分析和利用大數據對業務産生幫助才是關鍵。因此,大數據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驅動效應,即帶動有關的科研和産業發展,提高各行各業通過數據分析解決困難問題和增值的能力。陳院士做了形象的比喻:蜜蜂的效益主要不是自己釀的蜂蜜,而是蜜蜂傳粉對農業的貢獻。數據科學不是垂直的“煙囪”,而是像環境、能源科學一樣的橫向整合科學,強調不同部門、不同學科的協作。

陳鯨院士強調,數據是與物質、能源一樣重要的戰略資源,數據的採集和分析涉及每一個行業,是帶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研究加快發展大數據技術、運用大數據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能力正成為一種趨勢。

當前在隱私保護、數據安全與數據共用利用效率之間尚存在明顯矛盾,成為制約大數據發展的重要短板,需要從法律法規、標準規範、應用實踐和支撐技術等方面多管齊下,探索並構建完整的數據治理體系;需要構建以大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準、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保障國家數據安全,是發展大數據事業的重點。

倒逼變革加速 顛覆式機遇顯現

大數據現象倒逼技術變革,將使得資訊技術體系進行一次重構,這也帶來了顛覆式發展的機遇。

陳院士介紹,目前,大多數企業僅對其所有數據的1%進行了分析應用。隨著數據規模呈幾何級數高速增長,現有技術體系已難以滿足大數據應用的需求,需要加快顛覆式創新和變革。據國際資訊技術諮詢企業國際數據公司(IDC)的報告:2020年全球數據存儲量將達到44ZB(1021),2030年將達到2500ZB。當前,需要處理的數據量已經大大超過當前處理能力,導致大量數據因無法或來不及處理,而處於未被利用和價值不明的狀態,這些數據被稱為“暗數據”。

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産業變革中,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用、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方面作用甚廣。因此,各行各業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這一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慧製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産交易等多個領域,還要不斷深化融合、賦能實體經濟。

放眼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佈局區塊鏈技術發展。我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要更要緊緊抓住區塊鏈技術融合、功能拓展、産業細分的契機,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産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李柯佑、肖方宇/文 圖片由會務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