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入“快車道”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1-12-17 09:45:08 編輯:珍珍


鳥瞰西部(重慶)科學城。(本報資料圖片)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川渝合作的速度、廣度和深度再上一個新臺階!

12月14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四次會議在四川省宜賓市舉行。本次會議審議了8個文件,數量為歷次之最。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建世界級裝備製造産業集群、共建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支援川渝高竹新區改革創新發展、共建口岸物流體系、打造便捷生活行動第二批事項、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1年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及2022年重點任務考慮、2021年重大項目推進情況及2022年重大項目考慮等方案,經審議通過,即將落地實施。

回首起點,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是設立黨政聯席會議制度的初衷。從2020年到2021年,四次黨政聯席會議舉行,川渝攜手前行,走得越來越穩當。

在前行的道路上,川渝時刻牢記囑託——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的第一年。

這一年,川渝兩省市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齊心協力辦好合作的事情,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入“快車道”。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

67個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2057億元

開局之年,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一宏偉藍圖,將如何展開?

川渝兩省市選擇共同推動實施一批具有標誌性、引領性的項目,以重大項目落實重大戰略,以重大項目支撐川渝共建,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成勢奠定堅實基礎。

12月15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2021年,川渝兩地共同推進實施合作共建重大項目67個,總投資1.57萬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2057億元。其中今年1至11月完成年度投資934億元,佔年度計劃的92%,達到時序進度目標。川渝千億立方米天然氣基地、5G網路覆蓋建設項目、長江上游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石刻文創園區等項目提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這其中,多個重大項目進度令人振奮!

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標誌性項目——成渝中線高鐵為例,它是重慶和成都之間最順直、最高效的客運直連通道。2020年1月,成渝中線高鐵進入勘察設計招標階段。今年8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成渝中線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9月26日,成渝中線高鐵建設全面啟動。這意味著,在川渝積極推進、國家部委積極支援下,該項目僅用一年多時間就落地建設。

在能源方面,2020年7月,川渝簽訂《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源一體化高品質發展合作協議》,提出共同打造川渝天然氣千億産能基地。

在重大項目“引擎”的帶動下,川渝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持續提速,現代産業體系加快構建。

空中,川渝近3億級客運規模的世界級機場群正在形成。今年6月,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運;目前,重慶新機場推薦場址已通過民航局行業審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廈及第四跑道工程加快建設,黔江機場改擴建完工。

陸上,川渝兩地間路網更密、距離更短。目前,鄭萬高鐵重慶段建設完成,綿瀘高鐵內自瀘線建成通車,成達萬高鐵控制性工程、渝昆高鐵川渝段、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段加快建設,渝西高鐵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南充至潼南、內江至大足、瀘州至永川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設,川渝省際高速公路通道達13條、在建7條。

水上,川渝航運、航電、水利設施建設加快。9月29日,長江上游首個萬噸級碼頭——重慶新生港正式開港運營。涪江雙江航電樞紐、萬州新田港二期等項目開工建設,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建設有序推進,向家壩灌區一期、亭子口灌區一期等骨幹水利工程加快建設。

新基建領域,川渝跑在全國前列。目前,川渝累計建設5G基站超13萬個,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成渝國家樞紐節點、量子通信網路“成渝幹線”等加快建設,成都超算中心已納入國家超算中心體系。

傳統優勢産業,川渝兩地過去搞競爭,現在講融合。今年,川渝印發實施汽車、電子資訊産業高品質協同發展實施方案,共同啟動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新鮮出爐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建世界級裝備製造産業集群實施方案》提出,將依託川渝裝備製造産業基礎,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裝備製造産業協同發展新格局,計劃到2025年,川渝裝備製造産業主營業務收入將超過1萬億元,世界級裝備製造産業集群初步形成。

新興産業,川渝更是從一開始就走在同一條路上。兩地聯合申報國家網路安全産業園區,簽訂《成渝地區軟體産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組建西南數據治理、川渝大數據産業生態等協作聯盟。

金融領域,成都區塊鏈智慧財産權融資服務平臺持續完善,川渝跨省異地電子繳稅擴面增量,區域金融監管、金融服務和外匯管理一體化穩步推進。

招才引智,川渝共同開展“蓉漂人才日”“重慶英才大會”等招才引智活動,共同編製成渝地區重點産業急需緊缺人才目錄。

此外,川渝還成立巴蜀文化旅遊推廣聯盟,開發一程多站跨省市旅遊線路70余條。並加快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創建4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和4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聯合組建3個跨區域産業聯盟,啟動建設3個現代農業合作示範園。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啟動建設

高品質發展,創新是第一動力。

10月公開的《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對於這一任務,川渝早已爭分奪秒,相向努力。

今年5月,西部(重慶)科學城正式掛牌。同月,川渝聯合舉行科技創新中心2021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開工重大項目40個、總投資1054.5億元。6月,西部(成都)科學城正式掛牌。自此,川渝以“一城多園”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推動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等重點園區全面對接,合力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

今年以來,兩江協同創新區創新速度迅猛:新增設立各類研發機構10家,累計40家;聚集創新人才1500余人,其中院士14名、博士500余名。西工大重慶科創中心正式揭牌、智慧網聯汽車共用服務平臺正式啟用、兩江協同創新區融合創新中心建成投用。

為推動與天府新區的創新協同,兩江新區天府新區協同創新産業旗艦聯盟提出,雙方將在科技項目、技術攻關、創新創業、科技服務、科技成果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探索跨區域合作共用機制,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可複製的樣本和經驗。

今年,還有一大批重點科技項目進展喜人——

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等建成投用,國家應用數學中心開工建設,同位素及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獲批,聯合微電子中心獲批成為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成都科學中心加快建設。超瞬態實驗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工建設。

創新,永遠要向前看。根據今年5月出臺的2021年度“川渝聯合實施重點研發項目”工作實施方案,下一步川渝還將聚焦人工智慧、大健康、生態環保和現代農業等領域開展聯合攻關,開工建設6個合作攻堅重點實驗室。

為給科技創新營造更開放的環境,川渝大力深化改革。今年10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聯合下發《2021年度全面創新改革任務揭榜清單通知書》,全國共批准82項全面創新改革任務。其中,川渝兩省市揭榜“以先投後股方式支援科技成果轉化、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前非資産化管理”等11項全面創新改革任務。

此外,川渝還積極推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川渝科技創新合作發展計劃,成立成渝地區高新區聯盟、技術轉移聯盟和協同創新聯盟,搭建川渝科技資源共用服務平臺。

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

川渝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成效初顯

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是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部署的一項重要改革任務,有利於突破行政壁壘,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改革需要“試驗田”。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功能平臺,川渝高竹新區和遂潼一體化發展先行示範區邁出多個改革的“第一步”,開展了系列探索實踐。

改革,要敢於觸動利益。為了分配好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蛋糕”,目前,川渝兩地建立了財稅利益分享政策框架,引導川渝毗鄰地區按照“一事一議”原則,以共建園區和合作項目為載體,開展跨區域合作和財稅利益分享。

具體來説,對地方留存部分的稅收,川渝兩地市(區縣)可協商確定稅收共用範圍、稅收分享比例、解繳地點、解繳方式。統一兩地逾期未申報簡易處罰標準,並聯合製定了差異化處罰措施,推動兩地稅收處罰標準統一。推出稅款跨省電子繳庫新模式,打破兩地跨省繳庫的區劃限制,推動實現“繳庫同城化、流程電子化、業務標準化”。以川渝高竹新區為首個“試水”區域,探索制定地區生産總值等指標的初步分算方法。

改革,要打破藩籬。在市場監管方面,川渝兩地建立了市場準入“異地同標”服務機制,構建跨省跨區域“同一標準辦一件事”的市場服務系統,實行信用聯合獎懲。

改革,更要敢為天下先。

對外,川渝攜手助力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有力支撐。今年1月1日,中歐班列(成渝)號在全國首次實現跨省市班列合作,截至11月底,已開行4200多列。川渝聯合“13+1”省區市共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西部陸海新通道平臺,輻射整個西部地區。今年前10個月,重慶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超9萬標箱。12月4日,中老鐵路(成渝—萬象)國際貨運班列開通運作,陸海新通道新增到達寮國的鐵路通道。

對內,川渝共同推動長江水道進出口通關便利化,“水水轉机”模式落地實施;共同推動重慶機場集團、四川機場集團雙方交叉持股,強化機場協作運營;共同推進20個重大能源項目,保障未來發展;重慶西部片區、成都西部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加快建設;成渝地區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試驗區建設有力推進;首屆川渝住房城鄉建設博覽會上,川渝聯合發佈了5300億元的城市更新、小城鎮建設等領域機會清單。

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川渝高鐵乘車證件電子化等27項便捷生活措施即將推行

高品質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

12月14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第二批事項》出臺,包括八個方面27項任務。此時,距離今年1月便捷生活行動第一批16項任務出臺,還不足一年。

據悉,這27項任務覆蓋“全年齡”,涉及川渝兩地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可行的民生事項。包括推進川渝高鐵乘車證件電子化、實現臨時行駛車號牌互認、居住地就近辦理證件證明、電子身份證(憑證)互認、社保卡跨區域服務、學籍資訊共用、搭建老年教育和社區教育合作交流平臺、擴大門診慢特病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範圍、醫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養老服務普惠共用、食品藥品資訊化追溯管理、毗鄰地區報警處置一體化、醫療應急救援跨界服務等。

啥時候能享受?據悉,這些任務絕大部分完成時限確定為2022年底,少部分事項雖會延續到2023年,但在2022年也會有標誌性的階段性成果。也就是説,明年起大家就能陸續享受到新一批公共政策紅利。

今年,川渝兩地的群眾生活、辦事,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據統計,210項“川渝通辦”事項全面實施,截至11月底已累計辦理超589萬件。

得益於此前開展的便捷生活行動第一批任務,截至11月底,川渝醫保參保人員住院、門診就醫購藥跨省直接結算分別達13.1萬人次、77.86萬人次。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實現全程網辦,最快當日辦結。共建“川渝安居·助夢啟航”安居保障政策服務平臺,實現公租房互保超4.4萬戶。

良好的生態是高品質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今年,川渝協同開展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立法,聯合編制“六江”生態廊道建設規劃,共同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建立長江流域川渝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全國首個跨省市聯合河長制辦公室。

站在開局之年回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起步紮實、開局良好。展望未來,我們相信,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必將繼續成為巴蜀大地的主旋律和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