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雲陽縣:藤編技藝登央視 傳統手藝成致富法寶

發佈時間:2021-11-26 11:38:47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夏婷

近日,重慶雲陽縣傳統技藝藤編登上央視《探索·發現》欄目,央視以外郎鄉藤編技藝第四代傳承人淩建雲的半生藤編之路為視角,讓更多人認識了我們雲陽的好山好水好手藝。

image.png
藤編 圖片由雲陽融媒體中心提供

央視介紹淩建雲的藤編製品“輕、透、素、韌”,品類繁多,線條流暢優美,置於寒室不覺其奢,布于華堂不覺其陋,給人以返璞歸真之感。獲得高度評價的藤編製品不僅成了傳承200多年技藝的代表,也成了外郎鄉村民們增收致富的法寶。淩建雲2019年創辦的藤編公司,帶動了當地數十名村民就業增收。他笑稱:“藤編産品供不應求,現在最大煩惱是缺人手。”

自幼學習藤編 産品遠銷多省

淩建雲今年50歲,從14歲開始跟隨父親、哥哥學習藤編技藝,在自家作坊製作、銷售以藤椅為代表的藤編産品。

“1990年,我的三個哥哥都外出務工了,父親執意要我傳承藤編技藝。”淩建雲説,編織一張藤椅工序繁多,一般需要兩天時間,他也曾想過外出闖蕩“賺大錢”,但父親反覆説,甩掉這門手藝太可惜了,只要編得好,藤編産品不會被淘汰。

就這樣,淩建雲留在父親身邊,靠編織藤編産品生活。“那時我們父子倆一個月能賣30多張藤椅,一張賣16元。”淩建雲説,當地幾乎家家戶戶都坐藤椅,父親技藝嫺熟,編織的藤椅經久耐用、造型美觀,是暢銷貨。

父子倆還琢磨出70多種藤編産品,編織的果盤、藤箱、搖籃等産品除了在當地走俏外,還遠銷湖北、山東、福建等地。

image.png
藤編産品展示 圖片由雲陽融媒體中心提供


堅守藤編手藝 重新闖出市場

在淩建雲的印象中,從2005年起,藤編産品逐漸被排擠在傢具市場外。

“當時皮質、布藝沙發風靡一時,很多老鄉覺得藤椅老土,不願意花35元購買。”淩建雲説,他為此發愁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從親戚口中得知種植平菇簡單易學、市場效益好後,他才重新找到賺錢的門路。

2005年,淩建雲率先在外郎鄉引進優質平菇菌種,搞起了平菇種植。僅靠種植平菇,他一年收入能達8000元。“還編什麼藤椅,還不如一門心思種平菇。”很多鄉親這麼對淩建雲説。淩建雲聽後總是笑笑,他心裏尋思:“這門祖祖輩輩傳承的手藝我可捨不得甩,好東西總會有銷路。”

2005年以來,淩建雲一邊種平菇,一邊編藤椅,他等待著藤編技藝重新煥發生機的機會。2012年,雲陽電視臺播出了淩建雲傳承藤編技藝的故事,讓一度沉寂的藤編産品重歸大眾眼前。“節目播出後不久,我就收到了一個200張藤椅的訂單,一張藤椅售價200元,我又看到了銷售藤椅的光明前景。”淩建雲説,當年他還接到一個300張藤椅的訂單,起初猶豫了幾天,最後咬著牙答應了,“我雇用村民,教他們編織藤椅,最終用半年時間完成了這些訂單。”效益越來越好後,淩建雲在鄉里買了房子和門面。

非遺活態傳承 讓藤編技藝發揚光大

淩建雲在當地成立了公司,不僅吸納近20名村民成為公司員工,還帶動多名村民靈活就業,“村民可以在家裏一邊帶娃一邊編織藤編産品,公司會統一收購和銷售合格産品。”

從今年9月份開始,淩建雲每週四堅持到縣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藤編課,有2個聾啞學生對藤編技藝非常感興趣,學得也不錯。“我要好好教這些孩子,等他們學出來,不僅技藝有傳承了,而且他們還能到我那兒去上班。”淩建雲説。(段斯斯、王彬彬/文 圖片由雲陽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