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萬盛經開區以産業項目打造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引擎

發佈時間:2021-11-22 10:27:45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肖方宇

雖已入冬,但萬盛産業項目建設卻不斷長出“新枝”。

渝南迴圈經濟項目一期建設進展順利,正在準備主體鋼結構封頂,設備調試也在穩步推進中,預計12月初步具備點火試車條件;博奧鎂鋁二期高性能鎂鋁合金材料及深加工項目主體工程進入收尾階段,預計今年底竣工、明年3月正式投産;全球最大耐火材料落戶平山産業園區,計劃總投資3億元,其中項目一期將於2023年初建成投産,預計投産後年産值1億元……

“十四五”開局之年,重慶市萬盛經開區工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隨著一個個工業項目落地推進,一批批工業項目竣工投産,折射出萬盛工業高品質發展的蓬勃態勢:今年1-9月,我區完成工業投資32.7億元,同比增長51.6%,增幅排名主城都市區第1位、全市第6位,其中技改投資19.7億元,同比增長88.1%,增幅排名主城都市區第4位、全市第6位;技改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達60.7%,佔比排名全市第1位。

投資加碼推進項目落地生根

曾經,萬盛煤炭採掘業産值佔工業比重高達72%。轉型伴隨陣痛,萬盛人不僅挺了過來,還牽住産業“牛鼻子”,亮出了一張優質成績單。“十三五”期間,萬盛經開區成功引進冠宇電池、惠倫晶體、川東化工等一批知名企業,累計實施重點工業項目建設157個,完成投資182億元,較“十二五”增長21.9%。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老工業城市萬盛走到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未來何去何從?

項目是工業的基礎,工業是發展的基石。只有堅持項目為王、生態優先,産業發展才可邁向高端,綠色發展才會展現高水準。

“項目建設是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萬盛經開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萬盛經開區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第一抓手,圍繞産業補鏈強鏈延鏈,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聚焦重點項目謀發展已經深入人心,並轉化為全區廣大幹部群眾的強烈共識。

一心向前不回望,無盡高峰腳下踏。

在加大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力度方面,我區完善重點項目調度推進機制,實行“一個領導牽頭、一個單位負責、一個班子落實、一個方案推進、一個辦法考核”的工作機制,及時掌握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第一時間協調解決實際問題。

同時,萬盛經開區實行“提前介入、加強指導、優化審批”機制,對簽約項目幫助其全面了解重點項目優惠政策和申報條件,為項目可研報告編制提供技術諮詢,與投資方發掘企業資源。後期,協助項目單位及時辦理各項審批手續。

與正向推動相互結合,萬盛經開區還建立了反向約束制度,對批而不建、進度緩慢、建而不成的項目,實行“騰籠換鳥”,確保後續優質産業項目引得進、能落地。

今年以來,萬盛經開區加快推動神華國能重慶電廠環保遷建、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智慧化製造、基於半導體工藝新型高基頻超小型頻率元器件、渝南迴圈經濟、年産1680噸化學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生産基地、PVC錫類穩定劑和選礦藥劑、新經濟産業園基礎設施等産業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37.6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88%。

建設提速確保項目投産達産

近日,惠倫晶體(重慶)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隻只石英晶體諧振器正在自動化生産線上不斷産出。

該公司的半導體工藝新型高基頻超小型頻率元器件項目(一期)自7月投産以來,已生産石英晶體元器件3846.7萬隻,實現産值約18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258個。

“我們將根據市場發展情況陸續啟動二期、三期等投資建設。”惠倫晶體(重慶)科技有限公司生産主管李廷江介紹,整個項目達産後,將形成月産約2.2億隻石英晶體元器件的生産能力,預計年産值18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0-1000個。

在平山産業園區另一端,年産6萬噸耐火材料自動化生産線項目(一期)也進入了試生産階段,目前,日産80噸産品,預計實現年産值5000萬元。。

該項目由西南地區最大的耐火材料供應商——重慶良友耐火技術有限公司投資2.7億元建設,是我區打造的首個集生産、銷售、研發等於一體的耐火材料生産、銷售基地。産品使用環境在1200℃以上,直接與高溫物料接觸,隔絕高溫,主要用於玻璃、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銷往雲南、四川、貴州等地。

一個新項目就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項目謀劃上,萬盛經開區緊緊圍繞精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設備及儲能、電子元器件等四大優勢産業,生物醫藥、現代農産品、消費品等N個特色産業,精心謀劃項目。一方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把經濟發展同各項工作統籌謀劃、協調推進;另一方面,緊密結合本地産業發展定位,千方百計引進一批支撐作用大、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強的好項目、大項目。

在一系列強有力措施推動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萬盛經開區重點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全年實施工業重點建設項目24個。其中,社會資本投資的産業項目17個,政府投資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7個。在17個産業項目中,當年新開工項目4個,續建項目13個;目前已有福耀浮法玻璃節能技改、惠倫晶體一期、冠宇電池第四和第五工廠、重慶燃氣綜合能源站等4個項目建成投産,其餘13個項目正加緊建設,總體進展順利。

隨著一個個重點項目的落戶、建設、投産,全區新的增長極正在形成。

創新引領“智造”賦能工業升級

在萬盛福耀玻璃生産車間,筆者看到,智慧化生産線“人跡罕至”,只見眾多機器人揮舞手臂上下翻飛,轟鳴聲不絕於耳。

“近年來,企業每年都會投入5000萬元實施研發和技術改造,讓生産環節有更多‘智慧因子’,預計今年産量將比去年提高20%以上。”該企業負責人説。

在萬盛,像福耀玻璃這樣,“紮根”科技創新和智慧化改造的企業還有不少。

重慶遠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冠宇電池配套企業,主要生産鋰離子電池隔膜。公司投産不久,就對兩條生産線進行了智慧化改造,引入線上檢測系統和糾偏系統,涂覆速度從每分鐘25米提高到每分鐘75米。

每條生産線改造經費雖高達數十萬元,但通過區經信局幫助對接,該公司成功申報2021年重慶市數字化車間,獲得資金補貼和政策扶持。

“絕不能坐等資金、項目、人才到府,在用活國家政策的同時,積極發掘和培育內生動力,才能事半功倍!”萬盛經開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産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萬盛經開區重點圍繞綠色工業做文章,既佈局一批半導體等新興産業,又對玻璃製造等傳統優勢産業進行智慧化技改升級,走出了一條破繭成蝶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今年以來,萬盛經開區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度,進一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組織多普泰、福耀玻璃、川東化工等3家企業申報市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其中,福耀玻璃、川東化工已通過市級答辯;組織華綠生物、南桐特水等2家企業申報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現已全部通過認定,順安爆破公司被認定為重慶市中小企業技術研發中心。

與此同時,支援企業建設智慧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加快推動製造業智慧化轉型發展,不斷提高萬盛經開區企業智慧化水準,其中,冠宇電池、遠恒新材料、展印包裝等3家企業已通過市級數字化車間認定。引導冠宇電池、惠倫晶體、展印包裝等企業開展智慧化改造認定工作,已有14個智慧化改造項目通過市級認定,完成市對區下達的2021年智慧化改造項目考核任務。

優化服務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今年以來,萬盛經開區領導班子成員都有了一個新身份——鏈長。

這一新身份的背後,是萬盛經開區一整套制度設計:圍繞玻璃、能源、天饋線、鋰電、電子元器件、精細化工、生物醫藥、鎂鋁合金及兩車配套、儲能産業、現代農産品加工,梳理出10條産業鏈,由區主要領導任“總鏈長”,各分管區領導任“鏈長”,各産業鏈牽頭單位成立工作專班,按照10個産業鏈圖譜,協調解決項目建設、要素保障、培育升規、道路交通等企業的“難點”“堵點”,為多條産業鏈“補鏈成群”。

在此基礎上,萬盛經開區不斷深化服務理念,創新服務舉措,務實解決問題,助力企業、項目做大做強。

一方面,加強工業運作監測協調,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問題。邀請重慶市節能技術服務中心,開展“三服務”行動,幫助企業進行科技創新、診斷服務和項目儲備等工作。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及時了解企業的所思所盼所求,著力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另一方面,加強銀企和政企溝通,健全企業服務機制。積極協調工業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洽談,開展各類銀企對接活動,繼續向企業宣傳、介紹還貸週轉金、上市後備等業務,努力緩解企業資金困難。(葉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