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助推重慶服務業高品質發展

發佈時間:2021-11-19 14:19:01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夏婷

今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重慶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截至目前,國務院批復的綜合試點政策任務已實施46項,實施率53.5%,並在政策突破、制度創新、項目落地等方面取得成效,推動全市服務業高品質發展。

據了解,前三季度,重慶市第三産業增加值10731.13億元,同比增長 10.3 %,兩年平均增長 5.7%,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 56.0%。其中,全市金融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 5.0%;規上數字服務業産業增加值、規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和規上教育業營業收入等同比增長均超過20 %,兩年平均增長10%以上,綜合試點重點行業領域增長勢頭良好。

擴大開放重點行業領域進展

在科技領域,推動超瞬態實驗裝置、無線能量傳輸及環境影響科學工程、長江上游種質創制、積聲等重大科學裝置建設。支援智慧財産權質押,上半年全市實現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累計32.4億元。

在教育領域,新增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物流管理專業和德國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合作舉辦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等2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成立陸海新通道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聯盟。

在金融領域,出臺《重慶市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對外投資試點工作暫行辦法》,兩江新區毅德基金、瀚華慧泰基金率先獲批QDLP試點資格。完善推廣“長江綠融通”綠色金融大數據綜合服務系統,支援綠色金融發展。推出全國首個“科技跨境貸”,創新落地高新技術企業外債管理試點,支援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全國首創針對中小外貿企業的“匯保通”匯率避險新模式,支援企業通過外匯衍生品交易降低匯率風險。

在健康醫療領域,推動設立全市首家中外合資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重慶中新腫瘤醫院,積極在住院診療模式創新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推動重慶市急救中心探索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

形成重點園區和重點平臺示範帶動

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出臺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實施細則,啟動實施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出臺核定享受“十四五”期間支援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名單的實施辦法,明確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流程。

打造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支援機場集團快件中心改擴建,鼓勵寄遞企業結合實際積極構建區域性分撥中心,助推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開通全國首列“中國郵政號專列”,實現中歐(渝新歐)班列運郵常態化作業。

打造金融科技創新示範區,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基於5G的數字化移動銀行服務”“基於區塊鏈的數字函證平臺”等項目開始測試運作。支援科技保險發展,上半年保險機構提供科技保險保障金額12.23億元。

圍繞“一區兩群”商貿文旅融合發展,創新探索“保稅+暫時進出境”模式,開展西部地區首次高端奢侈品保稅進境展示交流活動,實現奢侈品進出境貨值5.98億元。開展進口商品展示交易創新試點,推動重慶陸海新通道國際中心“陸海優品”進口館建成。簡化巡演審批程式,在優化審批流程,提交材料減少30%,承諾時限壓縮70%。

優化體制機制 完善要素保障

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非禁即入”全面落實。

出臺《重慶市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辦法》,健全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完善放管結合、部門協同的監管機制,建成市場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監管模式,推動“山城有信”企業信用碼覆蓋1萬戶市場主體。加強網路遊戲審批能力建設,研究制定相應審核標準,優化審批流程,組建審核專家隊伍,推動建立網路遊戲審核平臺。

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拓展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應用,累計辦理貿易融資和結算213億美元。持續完善全國唯一的西部陸海新通道融資結算應用場景,累計辦理西部陸海新通道項下物流融資、運費支付合計4億美元。依託“單一窗口”開展服務貿易國際結算便利化工作,在全國率先提供線上辦理貨物貿易結算業務,累計發起支付申請4272筆,總金額19.52億元。與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探索開展集裝箱通關物流全流程狀態資訊共用。

優化人才保障,對外籍高層次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建立口岸通關效率檢測評價機制,提高出入境人員口岸通關效率。強化數據保護,制定數據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用協調機制加快推進數據有序共用實施方案,印發公共數據分類分級等文件,持續優化提升數字營商環境。強化法治保障。重慶智慧財産權法庭正式揭牌成立,川渝共同發佈《智慧財産權糾紛行為保全申請指引(試行)》《智慧財産權糾紛行為保全審查指引(試行)》,推進落實智慧財産權案件多元化解機制。(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