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區:築牢食品安全底線 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發佈時間:2021-10-21 11:41:45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何靜怡


2016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成功創建為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示範縣”並順利通過2021年第一次跟蹤評估驗收,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市食品安全先進單位......自“春雷行動”開展以來,連續3年獲得省市場監管局“先進集體”表彰,2021年獲全市“春雷行動”第一名,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image.png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廣安區市場監管局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穩中求進、穩中求新,以食品安全大民生為抓手,全面推進改革大提速、監管大提效,不斷推動區域食品安全高質高效發展,切實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網際網路+明廚亮灶”保障校園食品安全

“通過平臺,我們可以對各個學校後廚的重要部位和操作平臺進行實時監控,對不規範的操作行為,也可以進行抓拍,並實時反饋整改事項,切實保障校園食品安全。”10月19日,在廣安區市場監管局,該局副局長趙波正站在智慧監管平臺的後臺前,對加德學校的後廚實況進行查看,談及智慧監管平臺帶來的好處,他連連點讚。

image.png

依託“網際網路+明廚亮灶”,打造智慧“監管鏈”,去年年底,廣安區市場監管局積極推進建設全區學校食堂後廚智慧監管系統,建成並投用智慧監管平臺,實現數據可視化、全覆蓋,全時段實時巡查和抓拍。不僅如此,通過智慧監管平臺後臺,還能夠對學校食堂的主體資格、菜品溯源、留樣等相關資料進行查看,全面確保校園食品安全。

“以前基本上都是通過實地走訪的方式進行檢查,現在智慧監管平臺不僅能夠實現遠端巡查,還能及時反饋整改要求,管理起來很高效。”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監管平臺真正讓校園食品安全實現了科學智慧監管,切實有效保障了校園食品安全。平臺建成投用以來,全區校園食品安全情況持續穩定向好。

據悉,截止目前,全區接入並啟用智慧平臺的學校涵蓋大學、中學、小學、幼兒園共27所,今年預計還將新增50余所。

強戰“疫”嚴把關築牢進口冷鏈食品安全防線    

日前,在廣安區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筆者看到,區市場監管局的工作人員正配合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對運回的進口冷鏈食品包裝進行核酸檢測採樣。他們表示,每一件進口冷鏈食品都要經過“層層把關”後才能夠進行流通、銷售,以此嚴防疫情境外輸入,確保冷鏈食品安全。

image.png

據悉,廣安區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是廣安市首個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于2021年1月15日正式啟用,按照制度化、規範化和標準化建設要求,實行專車集中運輸、提前預約報備、集中消毒檢測、嚴格進口冷鏈食品追溯、嚴格落實流通管控措施和防控責任。

“凡是進入區內儲存、加工、銷售的進口冷鏈食品,由經營單位提前1—2天將購買品種和數量報運輸人員,運輸人員查驗進口冷鏈食品‘三證明一報告’(海關檢疫證明、報關單、消毒證明、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後由專車統一集中從購買地運回廣安,直接進入集中監管倉,進行核酸檢測和預防性全面消毒。”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産流通股股長熊柯介紹,進倉食品經核酸檢測合格和預防性全面消毒後,由集中監管倉張貼統一齣倉標識,並出具出倉證明,經營單位取貨時掃描出倉標識上的二維碼,進入四川省冷鏈食品追溯資訊平臺“川冷鏈”,錄入入境檢驗檢疫證明、消毒證明、核酸檢測報告和追溯資訊,隨進口冷鏈食品一同流轉。

集中監管倉的建設和規範運作,有效確保了廣安區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詢,保障了當前在疫情大環境下的冷鏈食品安全。

據悉,自集中監管倉啟用以來,全區入駐集中監管倉冷鏈食品經營單位48家,進倉食品169批次共計23041件,共開展冷鏈食品及食品包裝核酸檢測62192份,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不僅如此,區市場監管局還不斷健全監管體制機制,初步建立區鄉村三級監管網路,實現食品安全監管全覆蓋;全面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切實加強食品安全全程監管。同時,聚焦突出問題,緊盯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重點品種,深入開展農村食品、學校及校園周邊食品、“兩超一非”、保健食品等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積極推動落實“四有兩責”,狠抓依法治理;全面強化應急處置,切實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築牢食品安全防線。深化與主流媒體戰略合作,開闢專欄週刊,開通政務微信微網志,大力宣傳食品安全政策法規,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深入開展“3·15”、“食品安全宣傳周”等活動,全面開展對執法人員、食品生産經營單位從業人員、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許婷、廖小兵、陳俊榮、蔣中林/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