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在重慶銅梁區大廟鎮石興村公路邊的一間蠶房裏,一位農村婦女正在給身邊的婦女們講解大蠶管理技術。她就是全國勞動模範李義芳。
“這季晚秋蠶還有兩天蠶兒就要吐絲了,這正是蠶兒食桑葉最旺盛的時期,在飼喂上要做到勤添桑葉勤除砂,有露水的桑葉要晾幹才能投喂,桑葉的投放要均勻……”李義芳一邊給村民講解,一邊給村民做示範。
在她家,建有300多平方米的小蠶共育室、貯桑室、省力化蠶臺室、消毒池,為科學養蠶創造了條件。上百平方米的專用蠶房裏,全部推廣的是先進的省力化多層蠶臺。
今年66歲的李義芳是石興村一名農村婦女,她40多年堅持養蠶不動搖,帶頭推廣栽桑養蠶先進技術,在自已規模養蠶科技養蠶的同時,把技術無償傳授給鄉親,帶動本村及全鎮村民養蠶,成為全區蠶業發展的標桿,為農民推廣養蠶增收致富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先後被評為國家級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重慶市第三屆十大女傑、重慶市“巾幗科技養蠶示範戶”,2010年,獲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成績面前不停步,老勞模做出新貢獻。近年來,李義芳在科技養蠶特別是多元化開發蠶桑産品又邁出了新步子。
“李義芳善於與時俱進,善於接受新生事物。近年來,她帶頭推廣果桑,飼養彩色繭,利用養蠶的副産物加工蠶絲被、蠶枕,領跑了蠶業的發展,在新時期做出新貢獻。”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秘書長、蠶業專家田時銘介紹説。
今年,李義芳養蠶52張養蠶收入達到10多萬元,養蠶規模和效益位居全區養蠶農戶之首。
在她家20多畝標準化桑園裏,經過科學修剪的桑樹枝繁葉茂長勢喜人。栽植的品種是超高産人工三倍體新桑品種嘉陵20號穗條,“一年四季的管理,李勞模都要通知我們到地頭參觀,她手把手教會修枝整型,桑樹長蟲生病,用啥藥,用多少,她講得細緻得很。按她説的做,效果就不擺了。村民梁安淑説。
“近年來,李義芳帶頭飼養彩色繭。彩色繭品種是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從西南大學生物學院引進的,養飼的要求高,難度大,李義芳知難而進,肯學肯鑽,獲得成功。李義芳帶頭推廣彩色繭,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應。”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秘書長、蠶業專家田時銘説,彩色繭製作成蠶絲被具有更好的柔韌性、吸濕性、放濕性、透氣性、保暖性,屬生態、環保、保健産品,深受人們喜受。
在她家樓閣上,晾曬著紫蘇、苦蒿、冬桑葉,野菊花、蒲公英、石昌蒲、陳艾等用植物。據李義芳介紹,這些植物既鬆軟有又助眠功效,加以粉碎後添加在蠶砂裏做成的中藥枕,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李義芳説,過去蠶砂只能做肥料,現在把它利用起來,做成藥枕,效益提高數倍。
走進她家20多畝標準化桑園裏,經過科學修剪的桑樹枝繁葉茂長勢喜人。
“一年四季的管理,李勞模都要通知我們到地頭參觀,她手把手教會修枝、整型,桑樹長蟲生病,用啥藥,用多少,她講得透徹得很。按她説的做,效果就不擺了。”村民梁安淑説。
2019年5月,在區總工會指導下,李義芳在家裏設立了勞模創新工作室,室內櫃檯上放滿了科技書籍,物墻壁上張貼著科技挂圖和科技培訓的計劃。每到養蠶的季節,都要把全鎮的養蠶大戶聚集到工作室裏,培訓蠶桑新型技術,提升蠶農種養水準,促進蠶農增産增收。
“把鄉親們帶動起來多養蠶,養好蠶,實現共同富裕,這是我作為一名勞動模範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今後,我還要盡力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才不愧勞模的稱號。”李義芳表示。(趙武強、李拉拉/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