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坡: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大人才保障

發佈時間:2021-10-13 16:45:43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何靜怡


李蘭娟院士在九龍坡區人民醫院坐診


九龍大地,才智涌流。


翻開九龍坡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美麗畫卷,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落地生根、縱深推進,一項項人才政策相繼出臺,一個個人才計劃陸續實施,一批批能人英才在九龍坡區紮根奉獻,為九龍坡區高品質發展加裝強勁引擎。


良方聚才


夯實未來發展基石


人才是第一資源。九龍坡區作為百年工業大區、科技創新亮區,廣聚天下英才是落實“爬坡過坎上臺階”戰略要求的現實之舉,是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長遠之需。


“不為所有,但為所用”,九龍坡區出臺高層次人才引進管理辦法,探索柔性引才新機制。得益於這種模式,先後柔性引進李蘭娟、鄭樹森、徐濱士、倪光南等8名院士,新建院士專家工作站3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而來,李蘭娟院士多次視頻連線九龍坡區人民醫院,並赴九龍坡區作專題報告,精準指導疫情防控,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與樹蘭集團合作以來,李蘭娟、鄭樹森院士先後18次來到九龍坡,完成高難手術11例、門診3937次,我院選派技術骨幹113人次赴樹蘭國際醫院進修學習,人才隊伍、學科建設、科研教學等明顯提升。”九龍坡區人民醫院院長鄧澤虎説。


不拘一格引人才。九龍坡區連續9年赴北京、上海等高校聚集地開展招聘活動。“把引才端口前移,是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的有力舉措。從首次開展考核招聘活動以來,我們圍繞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緊缺專業,剛性引進‘雙一流’高校優秀人才1400余人。”九龍坡區人力社保局人力資源開發科科長冉天紅説。2021年上半年,全區青年人才增量為2030人,增速24.4%,青年人才發展指數在全市同序列中名列前茅。


“項目聚人才,人才帶項目。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同頻共振、同向發力,不斷形成招商聚才、招才引商的良性迴圈發展環境。”九龍坡區招商投資局副局長余健翡説。九龍坡區堅持“雙招聯動”工作機制,出臺社會化招商引才獎勵辦法,在北京、上海、深圳、四川4個招商分局同步設立招才聯絡站,推動引進量子科技、潤澤大數據等人才密集型項目24個,匯集高層次人才200余人。


産是才之基,才是産之魂。九龍坡區聚焦汽車摩托車、智慧製造等5個主導産業,深度嵌入重慶智博會、重慶英才大會等高端會展,開展“重慶英才大會——九龍坡區專場”、重慶海智專家助力産業發展等活動,成功引進融合創新創業基地、清研理工創谷等重點孵化平臺10余個,集聚各類産業人才1萬餘人。


這些高層次人才、産業人才為什麼願意來?答案就是九龍坡區根據企業需求量身定制的“一企一策”。


2019年8月,中鋁集團與重慶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在九龍坡區佈局打造國家先進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國際一流的輕合金國創研究院。九龍坡區主動出擊,靠前服務,為項目“量體裁衣”定制一套人才政策,從建設高端研發創新平臺、實施人才安居工程等10個方面出臺25項具體人才政策。2021年9月26日,該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


精心育才


激發人才內生動力


九龍坡區堅持“外引內育”雙向發力,通過業務培訓、挂職鍛鍊、基層實踐等打出育才“組合拳”,推動人才隊伍規模更大、結構更優、素質更高。


2020年11月,第六期“清華大學——企業變革與管理創新高級研修班”正式開班。九龍坡區經濟資訊委主任汪子雄介紹:“研修班旨在培養一批能真正發揮示範軍、排頭兵作用的領軍人才,為推動九龍坡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清華大學是我夢寐以求的最高學府,從來沒想到還有機會走進清華學習‘充電’,與各位教授、學者一起探討問題,開闊了眼界、增添了動力。”一位參加培訓的高層管理人員説。


2020年6月,九龍坡區舉行有突出貢獻專家表彰暨首屆“人才龍卡”授卡儀式,對10名專家進行表彰,向40名人才發放“人才龍卡”。近年來,隨著國家、市級層面加大人才工程支援力度,九龍坡區積極推薦優秀人才申報各類人才計劃。目前,共有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支計劃,4人被選派為“西部之光”訪問學者,30人、7個團隊入選“重慶英才計劃”。


近年來,“一區兩群”人才協同發展、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等舉措相繼出臺。九龍坡區聞令而動,與城口縣深入對接,拉出人才協同發展4大類11項重點任務清單,先後選派41名醫務工作者、16名教師赴城口縣支醫支教,為推動城口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添智獻力。


大膽用才


助力人才創新創業


九龍坡區在打造創新平臺上奮力求解,著力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産業鏈融合發展,讓人才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2018年,從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退休後,抱著在兵器科學領域再創輝煌的雄心,王玉林決定成立兵科院西南分院,經過反覆綜合比較,最終選擇落戶九龍坡區,“我希望找到一個能夠得到更多支援的地方,扶持政策、創新環境、人才生態九龍坡區都更勝一籌。”在一系列政策支援下,經過3年的努力,該研究院匯聚各類高層次專家人才80余人,實現科研經費和成果轉化收入1億元以上。2020年,王玉林被評為“重慶英才·優秀科學家”。


2017年,西南鋁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經過幾年努力,創新團隊相繼攻克鍛造軋製變形、熱處理及冷變形等多項技術難關。“‘蛟龍’入海,‘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在每一個國家重大關鍵項目上,關鍵鋁材都是西南鋁提供的‘重慶造’。”西南鋁副總工程師王正安説。


九龍坡區出臺鼓勵和促進科技創新扶持辦法,建立知識價值評價體系,制定風險投資補償機制,對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智慧財産權示範企業等給予財政補助,對投資高新技術企業失敗的區內投資機構,按損失額度最高給予50%的風險補償,幫助128家科技企業融資貸款4.35億元,發放“渝新券”1.5億元。


2020年,成華·九龍坡“創智杯”大賽成功舉辦。來自重慶和成都的6名專家,200余家創新企業、投融資機構等代表齊聚一堂,共商成渝人才協同發展大計,互發兩地人才服務卡。九龍坡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説:“希望兩區攜手並進,紮實推進人才協同發展‘九個一’活動,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才協同發展貢獻新力量。”而這僅是九龍坡區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為人才搭建資源共用、合作共贏平臺的縮影。


2021年6月,九龍坡區承辦“第五期重慶英才講堂——進園區進企業進車間活動”,邀請行業大咖、專家學者實地調研、交流座談,8名專家教授“揭榜挂帥”10個“卡脖子”技術難題,切實解決企業發展技術瓶頸。


誠意愛才


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


英才擇熱土而棲。九龍坡區始終堅持把人才擺在突出位置,用心用情服務人才,積極營造良好的人才生態環境,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九龍坡區落實黨委聯繫服務專家制度,區委書記帶頭,32名區領導聯繫45名專家人才,建立節假日走訪慰問專家人才制度,依託國情研修基地,先後組織500余名人才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國情研修活動,優選135名人才當選各級“兩代表一委員”,堅持人才所在企業黨組織應建盡建優先建,增強對人才的政治吸納、政治引領。


談到對九龍坡區人才服務的感受,高聖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勇説:“2018年,來到九龍坡區創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援,每一個發展關鍵節點都及時送來貼心服務,讓我們更加專注技術,集中精力研發産品。”


九龍坡區積極推動落實重慶服務英才“渝快辦”事項,依託人才服務聯盟平臺建立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配備人才服務專員10名,對標重慶英才服務17項事項,新增科技諮詢、稅收等板塊,確保應服務項目一個不少、應服務人才一個不漏。


九龍坡區既服務人才創新創業的“大事”,也關注人才操心揪心的“小事”。出臺九龍坡區“人才龍卡”(重慶英才B卡)服務辦法,為持卡人提供醫療健康、子女就學、文旅休閒等11項服務項目,實現“一卡在手、全城無憂”。目前,九龍坡區已累計服務“人才龍卡”(重慶英才B卡)專家562人次,其中,醫療體檢服務90人次、子女入學(托)服務40人次、住房保障服務225人次。


2021年,“90後”何青霞在清華大學讀完博士後,成為重慶的定向選調生。當被問及第一意願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九龍坡區:“綜合比較各區縣的人才政策,九龍坡區針對博士提供了全方位的優惠政策,每月1000元崗位津貼、3萬元安家補助,、5%的購房補貼,我在這裡一定能夠工作順心、生活舒心。”目前,何青霞已入住九龍坡區青創人才公寓,正在考慮購置房屋,安個小家。


九龍坡區加快推進人才安居工程建設,出臺青創人才公寓管理辦法,籌集人才公寓1776套,其中,青創人才公寓299套、酒店式人才公寓595套、企業自建人才公寓882套,確保各類人才在區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四海英才紛至遝來,九龍發展日新月異。九龍坡區深信,給人才發展機會,就是許城市錦繡未來。全區上下將深入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堅定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下大氣力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為加快實現“三高三宜三率先”發展總願景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曾學紅、楊傑    圖片由九龍坡區委組織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