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璧山造一個“科技矽谷” ——記重慶高新技術産業研究院董事長陳錦

發佈時間:2021-10-13 16:45:43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何靜怡

image.png

陳錦(左)和企業技術人員探討工作 

初見陳錦,他正忙著組織員工開會佈置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雖已是滿頭白髮,但眼前精神矍鑠的陳錦讓人很難想像他已有65歲。

兩年前,重慶高新技術産業研究院成立,如今,一個個半導體、電子産品的項目從這裡走向全國乃至世界,涉及光電晶片、資訊技術、人工智慧、智慧製造等領域前沿技術的高新企業簽約落戶,“科技矽谷”的雛形呼之欲出。

為企業輕裝上陣貼心服務

從2019年6月成立至今,該研究院已成功孵化18家科技企業,在孵項目40余個,先後榮獲重慶市科技企業孵化器、重慶市新型研發機構、重慶市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等多項榮譽,成為璧山孵化科創公司的一處“搖籃”。

“剛入駐這裡,我們就擁有了現成的中試生産線。”重慶平創半導體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説,這全都離不開璧山政府的支援與陳錦的協調。

平創公司成立於2019年11月,公司的碳化矽功率晶片研究與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準,現已申請智慧財産權20余項,實現産值3000余萬元。

起步初期,公司雖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轉化資金卻十分短缺。“如果公司要自掏腰包建一條中試生産線,至少需要幾千萬元的資金。”陳錦看中了碳化矽功率器件廣闊的發展前景,帶領研究院的同事積極主動對接,對該公司科研成果進行技術評估,重構産業鏈條,解決工藝完整性、産品上市可行性等一系列問題,並派出3名經驗豐富的高層次人才全過程、全方位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援。

少了一大節開銷,自身壓力小了,公司輕裝上陣後幹勁十足。在同等功率下,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碳化矽智慧充電樁體積僅為普通材料的三分之二,具備96.5%的業界最高轉換效率,産品成功入選重慶首輪“新基建”項目。目前,其自主研發的全碳化矽智慧充電樁實現批量生産並投入到充電站的建設中。

作為行業的一個“老兵”,陳錦還打出了“親情牌”“友情牌”“關聯牌”三張牌,先後拉來四川省科技青年聯合會、重慶市科技青年聯合會、四川省機械工程學會、四川省電子學會等10余家業界很有“含金量”的協會、聯盟前來這裡“紮營”。

為“科技璧山、創新璧山”助力

“我是這裡的第一個員工。”陳錦説,在來璧山前,他擔任四川省政府重大裝備領導小組顧問。作為我區引進的專家人才,之所以願意在此從零起步,主要是看中政府對人才和科創産業的重視。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擔任研究院董事長後,陳錦重點關注的就是做項目孵化。選擇“潛力股”很重要,院裏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創新路。“研究院的員工根據自願原則,可以持股成為孵化公司的股東,實現‘利益捆綁’,相當於為自己打工,可以充分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陳錦説。

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研究院先後建立起了綜合中試基地、銀奈米線透明導電薄膜中試線、柔性綜合中試生産線……一舉實現科技成果從手工作坊式到現代化企業運營模式的轉變。

初創企業往往由於缺乏中試基地等綜合服務平臺,影響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制約企業生産經營。重慶萬泰電力科技有限公司曾一度因為缺乏中試平臺導致光傳感等數款産品無法上市,錯失了發展良機。

“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投資1200萬元打造的中試平臺,可供各類企業開展産品正式投産前的試驗,減輕了企業負擔,加快了新産品迭代速度。”陳錦説,研究院還與川渝30多家科研院所共用科研設施與儀器,入孵企業可免費使用這些設備及儀器開展各類試驗。

在陳錦帶領的研究院團隊努力下,截至2021年9月,研究院及孵化企業已實現營業收入約6000萬元,獲得訂單超3億元。

近年來,隨著璧山人才政策的不斷完善,陳錦越來越堅定了在璧山幹一番事業的決心。接下來,他將帶領團隊,在打造人才、成果、智慧聚集中心上狠下功夫,廣泛接納科技成果轉化團隊,吸引國內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的研發團隊入駐,搭建專業學術交流平臺,實現人才集聚、技術集聚和企業集聚,助力“科技璧山、創新璧山”發展。(何燕雯、譚靜怡/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