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8月23日-25日,2021智博會即將在重慶舉行。
“智慧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這是智博會的主題,也是重慶推動大數據智慧化、踐行高品質發展的生動注腳。
智慧化,離不開“芯屏器核網”全産業鏈。從2019年開始,每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都以相當篇幅強調“芯屏器核網”全産業鏈的構建。
3年多來,這五大産業取得了哪些成績?還面臨哪些難題?下一步又將如何佈局?
近期,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走進數十家相關企業進行調研採訪,並採訪主管部門,推出《重慶“芯屏器核網”系列報道》,聚焦産業發展現狀,為重慶智慧産業提信心、鼓士氣、找思路。今日推出第二篇。
【産業名片】
“屏”,主要指液晶面板、顯示屏。
液晶面板,被譽為“資訊社會的牛奶和麵包”,廣泛應用於電視、手機、電腦等,決定著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的興衰。
【重慶現狀】
在新型顯示領域,近年來重慶初步建成了“玻璃基板—液晶面板—顯示模組—整機”全産業生態圈,形成了“一核三園”的發展格局,産值規模居全國前列。
主要企業有京東方、惠科、萊寶、康寧等,包括京東方第8.5代液晶面板和惠科金渝第8.6代液晶面板兩條重要生産線,以及京東方第6代AMOLED(柔性)面板和康佳半導體光電産業園兩個重點項目。
2020年,重慶新型顯示實現産值超500億元,同比增長超20%。
2021年1-6月,重慶新型顯示産業實現銷售收入約300億元,增長約42%。
【一線報告】
由重慶康佳研發的一款8K超高清Micro LED巨屏,在北京完成全球首次5G+8K直播應用,獲得業內高度評價;
鑫景特玻研製的奈米微晶玻璃蓋板,已經大批量供貨,應用於高端智慧手機;
萊寶科技生産的觸摸屏,廣泛應用於惠普、戴爾、聯想、華碩、華為、小米等企業産品……
在重慶,新型顯示産業已成為一張名片。重慶是如何擦亮這張名片的?
萊寶:落地重慶以來,産能持續超越規劃
在兩江新區水土園區,坐落著全球中大尺寸電容式觸摸屏出貨量第一的龍頭企業——重慶萊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萊寶科技”),這家企業也是重慶“屏”産業的中堅力量。
走進萊寶科技,一樓展廳裏陳列著各種尺寸、各種型號的觸控顯示屏,其中還有最先進的可折疊柔性觸控顯示屏。
“近年來,觸摸屏在筆記型電腦、汽車的應用越來越流行,我們生産的就是觸控感應最核心的部分——一體化電容式觸摸屏(OGS、OGM)産品。”萊寶科技總經理樂衛文告訴記者。公司産品尺寸涵蓋7英寸至27英寸,廣泛應用於平板電腦、觸控筆記型電腦、一體化電腦等消費電子産品,以及車載、醫療、工控等專業應用領域。
萊寶科技的母公司深圳萊寶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在全國多個城市均有佈局,其中,超過70%的生産在重慶完成。
談及當初選擇重慶的原因,樂衛文直言:“母公司曾去很多地方考察過,最後發現重慶對筆電及其配套産業的支援力度非常大。重慶是全球重要的筆電生産基地,我們主要生産筆記型電腦用觸摸屏和觸控顯示模組,重慶是我們最好的發展土壤。這幾年的發展也證明,選擇重慶是非常正確的。落地重慶後,發展的勢頭完全超過了預期。”
最初,萊寶科技規劃的中尺寸一體化電容式觸摸屏項目月産能為100萬塊(10英寸為代表尺寸,尺寸為對角線長度),經過數年發展,目前月産能達到130萬塊(14英寸為代表尺寸),産能翻倍以上增長,近三年銷量、銷售收入疊創新高。根據萊寶高科2020年報顯示,2020年度,萊寶科技實現銷售收入63.8億元,凈利潤3.62億元。
去年疫情期間,伴隨居家辦公、遠端教育需求大幅增長,筆記型電腦需求旺盛,萊寶訂單猛增。“受限于材料供應不足和人力缺乏,空有訂單也做不出産品來。”樂衛文回憶道,重慶市政府、兩江新區及水土園區在原材料供應、物流、人力招聘方面,均提供了大力支援。“我們本來只有1300名生産工人,嚴重不足,一個月之內兩江新區就幫我們招到了1800多人,補上了這個大缺口。”樂衛文説,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支援,去年企業抓住了疫情期間的需求,銷量同比增長50%以上。
如今,萊寶科技正在加緊建設新廠區,未來還規劃引進新産品、新産線,並在重慶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希望重慶能聚集更多上游産業鏈,比如玻璃基板、晶片等原材料,保證供應鏈的穩定,促進産業鏈整體均衡可持續發展,期待在重慶獲得更好的發展。”樂衛文稱。
康佳:在渝打造千億元規模全球領先的光電技術中心
去年,一款8K超高清Micro LED巨屏,在北京完成全球首次5G+8K直播應用,業內人士評價“驚艷世界”。
這款螢幕,是由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産業研究院研發的Smart Wall。
2019年,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産業園在璧山開工建設,項目佔地266.8畝,一期將投資50億元建立光電研究院及試産線,二期將投資300億元建立光電産業基地。項目建成後,將形成一個超過千億元規模及全球領先的光電技術中心。如今,一期項目投資進度完成率已達63%。
為什麼佈局重慶?康佳看中的是巨大下游市場——2億台智慧終端、6000萬台筆電、3000萬台家電、200萬輛汽車産量。“旺盛的需求,為顯示面板産業提供了多樣化的技術、標準、産品,以及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重慶康佳有關負責人表示。
如果説市場潛力是吸引企業紮根的第一要素,優質的營商環境則讓企業更快開花結果。康佳所在的璧山區專門推出“早餐會”等特殊服務,璧山高新區管委會領導在“早餐會”上現場辦公,如“企業雨污管網老舊、企業職工子女就學、企業産能與供電不匹配”等問題,都可以“當場結賬”。璧山區還建立了“企業吹哨、部門報到”互動機制,開辦“企業之家”。為解決工業項目行政審批難、繁、慢等問題,璧山區開闢投資項目審批“綠色通道”,還組建專業代辦隊伍幫企業“跑腿”。“急企業所急,想企業所想”的服務,換來的是企業發展“加速度”。
自落地重慶以來,重慶康佳便瞄準Micro LED顯示技術的研發、生産和銷售,延展完善相關半導體産業鏈,完成核心專利申請近700件,還發佈了小間距Micro LED微晶屏、柔性顯示屏、8K Micro LED商顯屏、Micro LED手錶等産品。
7月13日,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産業園建成Micro LED全製程研發生産線,實現小批量試産,這標誌著量産路上的一大進步。
重慶康佳有關負責人表示,看好在重慶的發展,未來將加快光電技術研究院建設,全産業鏈佈局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Micro LED,推動技術成果産業化應用。全面發力原材料、零部件、新一代顯示及消費應用産品等領域,用3-5年時間打造完整生態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Micro LED産業高地。
鑫景特玻:為國産手機匹配領先世界的玻璃螢幕
一塊屏要做得好,還需要有一塊好玻璃。
隨著智慧手機的發展,對螢幕玻璃抗摔強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重慶,還有一家擁有世界領先技術的特種玻璃研發製造企業——鑫景特種玻璃有限公司(簡稱“鑫景特玻”)。
前不久,某高端旗艦機型所採用的奈米微晶玻璃蓋板就出自鑫景特玻。
眾所週知,高鋁硅玻璃生産難度大、技術門檻高,長期以來被國外壟斷。記者了解到,鑫景特玻研發的特種玻璃,採用特種超薄浮法工藝生産,進一步突破技術限制,使得玻璃的氧化鋁含量達到18%以上。此項産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完全可實現進口替代。“我們的産品從第一代開始一直對標國際最強對手,當時國際上最好的玻璃含鋁量將近20%,在國內沒有一家含鋁量能夠超過15%,我們是第一個突破技術難關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鑫景特玻首席科學家姜宏對記者講道。
截至目前,鑫景特玻已申請專利180余項,核心專利全部通過PCT途徑申請了國際專利。值得關注的是,該團隊最近又完成了2款全套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高性能耐摔玻璃的研製,實現了進口替代、卡脖子技術突圍,甚至超出了國際同類最先進産品性能。
未來,鑫景特玻在産品更新迭代的同時,立足於擴大産能。“重慶手機産業排名全國第三,筆電産業也是傳統優勢産業,高端機型對特種玻璃的需求是非常大的。等我們的生産線二線、三線完成後,産量規模將達到現在的3倍,更好地為國産手機和電腦服務。”姜宏表示。
【産業藍圖】
建設新型顯示産業集群
重慶還有哪些路要走?
重慶市經濟資訊委電子處副處長左翊君介紹,儘管全市新型顯示已成為全國顯示鏈條的重要一環,但與發達省份相比,在技術水準、産業結構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面臨著“創新能力不足、資金支撐不足、核心鏈條落後”等問題。
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目前主要以液晶面板生産線為主,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發能力相對薄弱。同時,缺乏本地的行業領軍人才。
項目資金訴求較高。面板項目投資大,需地方政府給予的扶持政策較多,我市僅少數幾個區縣財力可支撐面板項目的落地。
産業鏈條亟需補強。面板製造産業鏈上的驅動IC、覆晶薄膜、偏光片、製造設備等重要製造環節受制於人,容易被卡脖子,Mini LED、Micro LED等新技術新應用本地配套企業率低,尚未形成完整的産業鏈供應鏈體系。
“十四五”時期,是我市新型顯示産業發展的關鍵期,關係到全市資訊産業的結構優化和動力轉化。因此,重慶已將新型顯示産業納入了33條重點産業鏈,“一鏈一策”推動其發展壯大。怎麼實現?
主要從以下方向發力:
在技術路線上,重點發展窄邊框、寬視角、低功耗、超高清、零延遲、高動態畫面流暢度、高色彩飽和度等製造技術,不斷提升面板製造附加值。努力推進a-Si(非晶硅)、Oxide(金屬氧化物)、LTPS(低溫多晶硅)、AMOLED、Mini LED、Micro LED(微型發光二極體)等技術衍進。積極探索量子點、碳基等新材料應用和全息、鐳射、柔性、超高清視頻等新型顯示技術。
在發展路徑上,一是鼓勵現有産線技術升級,支援現有産線加快突破超高清、大尺寸套切等技術和工藝的研發應用,提高4K顯示面板量産比例,適時開展8K面板生産,促進現有産能充分釋放並提高單品價值;二是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AMOLED柔性顯示面板生産基地項目建設,確保項目按期建成投産;三是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積極探索硅基液晶、Mini LED、Micro LED、鐳射投影、超高清視頻等新型顯示技術,培育引進相關項目。(佘振芳、趙穎竹、陳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