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棚戶區變身文旅綜合體——看南川老東街改造如何實現“皆大歡喜”

發佈時間:2021-07-28 15:56:56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李柯佑

“東街變了,變得更漂亮、更時尚;東街又沒變,青磚瓦房、廠區糧站仿佛還是曾經的樣子。”7月25日,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南川區東街,68歲的周錫蓉仿佛回到年輕時生活的地方。

image.png


當初,帶著不捨和期待的心情搬離,周錫蓉不曾想到東街會華麗變身。作為南川曾經的商業中心,東街歷經繁華卻日漸破敗成為棚戶區。如今,經老舊棚戶小區改造,它成為城市新客廳,成為遊客追捧的文旅新地標,原住民也將搬進附近的安置小區共同見證繁盛再現。


老東街改造是如何實現“皆大歡喜”的?


原來,南川區在老舊棚戶小區改造中,通過政策整合、産業導入、商業模式創新等,在保留城市肌理和歷史記憶基礎上,改造提升東街棚戶區打造文旅綜合體,實現提升人居環境、推動城市有機更新、傳承街巷文脈留住城市“鄉愁”、吸引過境遊客等多重目標,讓新城不再“空”,而是充滿更多煙火氣。


老東街片區改造,一批批開發商望而卻步


東街片區是南川的母城。上世紀90年代前,曾是南川最熱鬧的商業中心,每一條街巷都有各自的“經營主題”。每到趕集日,人們都聚集到這裡,不到東街根本不算進城。


然而,隨著城市的發展擴容,東街逐漸淪為擁擠破舊的棚戶區。


“老東街片區房子大多是穿鬥式建築,老了、舊了、破了的居多,有的甚至成為危房,各種配套設施也跟不上,我們早就盼著快點搬入新居。”今年51歲的李召華是土生土長的東街人,城區其他地方的居民住上新樓房讓他和左鄰右舍看著眼熱。


不是沒有人過來“勘察”過,多年來,當地政府通過招商引資等陸續引進過多批開發商,但都是來了又搖頭走了——東街雖然位置好,但片區拆遷體量有500余畝,涉及居民達4000余戶,很多人家還都是門面房,徵遷開發成本高,讓不少人望而卻步。


位於城區好地段,卻在一輪輪城市建設發展中掉了隊。“房屋漏雨愈發嚴重,一下雨就漏水,只能不停地用掃帚往外掃。”李召華介紹説,因為老房子缺少衛生間,很多居民洗澡都要排隊,加上道路老舊經常積水,不時停水停氣,“不少居民因生活不便陸續搬走。”


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係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為解決片區居民的“急難愁盼”,南川區結合國家棚戶區改造相關政策積極爭取資金,安排該區城投集團對東街片區實施保護開發。同時,為力避城市更新後的“空心化”和新城變“死城”,南川以“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裏有東街”的空間定位,創新“棚改+産業+小鎮”模式精心打造東街。


東街片區舊城改造項目涉及東城街道4個社區,佔地504畝,涉及房屋徵收4000戶、約57萬平方米。在徵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當地採取貨幣安置和就地回遷兩種形式實施徵遷。目前,東街片區已簽約4135戶,簽約金額32.1億元,簽約率98.38%。


看著東街花園安置小區按國家棚改有關政策標準正在施工建設的安置房,住在過渡房裏的周錫蓉、李召華們充滿了期待。“安置小區就在東街文旅街區旁,不但有電梯和兩層停車庫,其他基礎配套設施、健身娛樂設施都是按標準建的,房子還沒建成,隱形的價格比周邊高不少呢。”


傳承城市記憶,帶著鄉愁的東街又回來了


在東街片區改造項目中,最吸引人的當屬核心區佔地120多畝的東街文旅項目。


青磚瓦房、木格子玻璃窗、懷舊商鋪和海報隨處可見,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街區。在由機械廠房改造而成的家庭記憶體驗館裏,一個個老房間再現上世紀60-90年代的家庭生活場景,還有照相館、理髮店、裁縫店等市井生活再現,以及三大件、小人書、自行車……這些體現時代風格的老物件,讓遊客近距離體驗過去的家庭生活。


作為首個以小鎮青年文化記憶為主調的文旅體驗項目,東街文旅街區地點為包括文旅商綜合服務區、文化博覽體驗區、開心麻花演藝區、時光街巷體驗區、親子戶外教育區、解放路懷舊商業區六大板塊,設置有家庭記憶館、東街文創菜市等文化體驗場景。


將城鎮歷史文脈與新的文旅體驗項目“合二為一”,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東街呈現別樣的年代感和時尚感。


舊物件、老照片裏能瞥見過去,糖畫扎染葫蘆燈裏能感受傳承,巨大的摩天輪則連接著過去和未來。保留原有城市空間肌理和文化記憶,“修舊如舊”再造而成的東街,讓不少南川老人感嘆:生活了多年的老街變成了景區,記憶中的東街又回來了。如今,東街已入選重慶10強新地標,自年初開街至今,吸引市內外遊客400萬餘人次。


這背後,是南川對城市歷史傳承的孜孜追求。


“舊城改造不是簡單拆了重建、推倒重來,而是肩負著傳承南川歷史,推動城市品質提升和可持續發展的重任。”該區城投集團黨委委員張侃介紹,區委、區政府把東街舊城改造作為“一把手”工程,專門成立了東街舊城改造項目指揮部,協調各單位、各部門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同時,區裏還引入了中青旅負責東街項目的策劃和運營,深度挖掘東街項目潛在的商業價值,為項目提供專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的後續服務。


中青旅東街項目運營部總經理繆寅佳介紹,通過企業自身資源整合、創新行銷方式,加上便捷交通與金佛山、大觀園等景區實現聯動,進一步聚集了東街的人氣。如今,不僅是本地人,周邊區縣及四川、貴州的遊客都來逛東街了。現在,東街正在打造更多沉浸式場景體驗,豐富文旅業態。


吸納居民就業留住遊客,東街充滿煙火氣


在東街文旅街區一家名為聚福源的私家菜館裏,50多歲的彭雪梅正在招待主城的客人。作為東街片區的老住戶,她和姐妹們利用經營餐館的經驗,租用文旅街區場地開了這家菜館。“每天接待一二十桌客人,營業額差不多有1萬元,以後一定會越來越好。”彭雪梅説。


南川區東城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有1000多位當地居民通過清潔工、保安等形式在東街景區就業,像彭雪梅這樣算是出類拔萃的。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居民搬入帶有門面的回遷房,東街將會給原住居民帶來更多收益。


“按照旅遊業1位遊客需6位服務人員的規律,以後吸納就業數量將進一步提升。”繆寅佳介紹,目前,東街項目招商面積約2.37萬平方米,招租在90%以上,簽約商家包括貳麻酒館、楊麗萍藝術學校等知名品牌57家,目前已開業47家。


東街開街後,為南川打造了含金量、影響力較高的城市旅遊景區。同時,東街項目也一改過去金佛山遊客“不進城、不過夜”的狀況。隨著東街逐漸走上正軌,“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裏有東街”的招牌越來越響亮,以金佛山為目的地的遊客逐漸被東街吸引下山,白天遊山上、晚上宿東街的趨勢日益明朗。自開街至今,東街已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近6000萬元。


南川區文旅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東街改造,成功串起了景區、城區和鄉村,成為當地旅遊“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標誌性項目。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在南川停下腳步,匯聚在東街,尋找城市鄉愁記憶,感受南川城的煙火氣。(王亞同/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