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半夜下起的雨還沒有停,銅梁區六贏村村民夏平德一大早就要出門辦事,還是按照計劃出了門。“這要是以前,下了這麼久的雨路都跑軟了,一踩一腳泥巴。”夏平德説。但是,現在路面已經打成了水泥路,村民們出行方便了許多。
像夏平德家門口這樣原來泥結石路面進行改造的,在六贏村今年實施了5.8公里。不但路面打成水泥路,還進行了路沿石兩側復土,因此沿途居民每戶需要自籌資金。這事兒群眾能不能理解?自籌資金需要多少?六贏村支部書記、鄉村振興理事會理事長吳開英組織村裏的鄉村振興理事會開會來討論。
銅梁區把“為了群眾”和“依靠群眾”結合起來,充分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治理內生動力,在全區266個行政村全覆蓋建立鄉村振興理事會,從德高望重、責任心強、公道正派、有致富帶頭能力的現任村幹部、新鄉賢好鄉親、返鄉能人、青年骨幹中推選産生理事,組織發動群眾參與村內重大事務決策,助推鄉村振興。六贏村是銅梁首個成立起村級鄉村振興理事會的村子。
“路沿石兩側復土後可以栽花種草,不但出行方便還可以美化環境,群眾肯定要支援。”理事會成員、村民代表周菊説。
“路修好了對進一步發展蓮藕種植也有好處,現在重點是把每戶需要籌資的金額計算得科學合理。”另一位理事會成員楊禮臺説。他也是村裏的蓮藕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經過討論,每戶居民自籌資金確定在每米56元。這個決定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泥結石路面改造迅速啟動,不到五個月,嶄新的水泥路面修通了。
據銅梁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鄉村振興理事會為村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性、公益性、服務性社區社會組織,堅持“民主管理、共建共用、群眾受益”原則,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講好鄉村振興好故事,傳播鄉村振興好聲音,組織發動群眾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工作,提升投身鄉村振興行動的自覺性和行動力。
“大事一起定、難事一起上、事事有人管”這是銅梁區巴川街道玉皇村村民們的共識。通過成立鄉村振興理事會,做到民事民治、民事民辦、民事民議的良好機制,有力助推了村各項事業的順利發展。
“今年還要增設農村養老互助點,我們村有不少地方都很適合。”“西郊綠道沿途綠植能不能再擴大認領範圍,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在玉皇村近日一次鄉村振興理事會會議上,幾位理事積極商討起村裏的事務來。
當選為玉皇村鄉村振興理事會成員的張發禮,以前擔任過村民小組長,還是村監督委員會成員,這名年近八旬的老黨員在村民中很有聲望。“玉皇村是我們的家,理事會發揮好參謀作用,在人居環境整治、集體經濟發展、鄉風文明建設、鄉村治理等重要工作中建言獻策,把群眾意願轉化為黨支部的決策參考,讓全體村民緊緊擰成一股繩,才能把我們的家建設得更好。”張發禮説。
“以前村民操辦紅白喜事講面子、趕排場,互相攀比,不僅造成浪費,還為此背上不小的經濟負擔。理事會成立後,牽頭制定出了群眾認可、切實可行的村規民約,對這些行為都做出了指導性規範。”西來村黨支部書記、鄉村振興理事會理事長周英德説,通過鄉村振興理事會,讓過去的“幹部要群眾幹”轉變為“群眾自己要幹”,讓群眾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逐漸形成“村民事、村民議、村民建、村民管”的良好氛圍。(李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