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河波浪寬,跨界聯治保清漣——重慶河長治河新觀察

發佈時間:2021-06-27 13:47:25 來源:半月談 責任編輯:何靜怡

6月25日出版的第12期《半月談》刊發記者李勇、李松采寫的文章《一條大河波浪寬,跨界聯治保清漣——重慶河長治河新觀察》。全文如下:

河長制治水,是各地生態文明建設的一件法寶。不過,説到治水,一條大河波浪寬,部門太多不好幹。河長制要想實現“河長治”,必須要打破壁壘、優化效能,形成治河合力。瞄準這一目標,重慶這幾年做出了紮實探索,河長制在巴渝大小江河見到了新成效。

變“九龍治水”為通盤治理

在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過程中,“九龍治水”曾是一大痼疾。近年來,重慶變多頭管水的部門負責制為“河長統籌,部門同治”,變“小修小補”為綜合施策,治水從粗放轉向精準。

重慶江津區養殖水面600多畝、年産魚苗1億多尾的長衝漁場,曾是長江一級支流璧南河重點污染源,肥水養魚將水質為二級的溫泉水污染成了劣五類水質,群眾意見強烈。

“一個長衝漁場,多個部門有監管職責,養殖歸農業負責、水質歸環保負責、水資源管理是水利部門的事,這就容易出現治水盲區。”江津區水利局副局長封雷介紹,要治好水,先轉機制。江津區明確由璧南河江津段區級河長牽頭負責、督導長衝漁場污染治理,相關部門不僅負責治污,還要幫助漁場平穩轉型:水利負責河道清淤,修復河流生態;規劃、農業部門負責養殖戶“退漁轉産”,並指導基層用好溫泉資源,將漁場改造為鄉村生態旅遊點……

經過近兩年努力,長衝漁場污染不再,璧南河相關水域水質也恢復到Ⅲ類。“一開始還擔心漁場關了後靠什麼生活。現在領了補償款,每年有土地流轉收入,再算上在外務工,生活有保障。”當地退漁農戶説。


2020年6月18日,市民在重慶沙坪壩區清水溪一帶散步、遊玩。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從黑臭熏城到水清岸綠,永川區臨江河重煥生機,也離不開治河思路之變。“過去臨江河常年五類水質,之所以難治,一大癥結就是地下污水管網破裂、滲漏、雨污混接嚴重。污水管網住建、市政、工業園區等部門多頭建、多頭管,施工圖紙、工藝標準、建設用材都不統一,污染底數難摸清,有效治理就更難。”永川區臨江河治理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工程負責人盧勇介紹,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永川區由河長辦統籌,明確污水管網建設、維護由住建部門統一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驗收,改造400多公里老舊管網,真正保證污水“收得進、流得走、處理得了”。

依託河長制,明確責任制,重慶明晰了河流“底數賬”,施治得以精準對症。2019年以來,重慶針對污水偷排、直排,河道亂佔、亂建等突出問題,先後發佈多個總河長令,整改相關問題7400多個。

從“各管一方”到跨界聯治

河流短則幾十公里,長則上千公里,涉及上下游、左右岸,生態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過去,一些流經重慶的跨界河流治理難與上下游協同,治標難治本。


2020年6月18日,市民在重慶沙坪壩區清水溪岸邊跑步鍛鍊。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最近,重慶明確提出河流治理要將思路轉換為跨界聯治。重慶合川區與毗鄰的四川武勝縣探索“7枚公章”共治嘉陵江支流南溪河:河流沿線合川、武勝的7個鄉鎮簽署共治協議,對南溪河場鎮排污、河道淤泥等問題一體謀劃、協調解決。“要想徹底治好南溪河,單靠哪一段使勁兒都不靈,在‘聯動’上做文章,才能真正解決污染。”南溪河沿線基層幹部介紹。


2019年2月23日,重慶市北碚區的“河小青”志願者步行巡河。新華社發(秦廷富攝)

跨境流域系統治理,已在區縣級乃至省市級層面逐步推開。“重慶潼南、銅梁區與四川遂寧、資陽市建立集中、交叉巡河機制,整治瓊江水污染突出問題;重慶綦江區與貴州習水縣等地召開河長制聯席會議,重點打擊污水偷排行為……”重慶市水利局副局長、市河長辦副主任任麗娟介紹,在省市跨界河流聯防聯控機制推動下,重慶、四川相鄰市(區縣)就81條跨界河流簽訂合作協議91份,分級建立跨省市界河流聯合排查等機制,聯合監測、定時通報,因地制宜推動落實。

為進一步提升上下游協同治水積極性,重慶還著手試點江河“誰污染誰補償,誰改善誰受益”的生態補償機制,全市流域面積500平方公里以上的19條河流簽訂生態補償協議。

在統籌規劃上進一步發力

為進一步發揮河長制在生態治理中的效能,基層建議,接下來應推動河長制工作從問題治理向統籌規劃延伸,提升治理預見性,促進治理精細化。

採訪中,一些基層幹部介紹,有的地方為了維持一條河流水環境不再繼續惡化,可能要花費鉅資用於排污管網、污水處理廠、岸線環境改造,還要支付不菲成本用於淘汰污染産能、關閉畜禽養殖設施等,治理成本很高。


2019年2月23日,重慶市北碚區的“河小青”志願者清理河流沿線垃圾。新華社發(秦廷富攝)

這些幹部建議,河長制應進一步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産、以水定人”的原則,由各級河長牽頭,將“一河一策”的編制實施與國土空間管控規劃、河道岸線保護開發利用規劃、生態紅線等緊密銜接,從而以水資源承載能力為基準,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産業發展,發揮規劃銜接、政策落實、部門協作的聯動效益。

此外,跨省域河流聯合治水合力仍需加強。目前跨省域河流污染防治尚屬短板,上游鄰省如有大量開發旅遊地産行為,疏于建設配套設施,生活污水、固體廢物直排入河,下游就要叫苦不迭,難於協調。

為化解這一痛點,重慶四川正嘗試組建聯合河長辦,搭建資訊互通、數據共用的工作平臺。重慶市水利局河長制工作處處長吳大倫建議,國家應對這樣的工作機制多一點鼓勵,對於此類機制對接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設法從頂層設計上給出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