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這樣打造600億元産值規模的材料産業集群

發佈時間:2021-06-17 11:30:53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李柯佑

image.png

位於涪陵白濤工業園區的重慶華峰新材料産業園。(受訪者供圖)

“嗚!”6月15日,隨著火車汽笛鳴響,一批産自涪陵白濤工業園區的己二酸産品,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運抵廣西北部灣,將換裝海輪分別運往到義大利、荷蘭等歐洲國家。


這批出口的新材料産品,是由白濤園區內的重慶華峰新材料産業園(下稱重慶華峰)進行生産,後者是浙江華峰集團在涪陵投建的産業園,現有華峰化工、華峰氨綸、華峰聚酰胺等多家子公司入駐。


重慶日報記者從涪陵區經信委獲悉,通過圍繞聚酯、聚氨酯、聚酰胺等新材料産業補鏈、強鏈,涪陵現已形成600億元産值規模的材料産業集群,正在培育建設全市新材料産業高地。


“涪陵已經成為全球生産規模最大的己二酸和氨綸生産基地。”涪陵區經信委負責人表示,己二酸主要用於生産各種酯類産品,涉及醫藥、印染、塑膠等工業産業領域,氨綸作為彈性纖維,主要應用於服裝製造、人工器官材料等配套,正是這兩款在日常生活應用需求量大的材料産品,讓重慶華峰每年訂單不斷。


能夠將産量規模做到全球領先,通過在生産環節中注入“智慧因子”,是重慶華峰“生産秘訣”之一。


走進重慶華峰産品倉庫,一批批剛下線的材料産品不斷從自動流水線傳輸而來,流水線旁側多個機器人不停地用機器臂將其拿起後進行分類和碼垛,並且每件産品都有專屬編碼,可根據編碼隨時提取相應産品。


重慶華峰負責人表示,企業每年都在逐項推動生産線數字化及智慧化升級,包括用全自動連續聚合裝備取代手工添加輔料的間歇聚合裝備,用自主研發的自動化貼紙管機器取代手工貼紙管操作,用全自動裝箱設備取代人工打包操作,由機器人智慧出入庫取代人工搬運等,實現了智慧化改造升級。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不斷加強生産技術創新研發,是重慶華峰高品質發展另一“秘訣”。


“以前國內己二晴産品自主工業化生産屬於空白。”重慶華峰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毅介紹,近兩年重慶華峰通過自主研發,攻克了己二晴生産“卡脖子”技術難題,建成首套5萬噸苯法工藝生産己二晴裝置。今年4月,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舉行的學術會議上,這項生産工藝技術通過中科院專家鑒定,認為這項成果填補了國內己二晴産業化技術空白,建議加大推廣應用。


涪陵區經信委表示,截至去年底,該區實現規上工業産值1742億元,其中新材料産業實現産值648億元,佔比近4成。“十四五”期間,涪陵區規上工業總産值預計將達到3000億元,而新材料産業將通過加強補鏈強鏈,持續實施智慧改造和創新研發,成為帶動全區産業發展的“火車頭”。(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