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創新”一詞,在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龔為倫看來,工業道路上,“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落後就要面臨淘汰”,因此創新才是産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在青山工業不斷發展的幾十年中,青山團隊始終堅持科技創新,不斷加快技術轉型與升級,以提升核心技術的研發效率,得到了大眾的廣泛認可與稱讚。
滿懷熱愛,在青山工業深耕二十餘年
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位於重慶市璧山區,是中國民族變速器行業領先者,也是重慶成百上千家汽車配套企業之一。2020年一年,該企業就為重慶知名本土汽車品牌長安汽車提供了40萬台7速雙離合自動變速器,這款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自動變速器性能跟國外同級産品相當,成本大幅下降。
龔為倫作為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自1995年加入青山,已經在這裡工作了二十六年。在其加入青山公司後的二十多年裏,青山不斷加快改革與創新,進行自主研發,經歷了種種磨難與考驗,但也收穫了許多耀眼的成就。當記者與其談起青山的發展歷程時,龔為倫很是動情,如數家珍般介紹。
“青山是一個有故事的企業,每一位員工都是下一個故事的主角。”龔為倫表示公司注重每一位人才的培養,像他一樣堅守在自己崗位不斷鑽研的老員工有很多。在青山,員工們會把公司當作是一個閃耀的大舞臺與溫暖的大家庭,員工們能夠在這裡實現科研夢想,同時,青山也搭建起學習交流的橋梁,讓員工們能夠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此外,為了引進更多的“新鮮血液”,企業堅持“再窮不能窮研發,砸鍋賣鐵也要支援研發”的指導思想,每年都會招收大量的高學歷與高技能人才,以推動産業的創新與發展。
勇於創新,將青山精神傳遞到每一處
作為一家傳統製造企業,為了不被日新月異的時代所淘汰,堅持創新之路是必要之舉。
青山企業始終將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不斷將青山精神不斷傳遞。
當問及創新經歷時,龔為倫回憶起了在2004年的難忘的“一號工程”研發。
此前青山曾與一家國外知名公司進行過兩年半時間的合資合作談判,但鋻於國外公司不願在國內建設研發中心,且不願承擔社會責任,只保障500青山人的就業,而青山有著兩千名員工,最終談判未能達成共識。當時外方便警告“若發現青山生産的變速器有本公司任何同類産品的影子,將對青山採取措施。”
正是這份來自外方的警告,深深地刺痛了青山人的心,但同時也燃起了青山團隊自主創新的鬥志。
2004年,為了實現轎車變速器的自主開發,青山工業組建了一支12人的團隊負責與國外某變速器設計開發企業進行産品設計開發學習。
青山工業的此次行動,是國內汽車變速器領域的一次自主創新與學習合作之旅,對於青山的未來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這個“一號工程”,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工程”。
龔為倫説,由於底子薄,大家非常努力,完全是“715”,就是每天工作15個小時,一週工作整整7天。白天要參加合作企業的産品設計開發培訓,晚上還要加班加點地進行自主設計,往往要工作到深夜十二點或淩晨一點。考慮到由於國內外的時差,在外拼搏的團隊成員每週在夜間一點到三點與國內本部進行電話會議。這樣的工作狀態,一直堅持了整整半年。龔為倫和記者説道時,滿是心疼。
“在那裏我們不上網,租用公寓根本就沒有考慮準備電視機。半年後回到祖國,連當時最流行的“超女”我們都不知道,別人都開玩笑説我們是從鄉下回來的。而我們卻是從英國回來的。”儘管這段往事充滿艱辛,但在龔為倫的臉上,仍然挂滿了青春燃燒的激情與滿足。“這段往事值得我永久回憶”,龔為倫自豪地説。
正是這支平均年齡尚未達到“三十而立”的團隊,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就研製出了兩款轎車變速器,製造出産銷量近百萬的經典産品,為公司後來的研發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埋頭苦幹,在曲折中規劃青山未來
因為有了前輩們艱苦奮鬥、自立自強的實踐經歷,共同鑄就了現在的“青山精神”,這種精神成為了青山人顯著的品質,不斷地在青山中相互傳遞,同時也會在未來不斷地傳承。
回首青山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時間點,這些年份背後都蘊含著特殊的意義,這是一份專屬於青山人的記憶與榮耀。龔為倫向記者介紹時,臉上滿是對青山成就的自豪與青山精神的篤定。
2009年,青山公司自主研發出國內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轎車AMT自動變速器,並實現産業化。
2015年,承擔的“十二五”“863”計劃項目(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産業化技術開發)DF515變速器搭載悅翔V7,實現小批量定向生産,標誌著公司從轎車進入了自動變速器領域。
2017年,青山公司DF727變速器實現産業化生産。
2019年DCT産銷10萬台。
2020年産銷43萬台,且公司在面臨國際形勢中的困難所做出的技術突破在這一年也有所作為,即DCT核心零部件成功實現量産,“這也是一種卡脖子式的突破”。
2021年預計産銷60萬台。
······
這些不斷增長的數據背後,實則是無數青山人的默默付出與努力的結果,一點一滴的積累下,共同鑄就了青山的現在。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青山成長道路上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艱辛,也正是在青山人腳踏實地的不斷探索之後,終於迎來了“破繭成蝶”的今天。
青山的未來,也許還存在諸多考驗,但青山精神存在於每一個青山人的心中,必定會讓青山突破重重磨難,不斷開拓創新,再創新的輝煌。正如龔為倫所説“再窮不能窮研發,落後就要淘汰,唯有創新才是第一生産力。”(陳潔、蘭宇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