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兩江重慶首頁 頭條 要聞 經濟 交通 法治 公安 文化 旅遊 企業 招商 公益 健康 教育 房産 大數據 時評 政務聯播 視頻訪談 成渝經濟 網上直播 特別策劃 雙語資訊
  
用“音樂+”新業態賦能雙城經濟圈建設
作者:​韓毅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0-09-02 16:49:17責編:尚善

八月二十五日,“川渝牽手·共赴七夕”棠城盛夏音樂會在榮昌區舉行。記者 齊嵐森/攝 視覺重慶

“一把折扇,成群的蝴蝶飛過;三尺夏布,唐宋的美人婀娜;安陶硃砂,點燃了多彩歲月;萬靈古鎮,光陰在夢中復活……”8月25日晚,伴隨著歌曲《榮昌》的響起,“川渝牽手共赴七夕”棠城盛夏音樂會在榮昌區盛大啟幕。

來自四川音樂學院、西南大學音樂學院等川渝五家音樂學院的師生同臺展技,唱出成渝藝術走廊“好聲音”,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音樂,具有超強的傳播性、社會性,是一個地區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表達,尤其是近年來,在文旅融合的縱深推進下,“一首歌唱火一座城”已成為不少旅遊城市的經典案例,進而推動“音樂+旅遊”新業態蓬勃發展。

重慶該如何利用“好聲音”,唱響“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唱好“雙城記”?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首次集合川渝五家音樂學院同臺演出

華燈初上,夜色闌珊,“融巴蜀靈氣”的棠城靈動而璀璨。榮昌劇場,光影交替,琴瑟和鳴,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下,“川渝牽手共赴七夕”棠城盛夏音樂會精彩上演。

來自四川音樂學院、西南大學音樂學院、重慶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四川文理學院音樂與演藝學院、重慶文理學院音樂學院五家川渝音樂學院的師生,次第登臺,精彩獻藝。

《榮昌》《蜀道何難》《我住長江頭》《秋漫巴山》《梁祝》等一首首充滿濃郁巴蜀情、中國韻的音樂作品,在鋼琴、古箏、小提琴、單簧管、薩克斯等眾多樂器的伴奏下,讓台下觀眾聽得如癡如醉、掌聲不斷。

“一次音樂會集合川渝五家音樂學院的經典原創曲目,這是頭一次。這些曲目既傳承了巴蜀文化,又結合了世界潮流,有新‘聲’、有新意,讓人震撼。”現場觀眾劉欣悅激動地説。

“五家音樂學院同臺競技,無論是節目內容、表演形式,還是演出品質,都堪稱川渝‘最美聲音’,讓人對巴蜀同根、血脈相連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榮昌區文化名人薛小軍在觀看節目後表示。

“音樂+”新模式新業態成為新風口

“本次音樂會,川渝五家音樂學院齊唱‘同心曲’,是上個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成立以來的首次嘗試,也是用音樂藝術賦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生動實踐。”四川音樂學院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雍敦全説。

近年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音樂+旅遊”“音樂+古鎮”“音樂+文創園”“音樂+公園”等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已然成為新風口。

在國外,經典案例不少,如披頭士樂隊所在的英國利物浦,每年吸引無數人前往參觀他們演出過的洞穴俱樂部;莫扎特、貝多芬等人生活過的維也納,每年吸引全球億萬遊客“逐樂”的腳步。

在國內,廈門鼓浪嶼建起中國首家鋼琴博物館,陳列古鋼琴供遊人參觀,開館至今累計接待中外遊客超過2500萬人次,被譽為中國“鋼琴之島”“音樂之鄉”。成都東郊記憶文創園,用音樂、戲劇、美術等“活化”老廠房,年接待遊客超過500萬人次,被譽為“中國的倫敦西區”。成都城市音樂廳2018年8月建成投用,至今累計演出上千場次,不僅直接帶火周邊城區,更成為成都打造國際文化名城、世界音樂之都的重要載體。

而在重慶,音樂産業的市場規模相對較小,音樂主題公園、場館也相對缺乏。

“我們起步雖晚,但發展勢頭喜人。”重慶市音樂家協會秘書長姜明稱,我市人文歷史厚重,川江號子、山歌、清音等文化資源豐富,音樂産業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巨大,尤其近年來旅遊業飛速發展,更為音樂産業注入了源頭活水。

九龍坡的鋼琴博物館、南岸區的音樂文化創意産業園、榮昌的提琴博物館等正在進行有益嘗試,正在謀劃打造的大渡口音樂半島更是一個超大手筆。“未來重慶的‘音樂+’産業值得期待。”姜明説。

榮昌打造“音樂小鎮”有資源有底氣

音樂興旅興業,是一招好棋。關鍵是,怎麼做?

“我們正在謀劃打造成重慶首個音樂特色小鎮。”榮昌區副區長李勁渝稱。

榮昌地處成渝地區幾何中心,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橋頭堡城市,正著力打造成渝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成渝城市群全域旅遊週末休閒目的地,音樂是一個重要抓手,而且榮昌有資源、有底氣。

知名制琴大師何夕瑞是榮昌人。他一生踐行“用榮昌的泡桐,做世界的提琴”,他製作的提琴廣受歐美消費者喜愛,被多位提琴演奏大師收藏,國際知名小提琴大師克萊默將其作品稱為“東方維納斯”。

萬靈古鎮,擁有厚重的移民文化且山水秀美,歷來廣受藝術家青睞,誕生過許多音樂影視作品,這裡還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提琴博物館,集古提琴展示、休閒體驗、培訓考級、音樂演出為一體,每年都會吸引大量提琴名家、音樂愛好者、研學遊團隊、遊客等前來“打卡”。

此外,榮昌還舉辦了“巴山渝水”金曲獎、七夕河燈旅遊文化節等多個音樂賽事、音樂節,音樂氛圍和基礎條件較好,本地音樂創作也蔚然成風。

下一步,榮昌將依託萬靈古鎮、萬靈提琴博物館等資源,積極探索打通音樂創作、錄製、出版、演出、教育培訓、音樂衍生産品等縱向産業鏈,連接音樂與影視、動漫、遊戲、樂器生産等橫向産業鏈,把萬靈古鎮打造成為“音樂+”特色小鎮。

西南大學音樂學院鄭茂平表示,音樂是一個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最生動的表達,擺脫旅遊小鎮淪為“小吃一條街”的桎梏,用音樂為小鎮塑魂、興業、育人、添樂、揚名,是一條好路。接下來,該院音樂學院將加強與榮昌及全市各區縣在人才培養、藝術創作、藝術展演、服務社會等方面的合作,用“好聲音”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姜明也表示,重慶市音樂家協會將通過搭建平臺、聚集人才、組織采風、加強創作等形式,推動我市音樂事業從“高原”邁向“高峰”,為重慶經濟發展貢獻精神力量,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韓毅)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8000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8063

廣告合作:0086-10-888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