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政協要聞>

泉州市政協委員許火龍:搭乘兩岸融合“政策東風” 強化泉臺農業産業聯動

2025-01-08 10:12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訊 2023 年 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出臺,為福建乃至泉州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撐。作為泉州市政協委員,許火龍一直高度關注兩岸融合,尤其在農業産業領域,他有著深入的思考和獨到的見解。

“泉州與台灣隔海相望,在農業産業方面,兩地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和合作潛力。”許火龍開門見山地指出,近年來,泉州持續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對臺相關部署,加大力度推進泉臺農業融合。出臺的《關於促進泉臺農業與融合發展十條措施的通知》,從加快産業融合、深化科技合作、加大園區建設等 10個方面制定了詳細的扶持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以項目建設為例,2023 年以來新建省級閩臺農業融合發展基地5個,引進台灣茶葉、紫玉淮山及紅心蜜李等新品種;安排 85萬新建 9個市級泉臺農業融合基地,引進台灣長果桑椹、高山芝麻、青脆李等品種。

然而,許火龍也清醒地認識到,泉臺農業合作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合作深度不夠,主要集中在農産品貿易、農業技術引進等方面,在農業産業融合、農業科技創新合作等深層次領域的合作還比較有限。二是交流渠道不暢,缺乏有效的交流平臺和機制,導致兩地農業企業、科研機構之間的資訊溝通不順暢,合作機會難以充分挖掘。三是人才短缺,缺乏熟悉泉臺兩地農業産業情況的專業人才,制約了合作的深入開展。”

為解決這些問題,許火龍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是深化産業合作,推動農業産業融合發展、農業科技創新合作、打造特色泉臺農業交易平臺等舉措。在産業融合方面,鼓勵泉州與台灣的農業企業在農産品加工、休閒農業、農村電商、農文體旅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打造全産業鏈的農業産業合作模式,如共同開發鳳梨、芭樂、火龍果等特色農産品種植加工項目、發展鄉村旅遊、建設農村電商平臺、觀光工廠農旅深度融合項目等。在農業科技合作方面,依託泉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打造泉臺農業新質生産力科創中心,促進兩地農業科研機構、高校、企業之間合作,著重開展果蔬、茶葉和海洋生物産業的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和引進推廣,著力於科研成果的市場轉化和運用。在打造特色泉臺農業交易平臺方面,由泉州市農業農村局牽頭,泉州市鄉村振興集團主導,聯合台灣有關農業商協會,共同打造泉臺特色農産品交易平臺 APP(如泉臺農優品),出臺扶持政策,積極引導涉農臺商臺企入駐,依託 APP 廣泛開展泉臺農業交流活動,不斷提升泉州農業産業化發展水準。

其次是拓寬交流渠道。通過舉辦泉臺農業産業合作論壇、農業技術交流會等活動,為兩地農業企業、科研機構搭建交流平臺。另外,利用網際網路等資訊技術,建立泉臺農業産業資訊傳播平臺,及時發佈兩地農業政策、市場動態、科技成果、典型案例等資訊,促進資訊互通共用。

再次是加大政策支援。出臺促進泉臺農業産業聯動的專項政策,在土地流轉、稅收優惠、財政補貼、金融支援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鼓勵兩地農業企業開展合作。同時,優化營商環境,簡化審批程式,提高服務效率,為台資農業企業在泉州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最後,許火龍強調,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組織開展泉臺農業産業合作培訓,培養一批熟悉兩地農業産業情況、具有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與此同時,注重高端人才的引進,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台灣農業優勢領域如果蔬種植、海洋生物醫藥、觀光旅遊等高端人才來泉州創業就業,為泉臺農業産業聯動提供人才支撐。

“搭乘從國家到地方的兩岸融合的‘政策東風’,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進一步強化泉臺農業産業聯動,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為兩岸融合發展貢獻泉州力量。”許火龍滿懷信心地説道。


【責任編輯:秦金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