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協召開專題協商會為提升科技創新水準匯智聚力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勉勵浙江要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今年8月,浙江省委十五屆五次全會提出,到2035年,實現科技創新、現代化産業體系、制度型開放等亟須攻堅克難的短板弱項和關鍵領域再突破。近日,浙江省政協舉行專題協商會,委員們圍繞“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協商議政,為提升科技創新水準匯智聚力。
科技企業:鞏固科技創新“硬實力”
日前,浙江省經信廳公佈了2024年浙江省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名單,杭州市蕭山區汽車智慧底盤、溫州樂清通信連接器産業集群等18個産業集群入選。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在杭州市政協委員、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浙亮看來,在當前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要放大産業基金的投資和引領作用,對符合産業方向的企業發放“産業扶持券”,強化AI應用以打通産業鏈上下游,統籌推進統一大市場建設。
“創新型中小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湖州市政協委員、宜可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車磊深以為然,他建議創建産業創新中心,變“分散發展”為“集群發展”;共用平臺人才資源,變“單向服務”為“公共服務”;提升資源利用效率,變“傳統創新”為“定制創新”。
科創平臺:聚才浙江各展“絕活”
近年來,浙江省系統構建“315”科技創新體系,明確科技創新的“四梁八柱”。“3”是“網際網路+”、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15”則包括雲計算與未來網路等15大戰略領域。2023年2月,浙江省政府印發《“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實施重大科創平臺提能造峰等六大行動。
對標新定位,浙江加快構建高能級科創平臺載體。專攻生物育種與現代農業的湘湖實驗室、瞄準雙碳與環保技術的白馬湖實驗室等科創平臺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尖”。
眼下,中國科學院院士房建成帶領著團隊,在杭州推進建設超高靈敏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希望浙江提前謀劃佈局人才、資金、項目等全要素創新鏈,全面支撐重大科技工程項目。”房建成表示。
對於加快提升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質效,浙江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主任鄭瑤建議,進一步凝練主攻方向,以重大任務為牽引,引導企業、高校參與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同時突出戰略性評價,加大對原理性、世界級成果和關鍵核心技術激勵,提升開放合作水準,積極參與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
科研機構:按下創新成果轉化“加速鍵”
從簽約到奠基,西湖大學與杭州市富陽區政府共建西湖大學光電研究院只用了66天。
作為西湖大學獨立科研派出機構,該項目聚焦光電整合領域開展基礎與應用研究,打造一個立足杭州、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的光電技術研究、中試、産業化基地。
“高水準研究型大學、新型研發機構是承擔有組織科研的理想主體。”省政協委員、西湖大學副校長仇旻表示,“依託西湖大學,光電研究院擁有強大的源頭創新能力,同時在校內外吸收了大量跨學科人才,組建了25支技術團隊,支援17個産業項目,能夠以最快速度貫通人才鏈。”
省政協委員、浙江科技大學校長陳建孟提出,近年來,浙江積極探索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成果顯著。針對改革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他開出三貼“藥方”——聚焦成果源頭創新能力,鋪好科創“最初一公里”;聚焦成果轉化服務,重塑“全鏈條服務生態”;聚焦成果轉化體制,打通轉化的“最後一公里”。
如今的浙江,科技企業鞏固科技創新“硬實力”,科創平臺聚集“浙家軍”各展絕活,科研機構按下了創新成果轉化“加速鍵”,三者合力,驅動著生産力向“新”躍升,在“浙”裏蓬勃生長。
委員們紛紛表示,要積極探索新型舉國體制浙江路徑,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完善市場導向的成果轉化應用機制,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健全科教融合、産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構築科技人才競爭優勢;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以更好開放促進創新。
省政協主席廉毅敏表示,要牢記囑託、勇攀高峰,廣泛匯聚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的向心力凝聚力,為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貢獻政協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