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政協要聞>

江蘇揚州政協持續助力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

2024-08-14 09:08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2024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10週年,也是政協委員聯名建議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産20週年。

回望申遺征程,從2004年單霽翔等7位全國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聯名提出大運河申遺的提案,各級各屆政協委員持續接力,為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聚力獻策。

一座城有一座城的使命。譜寫好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時代篇章,是中國大運河“原點”城市、中國大運河聯合申遺牽頭城市揚州的歷史責任,也已成為揚州政協和許多政協委員魂牽夢縈的文化情懷。

整體性、系統性保護,讓生態運河生生不息

“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2020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揚州,實地察看運河生態廊道建設情況,寄予諄諄囑託。

從運河文化遺産本體保護到清水通道、生態廊道、示範航道打造,揚州牢記囑託,堅持把整體性、系統性保護作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首要任務。

“申遺成功後,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更名為大運河遺産保護辦公室,仍設在揚州。”市政協委員冬冰介紹。他和顧風兩位揚州市政協委員,都曾擔任市申遺辦主任,並親歷了申遺成功時刻。

“為此,揚州建起全國首個省級大運河遺産監測管理平臺。目前,這套監測系統已經在全國推廣,實時監控大運河7個遺産區、28處遺産點段和325公里遺産河道安全狀況。”冬冰説。

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源頭城市,“一河清水向北送”是揚州的重要歷史使命。揚州堅持生態為先、綠色發展,將東線源頭周邊340平方公里範圍劃定為核心保護區,輸水廊道兩側各100米範圍劃為生態空間管控區,規劃建設了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態大走廊,極大改善了運河沿線的水生態環境。如今,在南水北調東線取水口——長江揚州段三江營水域,一度瀕臨滅絕的“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頻繁亮相,成為“水韻揚州”的“代言人”。

關注“水環境”,做實“水文章”。從“長江大保護重點工作落實情況”民主監督、“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民主評議到每年選擇一個環保主題開展“界別活動周”,近年來,揚州市政協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依託各類協商議事平臺,積極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各界別小組要深入所到訪的河道點位進行走訪,把政策要求宣傳下去,把社情民意收集上來。”8月6日,揚州市政協啟動以“城區河道治理”為主題的“界別活動周”活動,市政協主席陳揚發出“環保動員令”。

“我們成立了9個委員環保督察小分隊,採用隨時查、隨手拍、隨即報的方式,開展微監督。”揚州市政協城鄉建設委主任耿良介紹,在今年全省政協統一開展的“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以高水準保護支撐高品質發展”走訪活動中,揚州市、縣兩級政協委員走訪河湖水系、生態公園、項目現場和相關企業130余處,提出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品質的意見建議190多條。

千年運河,舳艫千里。“黃金水道”大運河揚州段年船舶通過量達4億噸,佔運河全線的60%以上。在兩屆政協委員持續協商建言推動下,揚州市投資70多億元,積極打造京杭運河揚州段全線127.5公里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實施航運效能提升、運河文化展示、生態廊道營造、船舶污染防治等工程,還老百姓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好生活圖景。

傳承、利用,讓文化運河熠熠生輝

揚州境內有6段河道、10個遺産點入列世界遺産名錄,是運河沿線城市中最多的。

“因為一座館,奔赴一座城。”2017年9月,揚州市政協提出建設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建議,並迅速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2021年6月,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在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正式落成,宛如一艘即將揚帆的航船,停靠在古運河邊。開館不到3年,該館已晉陞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累計接待線下觀眾近900萬人次,成為現象級網紅景點。

從三屆政協委員持續建言助推文匯閣復建,到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實施情況民主監督,再到推進揚州古城保護和有機更新、建設“東亞文化之都”、做強大運河文化研學遊等調研視察,以及推進長江、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揚州段建設網路議政會,揚州市政協充分發揮智囊團、人才庫優勢,持續協商建言、跟蹤推動落實。

“把講好名人故事與宣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運河名城知名度和影響力結合起來,切實增強文化軟實力”。在2024年7月召開的揚州市政協“加強名人故居保護利用,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主席會議專題協商會上,委員們各抒己見、獻計獻策。

如今,集聚了50多處名人故居的東關古街恢復了千年前的喧鬧,北護城河文旅集聚區全新亮相,古運河畔的皮市街、仁豐裏、沿湖村等都火爆“出圈”。

國際交流合作,讓開放運河美美與共

大運河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源頭活水,也是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紐帶。

如何用國際語言講好大運河的故事?在2019年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暨世界運河大會上,時任內河航道國際組織主席大衛·愛德華茲·梅説:“揚州最令人敬佩之處,是不僅牽頭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而且結成世界運河城市命運共同體,找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級答案。”

一年一個主題,一年一個倡議,從2007年起,揚州舉辦了16屆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海內外運河城市代表匯聚一起,圍繞遺産保護、生態修復、水利航運、文旅融合等問題開展對話、分享經驗,共同推動國際運河文明交流互鑒、世界運河城市合作發展。2022年6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佈中英文版《運河城市實施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揚州可持續發展報告(2021)》,向全球推廣運河城市揚州可持續發展的成功案例。

從一塊牌子到闖出一片天地,“朋友圈”不斷擴大,目前各類會員總數已經超過200個、遍佈五大洲,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增強。作為江蘇省境內唯一非政府間國際組織,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在大運河申遺過程中孕育誕生、在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過程中成長髮展。

千里運河奔流不息,運河故事還在續寫。今年,揚州市政協把徵編《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大運河文化帶揚州段建設紀事》一書作為文史資料重點選題,挖掘整理大運河申遺和保護中的“三親”文史資料,真實記錄政協人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工作實踐。

日前,揚州市政協召開座談會,來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一線的政協委員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暢談參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體會,紛紛表示,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與生態環境改善提升、古城古鎮保護復興、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和推進綠色航運統一起來,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助力揚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走在前、做示範。

【責任編輯:和海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