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協 : 打造農業科技服務“升級版”
“創新完善浙江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既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及民生、促進共富的基礎性工作,更是當前促進農業生産力和生産關係轉型發展,加快農業新質生産力發展、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的破題之舉。”近日,浙江省政協召開第八次民生協商會,政協委員、專家、界別群眾代表圍繞“創新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開展協商議政。
近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後制定出臺了進一步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深入推進科技強農機械強農驅動農業現代化先行等一系列政策,目前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水準穩步提升。但對照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和農業現代化的新要求,還有許多優化提升空間。
如何破解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兩張皮”問題?省政協委員、省農科院院長林福呈建議,編制由“需求庫”和“供給庫”構成的農業科技服務項目指南,開展“訂單式”需求對接、提供“功能表式”服務供給。還應制定農業科技服務評價標準,打造“浙農服標”,以標準牽引先進技術的研發、轉化、推廣;成立農業科技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重點加強關鍵技術標準和重點服務領域標準研製,為培育農業新質生産力和打造高效生態農業強省提供動力因子。
協商會上,加快前沿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業新質生産力是委員們高度關注的話題。省政協委員、湖州市政協主席李上葵結合湖州市“1+1+N”現代農業産學研聯盟建設的經驗,提出強化農科平臺聯盟服務,迭代升級農技推廣平臺,建立完善農業科技推廣專家聘任、日常運作、成果轉化、工作考核機制等建議。省政協委員、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副所長孫崇波則認為,要激發各類社會創投主體整體效能,發揮農業産業發展基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強化金融所有扶持政策,引導社會基金、創投公司等各類社會投資主體參與到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成果轉化活動中。
針對現有各類農業科技服務主體在服務基層農事活動中出現的“線斷網破”,技術人員大量行政化,基層一線農技人員晉陞無望、待遇不高、“吃大鍋飯”等問題,杭州市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柴偉國建議,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從實績實效出發,建立以農技推廣服務實效、服務對象滿意度等為核心的基層農技人員評價體系;打破單位和條線限制,同級範圍根據産業發展需求統籌職稱名額,聘用體制外的鄉村發展急需緊缺人才;優化農業科技人員輪崗交流機制。
省政協主席廉毅敏表示,要堅持深學細悟,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農業科技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為農業現代化增動力、添活力;堅持突出重點,聚焦農業新質生産力發展、不斷增強農業內生發展動能,聚焦現代農業産業發展、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聚焦涉農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改革、充分調動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創造性積極性,持續提升完善農業科技服務能力和質效;堅持凝心聚力,充分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更好形成合力推動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的新格局,為推動浙江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探索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浙江路徑聚智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