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委員·講述>

鐘瑛:強化總體金融安全觀 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

2024-01-23 09:05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習近平總書記1月16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為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上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建設金融強國進一步明確了戰略任務、指明瞭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作出重要部署,強調要守住開放條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線;要著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系統性風險;要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在當今的國際社會,金融的力量無處不在,金融並非無色地帶,而是天生就有價值取向,關係著一個國家的核心利益。當今世界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碳排放、伊朗核問題、科技革命等背後,都可以看到金融的影子。當前,我國已成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銀行體系,第二大保險、股票和債券市場,外匯儲備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不斷滿足,金融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們應從更高維度認識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金融如果搞好了,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都將被激活,國家安全全局都將有保障。反之,金融如果搞不好,可能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金融能夠以其功能助力國家發展,也能夠以其風險危害國家安全。當今時代,金融對於國家安全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金融安全本身,還事關國家安全全局。金融已經成為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安全、保障國家安全的新戰場。

中共十九大將“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並寫入黨章。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系統思想,準確把握了當前國家安全形勢變化的新特點和新趨勢,構建了國家安全的豐富內涵。金融安全,不僅僅是國家安全的一個子系統,更是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核心命題。由此,圍繞國家利益這個核心,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建設金融強國,需要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系統思想的引領下,樹立總體金融安全觀。

樹立適時應變的金融底線思維、危機思維,守住開放條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線。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積累的雄厚外匯儲備和持續穩健的經濟增長,為中國經濟進一步崛起和成為金融強國打下堅實的戰略基礎。然而,當前國際形勢也更趨複雜化,經濟金融博弈日漸激烈,需要以適時應變的底線思維和危機思維應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是應加強外匯儲備利用的頂層設計,改變央行一家獨管的長期局面,設立專業化機構,制定國家外匯多元化運用戰略,對外匯儲備的用途進行籌劃、管理、操作,實施不同的投資策略。二是將增持黃金作為國家金融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黃金儲備,不能根據黃金的一時漲跌放緩增持的節奏,而是需要從長遠來考慮,有戰略儲備的意識和規劃。三是大力建設以國家銀行為主體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用充足的信貸增長牢牢守住經濟增長底線,防止經濟過快下滑引發社會不穩定。四是要優化財政金融政策組合,建立科學的財政金融風險隔離機制,切斷財政金融風險傳導路徑,維護財政金融穩定,同時強化財政金融體系穩定重大問題磋商機制,凸顯金融政策透明度,以開放的金融思維順應擴大對外開放。

樹立為政治大局服務的金融強國思維,獲得國際舞臺戰略主動。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我們應積極有為,確立為政治大局服務的金融強國思維,把握並利用國際規則,蹄疾步穩主動參與全球經濟秩序重建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增強國際競爭力和規則影響力,只有這樣才能將國際格局演化和規則更新導向更有利於中國的方向。從當前看,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推動作用,用好、用活金融手段,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共贏,是我國在國際舞臺獲得戰略主動的重大契機。一是在金融服務“一帶一路”的同時,更要積極發揮其經驗引領、專業引領、模式引領與戰略引領的作用,成為加強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準的急先鋒和主心骨。二是在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過程中,集中金融力量、運用金融産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用金融機構的商業化運作將“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切實貫徹落實到位。三是以合作共贏為最終目標,通過金融手段實現國際合作各方利益與機會共用,促進我國經濟實力在國際舞臺上轉化為政治影響力,參與甚至主導區域規則制定,通過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加強多邊合作,謀求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共同發展。

樹立正確財富觀的理性思維,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要在全社會倡導客觀公正的正確財富觀,樹立理性思維,即個人財富只要是合法獲得的,都是國家社會進步和社會福祉的強力支撐,是國家發展的基礎。一是要倡導社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財富觀,在照顧廣大人民福利的同時,承認勞動創造價值的差別性,保護和鼓勵個人財富的合法積累。二是要明確實體經濟是國家經濟的基礎,是社會財富積累的根本,金融機構必須要堅定加大支援實體經濟的力度,大力支援企業發展壯大,提升核心競爭力。三是要推進金融與文化産業融合,運用金融資本大力支援符合時代特徵的新型主流媒體發展,特別是做大做強具有影響力的網路新型主流媒體,為傳播守正創新的理性聲音提供資本支援,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培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