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委員·講述>

姚增科:準確把握十個必須 推進政協協商高品質發展

2024-01-22 14:56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政協要著力提高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水準。這是推進政協協商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此要準確把握十個必須。

必須把牢把準政治方向,做到言之有魂。這就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紅軍長征過草地,伙伕們起床關心的不是有沒有米,而是向南還是向北走,因為“方向比吃飯問題更重要”。政治屬性是人民政協根本屬性,必須把講政治體現到政協協商各方面全過程,對標悟“怎麼看”,對表思“怎麼辦”,切實擔負起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對政協工作的要求落實下去、把各方面智慧力量凝聚起來的政治責任。

必須牢記人民政協為人民,做到言之有本。這就是,始終堅守人民立場,“滿懷綠葉對根的深厚情意”,把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評判履職效果的根本標準。人民政協從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名稱定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鮮明回答了政協的主體是“人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的問題,走近更走進千家萬戶、企業基層,了解他們所急所想所盼,做到協商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

必須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破解難題,做到言之有規。這就是,堅持實體與程式並重,維護黨紀國法、制度規矩的權威。不以講法治替代講政治,也不以講政治代替講法治。協商議政遵循習近平法治思想,既重德治又講法治,用好“天理、國法、人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粹,實現政治、紀法、社會效果相統一。在憲法法律範圍內履職盡責,凡事都要經得住現實和歷史檢驗。對於已不適應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法律條款、制度規章,有責任就“立、改、廢”發聲,使法、理、情更加有機統一起來。

必須踐行“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沒有正確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做到言之有據。這就是,掌握沒有過濾掉的事物本來面目,了解其內在本質聯繫。“一萬年還是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履好職、建好言、資好政,既重視又善於調查研究,多用“四不兩直”但又不限於此,既看“高樓大廈”又看“背陰衚同”,在“交換、比較、反覆”中進行“來料加工”,做到調查不深不協商、研究不透不議政。

必須注重“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做到言之有專。這就是,高度重視“一生只幹一件事”的權威專家。“向最有發言權的人請教,聽最有發言權的人發言。”進入萬物互聯的資訊化時代,更加遵循“專業人做專門事”規律,既發揮政協組織智力密集、人才薈萃優勢,又借力政協組織外的“最強大腦”,運用好人才智庫力量,贏得“政協人+政府人+專門人”共商國是的“疊加效應”。

必須堅持最適合本國水土的中國式民主,做到言之有別。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保持一致性前提下體現多樣性,不搞“清一色”。容得下不同哪怕是刺耳的意見,是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現。堅持民主集中制,營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理性包容的濃厚氛圍,把“少數服從多數”與“多數服從少數權威、服從真理”結合起來。重視多數人之同,在乎少數人之異,求同存異,聚同化異。

必須把握好人民政協性質定位,做到言之有度。這就是,掂量時機、分寸、火候,懂得過猶不及。“向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謬誤。”政協是協商民主的大舞臺,而非顯擺自我的作秀場,應當發揮位置相對超脫、沒有部門利益等優勢。對事關長遠的重大發展問題,把握事物運作態勢;對牽扯多方利益認識難以統一的問題,客觀公允,在反覆協商中找到最大公約數。建言資政多從黨政、企業、群眾“需求側”考量,扼在其要,恰在其時,執中守正。

必須善於行使協商議政話語權,做到言之有方。這就是,注重講話策略、溝通技巧、語言藝術。“有了發言權,還得會發言。”協商建言,既要有“言值”説得對,又要有“顏值”説得好,力戒協商會開成自念自稿、自説自話的論文宣讀會。建言資政少用“高大上”專業術語,多講讓大家聽得懂、記得住、又用得上的通俗話語;少一些宏大敘事,多一些“數説、圖説、例説”,善用小故事講大道理。

必須堅持問題、目標和結果導向,做到言之有用。這就是,之於治國理政有用可用,助力經邦濟世解決真問題實用管用。“滿足需求的供給才是有效供給。”建言資政不是空講理論而是策論,既要講“怎麼看”,更要論“怎麼辦”,力戒選題正確答題空泛,辛辛苦苦於事無補,避免“政協自拉自唱挺熱鬧,黨政霧裏看花難知曉”。

必須保持韌勁定力,做到言之有恒。這就是,精益求精、水滴石穿、久久為功,力求“説得對”。建言資政成果,“不熟不揭鍋,熟了再上桌”,一定要有“過20年來看仍有獨特價值、經得住時間檢驗”的效能。“周協商”“月協商”“季協商”課題,要以時不我待精神形成“專精特新實”答卷;兼具現實緊迫性與全局前瞻性課題,要作長計劃、短安排,一個季度不夠就延伸半年,一屆不夠就跨屆接續,難題不破,弦歌不輟,力戒急功近利,欲速而不達。

(作者係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李培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