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委員·講述>

王一鳴: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

2024-01-22 14:54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總結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時指出,“必須把堅持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是在深入分析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一般規律、深刻把握我國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新使命基礎上,作出的一個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論斷,為新時代不斷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指明瞭前進方向,對推動高品質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一、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的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

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明確了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前進方向和基本路徑。厘清其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才能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把握其深刻內涵。

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與“發展是硬道理”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滿目瘡痍、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後,黨和國家工作重心實現歷史性轉變,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黨立足中國實際,把握髮展大勢,提出了“發展是硬道理”的重要論斷,帶領全國人民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實現了從生産力相對落後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全國人民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經濟思想,引領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準躍上新的大臺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發展動力、基本路徑等重大問題,對高品質發展內涵作出具有新時代特點的全方位拓展,科學回答了新時代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問題。從“發展是硬道理”到“把堅持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標定了中國經濟發展新方位,也標定了我們黨發展理論的新高度。

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是新發展階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新時代的發展必須是高品質發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必須推動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軌道,從主要解決“有沒有”轉向解決“好不好”。在新發展階段,沒有質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長就難以持續。沒有高品質發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就難以實現。只有以“硬道理”的清醒認識和實幹精神自覺推動高品質發展,著力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持續增長,才能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強大物質技術基礎,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提出“把堅持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的重大戰略論斷,引領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高品質發展階段邁進,這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客觀要求,也是順應經濟發展規律的主動選擇。

二、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需要把握的重大問題

高品質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需要把握以下重大問題。

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品質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必須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內在統一來把握高品質發展方向、衡量高品質發展品質、推動高品質發展實踐。創新是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於核心地位,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協調是高品質發展的內生特點,要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重大區域戰略,培育高品質發展的動力源。綠色是高品質發展的普遍形態,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美麗中國。開放是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要推進高水準開放,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品質和水準。共用是高品質發展的根本目的,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務水準,增強均衡性和可持續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必須推動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高品質發展是一個質和量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過程。沒有合理的增速,高品質發展就難以實現。從已有的研究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往往是全要素生産率增速較快的階段,也是全要素生産率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較大的階段,較高的經濟增速才能為高品質發展創造條件。沒有合理的增速,各種矛盾和問題就難以緩解,各類風險就可能“水落石出”,提高發展品質也就無從談起。同樣,沒有品質的提升,經濟增長就難以持續。如果沒有結構優化、技術貢獻提高、效率提升、碳排放和污染減少,就談不上高品質發展。因此,推動高品質發展既要通過質的有效提升為量的合理增長提供動力,又要通過量的合理增長為質的有效提升創造條件,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必須把高品質發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個由多維目標構成的系統工程。高品質發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關係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具有基礎性、牽引性的意義。只有把基礎夯實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才能拔地而起,只有牽引力增強了,中國經濟這艘巨輪才能在中國式現代化航道上行穩致遠。我們要以“硬道理”的視角來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讓幹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幹、群眾敢首創,幹實事、真幹事,以實幹精神推動高品質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形成高品質發展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

三、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需要突出重點把握著力點

新時代新征程上,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硬道理,需要突出重點,找準著力點,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著力提升全要素生産率。經濟發展品質主要體現為全要素生産率提高。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資本、勞動等要素條件和邊際産出發生改變,也就是生産函數發生變化,同時資源環境的硬約束持續強化,已經不可能像高速增長階段那樣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驅動經濟增長,必須轉向更多依靠生産率的提高。從國際比較看,我國全要素生産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如果要趕上發達國家水準,全要素生産率就要以比發達國家更快的速度提高。我們要在2035年實現每人平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一方面盡可能爭取國內生産總值在更長時間裏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另一方面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在潛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對實現既定目標尤為重要。

著力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迅猛發展,科技創新成為大國競爭的制高點。面對國際科技競爭和一些國家圍堵打壓的嚴峻形勢,必須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完善新型舉國體制,集聚力量進行科技攻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增強在國際科技競爭中的主動權。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完善支援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的激勵機制。更好統籌教育、科技、人才資源,“三位一體”推進科技創新,通過協同配合、系統整合,實現基礎研究、核心技術、原始創新能力的戰略性突破,塑造科技創新優勢。

著力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推進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快製造業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提升傳統産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新機遇,加快前沿技術研發與産業化應用,培育壯大新能源、生物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搶佔國際産業競爭的制高點。前瞻佈局人工智慧、人形機器人、下一代網際網路、量子資訊、生物製造等一批未來産業新領域新賽道。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智慧製造生態,推廣“5G+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模式,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

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城鄉要素市場一體化,破除阻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障礙,實現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推動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公平享有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務。推動各區域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深化區際分工,促進要素有序自由流動,提高資源空間配置效率;縮小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使各地區群眾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推動各地區依據主體功能定位發展,促進人口、經濟和資源、生態的空間均衡。

著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型,持續推進碳減排進程。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積極穩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堅持先立後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使化石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逐步提高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等發電裝機和發電量的比重,更好發揮零碳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確保實現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的目標。

(作者係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責任編輯:李培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