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鎮傑:守護非遺傳承根脈 讓京劇新編劇目煥發“京”味特色
中國網北京1月22日訊(記者 和海佳)“為健全非遺高品質傳承的長效機制,可在專業院團設立非遺(京劇)傳承工作室,專門教授、演出京劇傳統劇目,牢牢抓住京劇發展的‘牛鼻子’即非遺傳承人。”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期間,北京市政協委員、京劇表演藝術家杜鎮傑帶來關於“不斷提升京劇發展水準,高品質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提案。
北京市政協委員、京劇表演藝術家杜鎮傑。(受訪者供圖)
杜鎮傑表示,京劇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是連結民族情感的重要紐帶,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投入,多措並舉,助力京劇藝術的傳承發展,但是目前仍存在著傳統劇目傳承不力、演出品質有待提高、新編戲“京”味不足等情況,今後需要進一步推動京劇藝術的高品質傳承。
對此,杜鎮傑提出五方面建議。第一,專業院團可建立非遺(京劇)傳承工作室,明確工作室職能。以非遺傳承人為核心,按照雙向選擇原則向年輕演員教授京劇優秀傳統劇目,通過“教-演-再教”的迴圈,下“笨”功夫切實提升傳統劇目演出品質。
第二,發揮非遺傳承人的作用,充分調動非遺傳承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應授權院團積極制定相關政策,讓非遺傳承人成為京劇發展過程中的最有力的“助推器”,讓他們成為京劇的歷史、現在與未來之間的橋梁。
第三,設立演員基本功考核制度,保證非遺傳承不走樣。戲曲院校和院團應完善演員基本功考核機制,不斷提升演員基本功水準,從而提升演出品質,留住觀眾,真正做到非遺傳承不走樣。
第四,關愛年輕人成長,加大年輕演員培養力度。專業院團需要培養好年輕演員,為年輕人提供平等的晉級機會和展示機會,選出基本功紮實、真正優秀的演員,由名師重點培養,做好人才梯隊建設。
第五,強化京劇新編劇目編演力量,以老帶新,突出“京”味。高度重視新編戲的編排,充分發揮新編戲歌頌新時代、引領新時代的作用,樹立“排一齣留下一齣”的精品意識。同時,戲曲院校應加大傳統劇目研究教學力度,以優秀傳統劇目作為教育的“底色”,給學生打下紮實的業務基礎,把好京劇人才培養第一道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