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委員·講述>

龔六堂: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充分激發創新活力

2024-01-18 09:09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4年要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紮實做好經濟工作,並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列為九項重點任務之首,凸顯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經濟內生動力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以創新為引領的新發展理念以來,我國創新能力不斷加強。根據《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在這一年度排名中位居第12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科技發展水準的核心指標之一,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投入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2年,我國全社會R&D經費投入總量首次突破3萬億元,達到30870億元,R&D經費投入與國內生産總值(GDP)之比達到2.55%。

儘管受到多重不利因素影響,我國R&D經費投入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為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但也要看到,我們距離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分析我國近年來的R&D經費投入情況可以看出:一是我國R&D經費投入強度與美國、日本等科技強國相比尚顯不足;二是我國R&D經費投入來源單一,使得投入的可持續增長壓力不斷加大;三是我國R&D經費支出結構不合理,對基礎研究投入過低、地區差異大。因為經費主要來源於企業,企業經費更多地用於試驗發展,進一步加劇了我國R&D經費支出結構不合理。另一方面,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相應也制約了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創新效率提升。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需要今後不斷提高R&D投入水準,改善R&D投入結構,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

要不斷拓展我國R&D經費的來源,持續支撐我國研發水準的提升。一是持續加大財政對科研的支援力度;二是拓寬R&D經費來源渠道,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如所得稅減免、信貸支援等鼓勵社會各界增加R&D經費投入,從制度層面規範社會資金,保證R&D經費來源的多元化。

要改善我國R&D經費的執行結構。一是加大政府經費執行中對企業的投入力度。我國企業R&D經費96.61%來源於企業自身,僅有2.81%左右來源於政府。二是改善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的執行結構。我國基礎研究經費執行結構中,以高等學校、研究與開發機構為主,佔比分別是44%與49%,企業佔比只有7%。三是改善我國應用研究經費支出結構。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要加快建設國家級公益平臺。一是由學術期刊主管單位牽頭建設公益、專業、先進、自主可控的國家級學術資源服務門戶平臺,對資源的數量、品質、數據標準、版權,以及平臺功能,特別是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平臺服務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構建基礎學術資源服務體系,發揮海量資源的大數據效能,賦能科技創新與學術研究。二是建立健全國家學術資源協同機制。加快國內各平臺學術資源的有效整合,打破各平臺的數據孤島,形成平臺之間“共建、共用、共贏”的合作機制。三是設立國家專項,保證財政長期投入支援建設並持續維護國家級學術服務平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各國的競爭博弈,我國需高度重視對創新研發的基礎支撐和對數據要素的安全可控能力,這項投資規模巨大,但其對本國創新研發的支撐作用是難以用金錢估量的。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數量經濟與數理金融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

【責任編輯:李培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