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委員·講述>

張連起: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2024-01-18 09:10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既遵循現代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具有適合我國國情的鮮明特色,與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質區別。我們要堅定自信,在實踐中繼續探索完善,使這條路越走越寬廣。”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習近平總書記對於“中國特色”,一直有著深邃思考。“發展金融業需要學習借鑒外國有益經驗,但必須立足國情,從我國實際出發,準確把握我國金融發展特點和規律,不能照抄照搬”“我們要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立足中國實際,走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一系列重要論述,正是對“中國特色”的深刻詮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深化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性認識的“八個堅持”: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八個堅持”明確了金融工作怎麼看、怎麼幹,既是黨領導金融工作的歷史經驗總結,也為金融強國建設提供了明確指引。

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正確處理好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係。圍繞推進高品質發展這個主題,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形成支援解決科技“卡脖子”難題的金融體制機制,構建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綠色金融體系,營造具有高度適應性與市場競爭力的普惠金融環境,實現多元化與智慧化的養老金融系統,打造高效運作的數字經濟金融體系。一是建立多樣化專業化的金融産品和服務體系。健全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金融體系,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及薄弱環節,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切實以優質金融服務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支援金融機構針對科技企業差異化需求提供全週期、全鏈條的科技金融服務。構建支援新能源發展和能源供給體系戰略性優化調整的綠色金融體系,推動實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加大對養老産業及銀發經濟的財稅金融政策支援,推動養老金融供給創新。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提高中小微經營主體融資可得性和便利性。金融機構應加快數字化、智慧化轉型,以數字金融賦能金融服務模式創新。二是著力打造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完善不同性質、不同規模的金融機構定位,支援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嚴格中小金融機構準入標準和監管要求、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強化政策性金融機構職能定位,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三是積極建設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系。優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大力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健全債券發行、交易和管理制度,促進債券市場高品質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以高水準公司治理促進金融機構高品質發展。強化市場規則,打造規則統一、監管協同的金融市場,促進長期資本形成。

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以加強金融風險防控有效統籌發展與安全。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金融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維護金融安全是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性、根本性大事,持之以恒防範發生系統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重點內容。一是建立完備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健全金融監管體制,加強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監管協同,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規範各類融資行為,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實現金融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二是建立健全風險防控與處置機制,有效化解金融風險。強化源頭管控,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制。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時度效,落實好屬地風險處置和維穩責任。三是強化金融機構的風險管控能力。通過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健全法人治理、推進金融機構改革、加強金融機構的內控體系建設等路徑,建立健全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機制,強化金融機構的風險意識,增強金融機構主動發現風險、及時處置風險的防控能力。四是加強監管協同,健全權責一致的風險處置責任機制。金融管理部門和宏觀調控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司法機關、紀檢監察機關等可恪守職責、協同發力,嚴厲懲治金融犯罪和腐敗行為。

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這是黨和國家層面第一次提出基於“五不”的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這是金融的核心理念、價值觀和行為規範,是人們在金融活動中對“是非”“優劣”“好壞”“對錯”等的基礎認識和判斷標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高度契合性。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統籌推進經濟和金融高品質發展,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金融支撐。

(作者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會長、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李培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