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民營企業創新優勢 加速形成新質生産力
近日,由新華社瞭望智庫主辦的“民營企業參與科技創新的優勢與挑戰”閉門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專家為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參與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言獻策。專家認為,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有直面市場競爭和善於應用轉化等優勢,在推動數智技術、發展數字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揮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優勢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科技創新是扼住命運咽喉的那只手。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列為新一年經濟工作計劃的首要任務,回溯歷年的會議當屬首次,釋放了將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核心位置的重要信號。
與此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再次給出明確方向。會議進一步提出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再次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充分競爭、直面市場、善於應用,在與會專家看來,科技創新是深入民營企業骨髓的內核。沒有科技創新,民營企業不可能做大做強,不可能高品質發展,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詹文龍認為,科技創新必須解決與經濟脫節的問題。即使在基礎科研領域,科研人員也需要“接地氣”,做研究的時候要考慮一定的經濟性。
詹文龍表示,科技創新應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一開始就要考慮經濟因素和市場競爭力,並將這種價值導向貫穿整個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做得出來,還得用得上。在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字領域,民營科技企業能夠結合豐富的場景需求,具有獨特優勢發展技術和産業。
“民營企業是市場選擇出來的,只有保持創新企業才能夠存活下來。”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原院長、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胡志堅認為,民營企業具有與生俱來的創新優勢。民營科技企業要做大做強需要經歷不斷競爭、不斷淘汰,需要不斷降低交易成本,允許創新中出現一定的失敗。
提振信心持續支援民企創新
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持續提升,已經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高品質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與會專家認為,民營企業要立足自身特色,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堅持創新不斷産生領先世界的科創奇跡,將民營經濟發展成為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底,中國民營企業 500 強國內外有效專利合計為633922項,較上年增幅為 53.60%,其中國內有效專利為 499265 項,增幅為28.25%,國際有效專利為 134657。民營企業專利發明專利授權量前兩名是華為和騰訊,每家的授權量均超過4500件。
從研發投入上看,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中研發投入最多的三家公司分別為華為、騰訊、阿里巴巴,這三家企業的研發投入合計約佔全國總研發經費支出的近7%。全球企業排名中,三家公司的研發投入均排在前二十位。
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營企業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在前沿科技領域進行探索佈局和規劃。華為在5G領域的專利數量已經連續多年排名第一,掌握的關鍵核心技術專利最多;騰訊專利申請數量超6.6萬件,全球網際網路行業中僅次於谷歌,人工智慧專利數超過1萬件,設有實驗室專注量子計算、下一代機器人的研究等……
針對進一步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的問題,與會專家認為,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正向作用很明顯。下一步要學習貫徹中央經濟會議精神,先立後破,更大氣魄地配套改革,確保政策“管用”“好用”“能用”,著力解決困擾民營經濟發展的深層次梗阻。
積極作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新質生産力,核心在創新。民營企業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上可以大有作為。
與會專家表示,包括民企在內的企業是最具活力的科技創新主體,是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將成為新質生産力有力的推動者。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慧發展,以數智技術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形成新質生産力在高品質發展的當下意義更加重大。
在胡志堅看來,當前民營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現代化産業體系中的地位日益彰顯,各方關注並寄予厚望。民營企業充分參與市場競爭,具有天生的創新優勢,善於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了解市場和應用場景。
針對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方向的問題,胡志堅認為,在當前國際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大型民營企業要眼光長遠,視及世界,勇於擔當,抓住機遇科技創新,搶佔資訊化的戰略制高點。在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領域不斷耕耘,推動數智技術賦能各行各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針對民營企業創新氛圍營造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産業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曉東認為,“破四唯”和“立新標”要並舉,“穩隊伍”和“激活力”要加快。只要有利於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動力,有利於激發原始性、顛覆性科技成果轉化動力,有利於推動國家創新進步,則民企的科技創新行為應該得到大力支援。創新之路荊棘滿布,從來都是“九死一生”,“失敗”也是邁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對此,相關部門、市場各方要盡力營造民企創新氛圍,建立容錯試錯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