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政協要聞>

全國政協“旅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少數民族界主題協商座談會側記

2023-12-11 09:00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方法是多樣的,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方面,發展旅遊産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重要抓手……”

12月6日上午,全國政協機關,一場以“旅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主題的少數民族界主題協商座談會正在進行,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有關部門同志座談交流。

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旅遊是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有效方式,也是各民族相互了解、增進感情的重要渠道。2022年6月,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民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實施旅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的意見》,著力以旅遊業高品質發展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一年多來,旅遊業在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顯。

“雖然民族地區文旅産業優勢突出,但是依然存在短板與不足。”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工商聯主席滕樹靜開門見山、直指問題。

在她看來,當前,民族地區文化資源轉化為旅遊産品,創意融合有差距,非遺文化産品易同質,民族地區財力相對薄弱,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文旅人才匱乏。

她建議,國家層面加強民族地區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強化文化遺産活化利用的規範和監管,引進培養一批有創新能力的專家型人才和基層一線急需的文保人才。完善旅遊服務設施配套,加快建設智慧旅遊管理平臺,積極培育發展“旅遊+”系列新業態。

全國政協委員、呼倫貝爾市滿洲裏市政協副主席杜明燕調研中發現,個別地方對民族文化的過度商業化開發,旅遊形式單一且資源利用率低、産業發展動力不足,特色産業未能與鄉村振興産業資源有效銜接,生態紅利尚未充分轉化成經濟紅利和富民優勢。

新時代旅遊與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讓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各族人民,通過“旅遊+文化”“+體育”“+農業”“+科技”“+商貿”的協同融合發展,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支援民族地區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應加強對民族地區産業結構調整的支援力度。”杜明燕建議,加強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景區建設,講好各民族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方位推進民族地區高品質發展和大力推進安邊固邊興邊、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共建美好家園的故事。積極助推民族地區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旅遊産業化發展道路。

貴州省黔東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探索形成了以“村BA”“村超”為代表的“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加速跑”民族特色體育賽事活動,進一步擦亮了民族地區農文旅體商融合發展新招牌,有形有感有效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和帶動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

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黔東南州政協副主席胡國珍認為,當前“村BA”“村超”獲得社會各界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需要進一步加強發展規劃,強化品牌塑造。

“建議加快制定可持續發展規劃。”胡國珍表示,希望從國家層面在政策支援、技術支援、民族文化品牌打造等方面給予指導,著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力爭把“村BA”“村超”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和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品牌賽事。同時,持續推動文體旅深度融合,幫助民族地區聯手打造更多品質化、特色化、個性化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典範、民族交融互嵌典範、民族文化繁榮發展典範、民族事務治理現代化典範。

“建議民族村寨在特色資源保護改造、民族生活體驗沉浸、基礎設施完善、服務水準提升上,做好相關工作。”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郭媛媛表示。“各級相關政府應做好特色資源保護文章,讓民族村寨吸引人;做好環境、設施優化文章,使村寨旅遊便利人;做好田園生活體驗、沉浸文章,以民俗風情感染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在民族地區發展旅遊業、推動民族地區居民“走出去”開展旅遊活動,可以達到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目的。因此,建議進一步加強旅遊與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理論研究,培育一批有影響力帶動性強的民族文化旅遊經營主體,建設一批邊境旅遊示範區和跨境旅遊合作區。

“遊客對旅遊線路的選擇,除受短期的輿論熱點和宣傳影響之外,更取決於自身的文化興趣和知識沉澱,這一點在民族文化旅遊中尤為明顯。”國家圖書館社會教育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副主任田苗建議將全民閱讀和文旅融合統籌考慮,打造“閱讀+旅遊”互促發展新業態。同時,提升旅遊線路中本真、活態資源比例,讓遊客從景區走進社區。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客戶端編輯部編導曹楚表示,當前涉及少數民族宣傳存在失焦現象,亟須中華民族共同體表達。因而,建議以多民族、多文化共存共榮為思考方向,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為指導,向下深挖,講好民族團結故事。

甘肅省政協委員、省文旅廳廳長何效祖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徐銳軍分別介紹了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當地旅遊業高品質發展全過程的情況。何效祖表示,應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民族優秀文化深入挖掘不夠、配套服務不夠、展示交流不夠、傳播弘揚不夠等問題,推動各族人民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強烈、更牢固。徐銳軍表示,新疆將培育一批示範景區,精心策劃文旅項目、活動,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印記宣傳展示。用好資源稟賦,打造特色村鎮,帶動群眾吃上旅遊飯、拓寬致富路。

“以旅遊業的高品質發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既能夠更直接地培育壯大民族地區特色優勢産業,增進各族群眾民生福祉,打牢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經濟和社會基礎;又能直接地推動各民族了解中華民族歷史,領悟中華文化,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全國政協民宗委副主任蔣建國表示,推動旅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包括人民政協在內各部門共同的責任,民宗委將在今後的工作中持續關注,組織委員深入調研、建言獻策。

【責任編輯:李培剛】
返回頂部